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一十七章:克拉維約東使記(五)
  短短四年的時間,伊犁城的人口為何會增加一倍有余?

  我問來自大明的慶耀國使,他告訴我說,此事屬于大明朝廷機密,不方便透露。

  因此,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長一段時間。

  永樂十二年的九月,我率領的使團與慶耀帶領的一百名騎士,順利抵達了大明帝都。

  半個月后,永樂皇帝召見了我。

  當然,這次在奉天殿朝會上,皇帝不僅僅召見了我一個人,還有六十多位像我一樣,來自海外的大明臣屬國的使臣。

  永樂皇帝很大方,根據我們每個臣屬國進貢的禮物多寡,分別賞賜了對應十倍價值的大明貨物。

  這個十倍價值是大明禮官按照大明朝廷官價來核定的,實際上若是把這些貨物拿到大明的市場上售賣,其價值會被打個對半的折扣,甚至更低。

  但是這些貨物,是永樂皇帝的御賜之物,大明市場上的貨物自然無法與之相比。

  尤其是大明皇帝陛下賞賜的瓷器、絲綢、茶葉,皆為宮廷御用之物,品級極高。

  我們把貨物帶回國后,價值至少會翻幾十倍!

  偉大的大明皇帝是用行動告訴大明的臣屬國,大明不會虧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永樂十四年六月,我重新回到了我的國家——大明臣屬國西班牙王國。

  回國后,我才得知我的國王(恩里克三世)在永樂十一年的六月病逝了,病逝前國王指定由他的弟弟費爾南多繼任王位。

  可是,費爾南多在我的國王死后,竟然謝絕了王位,而選擇輔佐國王四歲的兒子胡安。

  即便費爾南多不是國王,卻掌握大權,好在他因為處理政務謹慎周全而得到了臣民們的稱贊。

  在與格拉納達王國的戰爭中,費爾南多于永樂十二年率兵征服了安特克拉。

  后來,當他的叔父阿拉貢國王(馬丁一世)無嗣而終后,費爾南多于今年三月被推選為阿拉貢國王。

  為了保證西班牙王國的國土不被格拉納達王國與葡萄牙國王侵占,費爾南多以國王胡安的名義,在永樂十五年三月,派我出使大明,希望大明朝廷可以派遣之前的慶耀率領大明騎士前來援助西班牙王國。

  我第三次出使大明,依然走的陸路。

  次年八月,我到達大明帝都,將恩里克國王病逝前的奏表,以及費爾南多以國王胡安的名義所寫的奏表,呈給了大明皇帝陛下。

  大明皇帝與太子商議后,派遣慶耀率領三百騎兵從哈烈國借兵五千,援助我的國家抵御外敵。

  永樂十七年十月,慶耀統兵擊敗了格拉納達王國與葡萄牙國王的軍隊,并在費爾南多與國王胡安的請求下留下了兩千名哈烈國的士兵。

  為了感激大明皇帝,費爾南多以國王胡安的名義,在永樂十八年三月,再次派我出使大明。

  這是我第四次出使大明,依舊走的陸路。

  好在有慶耀率領的大明騎兵與哈烈國士兵一路陪同,途中沒有哪個小國或割據勢力敢對我們出手。

  當年十一月,進入大明北庭省之后,我們一行人行走在伊犁河谷,發現道路兩旁的廣闊平原上,有大量的人在鋪設道路與修建水渠。

  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神色,似乎確定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

  與第一次出使大明時見到的做工百姓不一樣,這些人的臉色已經變得紅潤,除了個別孩童,所有大人都穿著衣服,其中大多數人的衣服顯得很新,似乎剛買不久,與之前的破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還發現,途中的許多鄉鎮之上,新建了好幾所專門教授孩童學問的學塾。

  至于縣城之中,至少有一所中學堂,傳授學子們各種學問。

  永樂十九年五月,我們第四次來到大明帝國金陵城,并在半個月后見到了大明皇帝與太子,獻上了我們從西方大陸帶來的黃金與白銀,以及各種各樣的禮物在,只為表達對大明朝廷的感謝。

  永樂皇帝與太子見我們懂得感恩,非常高興,表示會再次讓慶耀護送我們回國,并命令慶耀安排手下的得力之人在我的國家臨海之地建設一座軍事基地,以方便支援我的國家,但需要我的國家提供軍需物資。

  我認為這樣安排合情合理,當即叩謝皇恩。

  永樂二十年九月,我們在慶耀率領的三百騎兵護送下,安全回到了西班牙。

  去年國王(胡安)的叔父費爾南多病逝,于是已經成長為一名十多歲的少年國王,開始了親政。

  國王舉行隆重的儀式,歡迎慶耀等明軍將士的再次到來。

  數日后,國王在他的寵臣盧納的建議下,為明軍將士在臨海處劃定了一塊地盤,給明軍建設軍事基地使用。

  當年十二月底,在慶耀的指揮下,之前留在西班牙的兩千名哈烈國士兵用三個月的時間,修建出了一座可以制造簡易小型火炮的軍事城鎮。

  慶耀給這座小型城鎮起的名字叫定西鎮,意思為安定西班牙的軍鎮。

  定西鎮制造出來的簡易小型火炮,根本無法與大明的車載將軍炮相媲美,但仍具有一定的威力。

  雖然制造這種小型火炮的技術掌握在慶耀的心腹之人手中,可我的國王得知明軍會用這些小型火炮幫助西班牙守衛國土時,依舊表現的非常高興。

  永樂二十一年三月,國王照舊例派我出使大明,向大明皇帝陛下進獻貢品,并上表感謝偉大的皇帝陛下派人援助西班牙王國。

  這是我第五次走陸路出使大明。

  慶耀順利建好附和大明皇帝陛下要求的軍事基地定西鎮,于是便率領護衛回去向大明皇帝復命。

  他們此次回國,與我們使團同行,算是對我們使團的一種保護。

  當年十一月進入北庭行省后,慶耀擔心大雪封山,因此我們沒有在伊犁城停留太長時間,而是急著趕路。

  可惜我們還是遇到了暴雪。

  就這樣,當我們離開北庭省地界,前往蒲昌省省城哈密城的時候,已經是永樂二十二年的三月份。

  在離開哈密城,向大明腹地行使的途中,我看見成千上萬的百姓背著行囊,沿著道路向西北遷移而去。

  這時我才意識到,當年伊犁城增加的人口,竟然來自大明腹地!

  各位讀者,你們要知道,任何國家辦理移民之事,皆屬于一件牽扯巨大的工程,并不是相關官員配合一下,三兩個月就能完成移民。

  尤其是幾十萬的移民,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然而,這種動輒數萬,多則數十萬的移民工程,在大明帝國朝廷直管的各個行省與藩國境內,竟然屬于一種常態化的事務。

  你們能想象嗎?

  大明朝廷直管的各個行省,皆設有移民司,專門負責統籌本省移民之事!

  永樂八年的伊犁城,人口才三十余萬。

  而據我所知,永樂二十一年的伊犁城,主城區人口加上城郊區人口,合計高達一百二十萬!

  這一百二十萬人之中,有三十余萬百姓與十余萬明軍將士(衛所兵)居住在城內各坊,其余皆居住在城郊外如星羅密布的各個廂之中。

  大明管理百姓以里甲制為基本,居民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十戶為一甲,各設甲長、里長,而城內的里叫坊,城郊的里叫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