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一十六章:克拉維約東使記(四)
  然而,我后來才知道,像伊犁城這樣的大城,大明帝國境內有近百個!

  尤其是大明的帝都——金陵城,在永樂八年四月的時候,該城人口已經超過了一百萬!

  離開伊犁城之后,我們乘坐四輪馬車,繼續往東行使了數千里,在永樂八年的十月底到達了哈密城。

  哈密城是大明蒲昌省的省城,也是一座人口超過三十萬的大城。

  這座城內同樣有學宮與常科書院,只可惜我們一行人被禁止進入學宮與常科書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伊犁城與哈密城外,都有大明將士把守的一座軍事重地。

  我詢問過慶耀國使,國使告訴我那里是軍事禁地——制造武器的地方,沒有當地都司的軍令,任何人想要進入,必須憑借大明皇帝陛下或太子殿下的親筆手令。

  否則的話,擅闖者,會被當場打死。

  任何人都必須遵從這條鐵律,不論是誰,包括皇室成員在內,也是一樣!

  自那以后,我就不敢再向慶耀國使問及有關大明軍方的任何事。

  因為慶耀國使特別告訴我,曾在永樂七年時,有一個大明屬國柯基利國的使臣,想要打探大明軍方制造火銃的方法,被發現后,其人被巡邏的官兵用火銃當場打死。

  大明皇帝陛下認為柯基利國犯下了意圖竊取朝廷機密罪,于是下詔廢除了柯基利王的王位,打算冊立一位新的柯基利王。

  恰好原柯基利王不得民心,國內百姓聯名寫下萬民書,請求大明皇帝陛下可以派遣一位大明皇室來做他們的國王。

  大明皇帝順應民心,將大明皇室的寧王殿下派去了柯基利國,成為了當地百姓的新王。

  只不過,自那以后,柯基利國也就不存在了,寧王殿下在之前柯基利國的土地上建立了大明藩國——寧國。

  至于大明藩國與大明屬國之間的區別,簡單的說,前者是歸大明朝廷直管,后者在名義上歸本國國王管理。

  兩者間的具體區別,我會在后文中進行詳細的介紹。

  在哈密城休息數日后,我們再次踏上了前往大明帝都的路程。

  一路上,我發現大明境內到處都在建設道路與修建水渠,那些做工的百姓,似乎并不覺得辛苦,反而干勁十足,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充滿希望的光彩。

  他們雖然臉色不太好看,但大多數人都穿著衣服,盡管多數人的衣服顯得破爛不堪。

  永樂八年十一月,我們跟隨大明天使順利來到了大明的帝都。

  我發誓,大明帝都是我這輩子見到的最雄偉、最豪華、最壯觀、最大、最無與倫比的城池!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池可以超越他。

  當然,十年后,當我以西班牙王國大使身份,前往大明帝國的新都朝見大明皇帝的時候,發現這座新都城,可以與大明之前的帝都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舊都。

