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明完美暴君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勛貴難題
  朱由校語重心長的說了很多,尤其是說了許多他們先祖的事跡和功勛,然后又向他們透露了一些未來的規劃和軍備改革。

  再說這些的時候,朱由校明顯的發現,這六個勛貴子弟的臉上都帶有自豪和喜色。

  總之就是要讓他們知道,他這個皇帝和前面的皇帝不一樣,不會再去追求所謂的穩妥,也不會畏畏縮縮的懼怕那些文官和讀書人。

  并且完美的表達了自己想要要改變,大明朝如今這重文輕武的格局,向他們側面透露了,武將不在是文官的狗,不在低人一等,很快就可以翻身了。

  勛貴子弟們聽了別提有多激動了,他們現在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身體里還是有熱血在沸騰燃燒的。

  這種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又具備這個條件,很大可能成功的情況下,正常人都是不會錯過的,除了真的是膽小怕死又,或是思想已經已經被帶歪的那種。

  而后他又趁熱打鐵的說道:

  “相信你們也都知道了解一些,我大明朝目前的形勢和情況,對朕的羽林近衛軍也不陌生吧?”

  “好好學習兵法韜略,練好自己的武藝和馬上功夫,等武舉大比開始時,你們務必給朕全部報名參與。”

  “朕知道這要求對你們有些太高了,畢竟這種強度的訓練和刻苦的學習,也只有近半年的時間,你們的身體素質和武藝自然是比不過那些自小就練武的。”

  這句話可是說到他們的心里去了,他們生下來就是養尊處優、高高在上的貴族,不要說吃苦了,估計連重活都沒干過。

  可以用手無縛雞之力來形容了,但朱由校為什么還是要他們去參加呢,歸根結底還是沒有辦法,因為形勢所迫。

  北方局面已經穩定,朝堂上的主政官員基本上換了一茬,都是站邊自己這里的。

  邊鎮地區的奸商也來了一次狠的,被抄家滅族的高達三十余家,目前已經將這些走私販賣的風氣給狠狠壓了下去,短時間內是不會有人敢大膽的冒風險去和蒙古人通商的。

  所以接下來他要收拾清理的目標,自然就是勛貴集體了,可對待他們卻不能像對待商人和文官一樣,就一把刀砍到底就完事。

  別看勛貴們沒什么實際大權,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也極其低微,可是影響力卻是非常大的,當然不是指對于普通百姓這些,而是對于皇帝自身的名聲和一些臣子的看法意見。

  眾所周知,勛貴們大多是開國功臣的后代,當然也有另類的,類似于幫助某一個皇帝坐穩皇位了,或者說立有大功,在鞏固皇帝地位這方面有極大的貢獻。

  就比如朱棣的靖難功臣,雖然說是造反,可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他們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其實勉強算得上開國功臣了。

  他們的身份是超然的,只要沒有太大的過錯或是造反之類的,皇帝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他們去。

  而他們的后代呢,這樣的待遇自然也是能享受到的。

  這些勛貴如果不造反或是大逆不道之類的,朱由校還真的不好去動他們,如果像之前一樣隨意,那會寒了天下人心的。

  就比如崇禎皇帝一樣,他就是那種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生怕背鍋的。

  有的時候,臣子明明是在幫他說話,是在為他出謀劃策,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

  可當大多數人反對的時候,他依然會選擇沉默,甚至是遵從大多數意見,去打壓這個真正的忠心事君的臣子。

  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就是寒了大家的心,你皇帝自己的態度都兩邊倒,無法堅定起來,別人怎么敢放手的相信你跟你去干?

  讓那些真正有才能的,有韜略的投鼠忌器,辦起事來瞻前顧后的,都保留了許多,不敢太過激進。

  就比如孫傳庭,崇禎對他委以重任,放他去陜西招募兵馬操練強軍,可自己卻掏不出這個錢。

  孫傳庭也是知道皇帝的難處,因此就決定軍餉糧食和各種軍費問題,他將眼光放在了那些富得流油卻還哭窮不出力的士紳地主們身上。

  他通過各種威逼利誘的方法,總算是短暫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可當這些士紳地主們聯名上書,并請求朝堂官員彈劾孫傳庭時。

  他居然下了一道旨意把孫傳庭罵了一頓,并嚴格要求他以后不能再干了。

  崇禎可能是因為不了解外面的局勢,被蒙在鼓里,聽信了百官的彈劾之言才下這種旨意。

  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孫傳庭的這種方法是對的,是對他和國家有利的。

  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打壓這個真正有能力為他開太平盛世臣子,至于原因嘛,很簡單,就是為了維護他那所謂好皇帝的名聲,不想士紳官員們編排他。

  殊不知,他自己最在意的,那微不足道的名聲,在別人眼里就是可以隨意拿捏的把柄,是一個致命的缺點。

  在農民起義最低迷時,眼看局勢就要穩定下來時。

  崇禎的軟弱態度再一次爆發了,因為一些過錯和彈劾的奏本,他毅然決然的就把孫傳庭給關進了大獄。

  這樣的皇帝,怎么可能俘獲臣子們的心,發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斗志,去為自己做事呢!

  這就是朱由校不能隨意去動勛貴的原因,他們的身份實在太敏感了,如果好的借口理由就出手。

  那些潛伏在暗中,等待時機的有心人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他們一定會把他編排成,不明事理、昏庸無能、嗜殺功臣之類的千古昏君。

  然后會大肆宣揚,帶動國內的風氣,他們在從中推波助瀾,或是引導民變起義,或是聯合更多的勢力來對抗他。

  這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對他都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因此他要被動,不能去主動。

  而且也不能把勛貴們都給收拾清理了,他還是需要一部分勛貴,來鞏固自己的皇權地位,穩定國家和朝政的。

  他為什么要任用宣城伯和惠安伯去管理漕運,為什么要挑選勛貴子弟入皇明學院,就是在向他們示好,穩住他們的想法和內心。

  勛貴是個棘手的問題啊,沒有一定的把握和好的借口理由,他真的不能隨意出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