筆趣閣小說網 > 犁漢 > 第二百一十五章:戰機
  光和六年,六月二十三日,盤踞在陽翟城外的馬元義、波才兩部黃巾軍突然移軍南下,直接在潁陽一帶與一路北上的汝南太平道彭脫部匯合,一時軍勢大振。汝潁太平道匯合后,有兵十五萬之巨,連營扎砦十余里,充斥潁陽之野。

  這一切都是馬元義的籌劃,他以自己在教內的威望促成了汝潁太平道的合軍。

  原來當汝南太平道在召陵擊敗了汝南太守趙謙后,馬元義就動了這個想法。召陵一戰,汝南太平道大勝,一舉打垮了汝南漢軍主力,郡中精粹,消耗殆盡。如汝南袁氏袁袐,時任郡門下議生,從太守出擊,其與郡諸大吏以身捍刃,皆死于陳,只太守趙謙僅以身免。

  而當時馬元義就在陽翟一帶集合太平眾,聽得汝南大勝,忙以太平道神上使身份傳檄汝南彭脫部,命其火速北上,加入到潁川與漢軍主力決戰。

  彭脫在的召陵正處在汝水、潁水之間,與潁陽之間一馬平川,其得了馬元義之名,立馬帶著八萬汝南黃巾軍北上。

  彭脫這人是張寶之徒,與其師一樣素來就是耿介,一向不管教內紛亂,只聽教令,誰在就聽誰的。所以馬元義傳令給他,他沒多想就帶著汝南的全部可戰之兵北上了。

  汝南本就是大郡,戶口百萬,而扎根于此的太平道就更是兵強馬壯,彭脫自己光下面的小帥就有吳霸、龔都、何儀、劉辟、黃邵、何曼六健將,皆有勇武,統帥萬人。之后又一戰大敗汝南漢軍主力,更是志得意滿。

  在彭脫看來,自己雄兵八萬,對上漢兵不是手拿把攥?就這樣浩浩蕩蕩的殺向了潁陽。

  而波才部原先也得了陽翟方面的檄書,讓他西進與馬元義合兵,但波才與漢兵連連鏖戰,被咬的很死,最后才斷尾,帶殘兵五萬西入陽翟,與這里的馬元義部二萬合兵。并趁著漢軍沒能弄清他們意圖的情況下,火速南下,與彭脫合兵。

  合兵之后,以馬元義為教內威望最高,汝潁聯軍共推馬元義為渠帥,準備在這潁陽與漢兵一舉死戰。

  潁陽顧名思義就是在潁水之陽,馬元義選此處作為合并地,就是因為這里處南陽、汝南之間,更方便大家合兵。但馬元義可能自己沒想到,那就是這潁陽四遭一馬平川,十分利于漢軍主力精騎馳騁。

  隨騎都尉曹操將騎兵二千與皇甫嵩和朱儁軍團合軍,漢軍已經有八千左右的精騎,這在整個中原戰場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而這些馬元義都沒有考慮進來。

  潁陽城在十五萬黃巾軍的包圍下很快陷落,城破之日,太平軍盡屠城內豪族,如祭氏、王氏,都是光武元勛之后,想祭遵和王霸二人有知,見家族后被被蛾賊屠戮也不免感慨,功名利祿都做土。

  之后汝潁太平道就以潁陽城為基地,深塹駐砦,積蓄糧秣,準備與漢軍做長久打算。一開始汝潁太平道的渠魁們是沒有將還在濮陽的泰山方放在規劃的,不是覺得他們不能打,而是因為他們遠在四百里之外。

  但最后還是馬元義力排眾議,精選探馬十隊,往北去濮陽,讓濮陽方面南下與汝潁太平道主力南北夾擊。當然馬元義也沒有將勝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泰山方,他還傳檄給南陽太平道張曼成,邀他一同北上,與汝潁太平道合兵一處,威脅漢軍主力側方。

  此時的南陽太平道同樣兵強馬壯,有兵十五萬,且連連大勝。先是在宛城攻殺南陽太守褚貢,之后圍宛城數重,一直將南陽太平道壓縮在城內,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

  原先對調動南陽太平道北上,馬元義是信心十足的,因為這些就是他的老部下,方內很多重將都是馬元義當年引領入道的,現在馬元義有召,他們如何會不北上?但馬元義還是低估了教內的山頭分歧。

  當檄書送到南陽太平道張曼成之手時,張曼成不置可否。

  之前馬元義為教內神上使,但后來因為遮護張沖而被張角褫奪,就讓張曼成擔任了神上使一身份。神上使在教內的地位類似于黃天使者,有權力接引黃天的意志,換句話說就是可以扶乩。

  而后來馬元義再次出山,又當上了神上使,那自然張曼成就做不成這個了。這一上一下就出了問題,隔閡就出來了。

  張曼成另一個不想北上的原因是,他擔心自己為人做嫁衣。如果他北上,那就是拿自己的兵去給馬元義立功。本來他就和馬元義有競爭,要是馬元義因此在潁川大破漢軍主力,那他就再也沒有機會喝其人搶教內的繼承人機會了。

  所以張曼成就以南陽漢兵實力猶在,如不能趁此消滅,恐再成氣候,所以再許他兩月,等九月收了粟,他張曼成將帥十萬大兵北上,與漢軍會戰于汝潁。而這個期間,只能讓馬元義應付。

  其實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張曼成的眼界問題,不是說他爭權奪利眼界窄,而是他判斷錯了漢軍的真實實力。他在南陽打的不過是漢兵的內郡兵,而且還是南陽豪強們沒組織起來的情況下,而南下的漢軍主力之精銳根本不是張曼成能想象的,他這會指不定再懷疑馬元義喊他北上,是不是只想吞并他。

  總而言之,因為這些有的沒的和一些眼界的局限,南陽太平道拒絕了馬元義北上的建議,而這就使得汝潁太平道再一次要獨自面對皇甫嵩和朱儁軍團。

  但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了濮陽。

  在對峙了半個月的濮水兩岸,泰山軍再一次行動起來了。

  原先濮水南北坐戰圍困太平道的漢軍,在十日前迎來了一位京都謁者,帶著駐守長安的虎牙、扶風二營,甲士兩千出關了。這就是國家劉宏在六月收到盧植來信的時候布置的一招應對。

  帶兵的這位謁者叫袁滂,出自陳國袁氏,其人以軍中謁者的身份帶虎牙、扶風二營出關,輔助早先到來的兗州牧黃琬,隨同而來的還有敖倉發來的二十萬石粟。

  而袁滂的到來,直接讓黃琬明白,原先一套所謂的坐戰之策,在國家劉宏那邊根本沒能通過。也是,就為了泰山賊這點兵,就花費巨萬修砦連壁,你當劉宏的錢是大風刮來的?

  所以劉宏的意思很明顯了,精兵猛將、糧秣甲械都給你了,現在就給我打!

  袁滂和黃琬交情并不深厚,黃琬是朝中堅定的反宦派、和袁滂是中間派,兩人沒有多少私交,也因為這,劉宏選了袁滂。

  袁滂一入封丘大營,就開始摸兗州軍團的情況,三日后,他上奏給劉宏:

  “仆甫至軍中,一切情形尚未深悉。且自帶兵少,未便輕議。”

  袁滂謹慎的奏報,只是不讓劉宏心憂,但實際上其人已經知道封丘大營存在的種種問題。在給同族不同房的袁隗的私信中,他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情緒:

  “六月二十五日,我行抵封丘,會黃琬、周慎,二人皆言泰山軍兇悍不可制。本以為彼是何等巨寇,細細訪來,賊不過丁婦萬余,縱小敢,也不過烏合。而現在我封丘大營,大兵一萬二,皆能征之旅,但只因黃琬顢頇逡巡,一味求守,而使得軍心懈怠。軍中宿將豪勇幾次求戰,都為黃琬所拒。吾以為,破泰山賊易耳,請斬南侉黃琬即可。”

  袁隗是司徒,收到袁滂的私信,就以自己身份給封丘的黃琬一道申飭表,指責黃琬要勇于任事,不能坐費國家錢糧,一事無成。

  這道申飭表直接讓黃琬倍感傷心和挫敗。

  實際上袁滂入營不久,便是這也不滿那也不順,實質就是要在黃琬和周慎等人面前立威,幾次軍議,就是在指責二人,弄得不歡而散。因此,黃琬就再不請袁滂參加軍議,只是將結果通報給他,而這就更加深雙方的間隙。

  最后袁滂甚至以封丘大營狹蹙,就帶著虎牙、扶風二營移兵到了酸棗,說是要擋住泰山軍在燕縣之賊。

  而現在袁滂倒打一耙,還引來司空的援手申飭于他,這直接就打擊了黃琬,其人一下子就病倒了。

  這一方面確實是心病,但另一方面,自入封丘以來,黃琬從無到有拉出這只兗州軍團,營務纏身,千頭萬緒。平日所食,不過三升粟,早已心力憔悴,元氣大傷。

  內外一相交,黃琬直接嘔血伏案,昏迷不醒。

  黃琬的病倒直接加劇了封丘大營的混亂,原先有黃琬從中斡旋,這些豪強兵們倒也能相忍為國,而現在主心骨倒了,這諸將不和,越發使軍心解體。

  這反應在到濮水前線,就是漢兵無斗志,在幾次和泰山軍的小規模破襲戰中都大敗虧輸。

  實際上,這半月多的坐戰,泰山軍和漢兵并不是干等著的。而是時不時在濮水北岸發生沖突。雙方的斥候游騎時常深入彼此后方,偷襲伏擊出砦的樵采人員或者轉輸隊伍。這種小規模作戰,都是雙方投入的精銳。往日,雙方的勝負各半,泰山軍雖然戰力強,但兗州兵更明地理,是以也算有來有往。

  但這幾日,漢兵不僅出擊次數變少,甚至越來越委頓,往往被襲后,不加抵抗便潰散回營。這些變化都被泰山軍的飛軍背旗察覺后上報到了濮陽的張沖處。

  張沖此前剛得了馬元義送來的檄書,敦請他南下與其夾擊漢軍主力。張沖原先還在猶豫,因為原計劃是他這里擊潰兗州的最后的有生力量,就會以濮陽為前進基地,一路西向,攻擊滎陽敖倉,威脅漢軍北方的盧植軍隊的補給。

  但現在的形勢有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中路的汝潁太平道因為比歷史上更早起事,卻有了更好的發展,竟然和漢軍主力打出了均勢。那一場火燒長社的轉折戰是發生了,但因為時間提前,一場本沒有的大雨突降,就改變了戰爭的結果。可以所有的戰爭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缺一不可。

  此外一大變故就是馬元義,因為馬元義成功逃脫,南下到了潁川,有他這個威望高的領袖在,汝南的太平道竟然北上了,這是歷史上從來不曾出現過的。

  如此,現在的形勢是馬元義集兵十五萬,已經在潁陽一帶扎營,準備與漢軍決一死戰。而現在如果他張沖率兵南下,夾擊皇甫嵩和朱儁軍團,那是不是真的能一戰而定呢?

  這種前景雖然看起來誘惑巨大,但張沖清醒地認識其中的風險。

  首先就是濮陽距離潁陽戰場大概有四百里,他傾主力一萬南下,按日行四十里,最快也要十日才能抵達。而這一路還有涉汴水、鴻溝、洧水三條河流,架設橋津都是需要時間的。

  萬一,等他率領泰山軍團南下到了潁陽戰場,汝潁太平道已經大敗,那他師老兵疲,全無輜重的情況下,被漢兵一圍,那不就是覆軍殺將?

  而且就算他趕到了,真的就能打贏漢軍主力嗎?

  馬元義說潁陽聚集的太平道有十五萬,但實話來說,張沖是不信的,他從兗州太平道的情況來看,太平道的能戰兵力的比例大概就是三分之一。換句話說,現在駐扎在潁陽的能戰之兵,大致就是五萬有余。而泰山軍南下的話大概是萬人。這樣一對比,就是我六萬對漢軍四萬,看似優勢在我。

  但這事難就難在,馬元義這邊十五萬人根本沒有按能戰之兵來編伍,反而是將老弱精壯混在一起,這種方式直接拖累了其部的戰斗力,所以打起來真不好說。

  而且張沖所當對面還有近萬的兗州豪強聯軍,有他們堵路,他就是想南下也比較難,所以一開始張沖也是打算繼續按照原定計劃行事的,只能默默祈禱馬元義能堅守到他南下。

  但飛軍探報們送來的前線軍情,直接讓張沖意識到一個巨大的戰機放在了眼前。對面的兗州軍團肯定是出了事,不然戰力下降不會這么明顯的。

  而不論他是否要南下還是繼續西進,濮水沿岸的四座漢軍兵站都是泰山軍要消滅的,是以張沖立馬下定決心,發起一場突襲戰,至少先擊垮濮水北岸的山陽兵和離此不遠的任城國兵。

  于是,張沖發羽檄軍令給丁盛、趙亮、朱英,并田俊之突騎,計兵馬三千,直接攻擊濮陽北岸的山陽兵。又令典韋、于禁、李弼、高雅出兵直渡濮水,穿插濮水南岸,伺機消滅任城國兵團。

  一時間濮陽城外羽檄飛傳,一場大戰就要開始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