  進入帝都后,迎接我們的是大明帝國的禮官。

  我當時還以為大明皇帝與太子很忙,沒有時間接見我們,后來才知道任何國家的使臣,從來不是想要求見大明皇帝或太子,就可以見到的。

  這需要先通過禮官的稟告,得到皇帝或太子允許后,在規定的時間,使臣才能被領進皇宮,受到召見。

  我們被禮官帶入了去年擴建后的會同館,進行了一次從上到下、徹徹底底的沐浴。

  之后,我們在會同館內休息了整整半個月,才得到了召見。

  這次拜見大明皇帝很順利,我見到了可以容納數千人的雄偉奉天殿,以及上千人規模的大型朝會。

  在朝會上,永樂皇帝陛下同意了我的請求,愿意接受我的國家成為大明帝國的屬國。

  朝會結束后,太子殿下在一個叫文華殿的地方單獨召見了我。

  他向我詢問了西方大陸上各個國家的情況,尤其對我的國家,以及奧斯曼王國、葡萄牙王國比較感興趣。

  最后,太子殿下親自送我離開文華殿,并告訴我,他很高興見到我的國家成為大明帝國的附屬國。

  他希望我的國家可以永遠受到大明帝國的保護,享受安定與和平。

  就這樣,太子殿下委派他的仆人慶耀作為使者,率領一支裝備了先進火槍的百人騎兵隊,從原路護送我們回國。

  永樂九年十月,我們越過蔥嶺,到達了哈烈國。

  永樂十年三月,由于奧斯曼王國與地中海東岸的割據勢力爆發戰斗,我們前進的道路被阻斷。

  兩個月后,慶耀以大明國使的身份,從哈烈國召集了六千騎兵,他以麾下百人騎士作為骨干,率領這六千騎兵,一舉擊敗了奧斯曼王國的橫在前方的軍隊與地方割據勢力。

  這一戰,哈烈國的六千騎兵,只損失了一千多人,但是奧斯曼王國與地方割據勢力加在一起卻損失了八千多人。

  此后,慶耀的名字,成為了奧斯曼王國將士們談之色變的存在。

  永樂十年九月,慶耀護送我們回到了西班牙王國的都城,我的國王在帕爾多王宮接見了慶耀一行人,并接受了慶耀宣讀的大明皇帝圣旨與皇帝陛下賜予的駝鈕金印。

  冊封儀式結束后,慶耀告訴我如果一個國家向大明稱臣納貢,那么這個國家的國王將會獲得大明皇帝的冊封,從此擁有一枚專屬于他的駝紐鍍金銀印。

  這枚駝紐金印,便是其身為大明附屬國國王的身份象征。

  從此以后,國王必須每年定時向大明帝國進貢貢品,同時大明皇帝也會回贈豐厚的禮物。

  而且,大明會在這個國家受到其他國家欺負的時候,出兵幫助,甚至會派官員來到這個國家,幫助這個國王治理他的國家。

  比如會在這個國家境內建立許多書院,專門傳授當地人華夏文字與文化,還會傳授這個國家統治者修路修渠,改善平民百姓生活的技巧與方法。

  也就是,從表面上看,我所在的西班牙王國向大明稱臣納貢并沒有什么不妥,反而會得到保護,可以享受穩定與和平。

  但實際上,當我的國王接受了大明皇帝賜予的駝鈕金印之后,西班牙王國從法理上來說,就已經屬于大明帝國的勢力范圍了。

  這么說,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理解。

  那我現在不說別的,只說兩個字“稱臣”。

  當一個國家向大明稱臣之后,那么這個國家的國王、貴族、平民皆自動成為大明帝國的臣屬,自然而然成為大明皇帝治下的臣民。

  如此一來,大明皇帝保護他的臣民,也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

  大明皇帝要求他的臣民學習優秀的先進文化,從臣民之中選拔優秀的人才與士兵,也一樣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事,不是嗎?

  有人讀到這里,可能會感到震驚。

  是的,我當初理解了向大明稱臣納貢的本質之后,才意識這是一種以“稱臣”為方法,來實現以非戰爭手段控制另一個國家的統治方式。

  是不是聽不懂,但又感覺很厲害?

  沒錯!

  大明皇帝不是帖木兒,他不要天下人當他的奴隸,他只需要人們臣服他,接受他的統治即可。

  大明皇帝的志向,是做天下萬國的共主,而不是要征服世界。

  永樂十一年的三月,我奉國王之命,攜帶著各種各樣的貢品,與慶耀等人一起離開了西方大陸。

  經過一年多的長途跋涉之后,我們在永樂十二年的六月,再一次翻越蔥嶺,到達了大明北庭省的省城伊犁城。

  這時的伊犁城,其繁榮程度與常住人口,就算是四年前的兩個伊犁城加在一起,也比不過!

  我后來經過了解得知,永樂十二年的伊犁城,主城區與城郊區的常住百姓加在一起,已經超過了七十二萬人!

  而之前伊犁河谷西部那些人口不過千余人的小鄉鎮,此時大多已經成為人口上萬的大鎮。

  我很好奇,大明北庭省增加的這些人口,是從哪里來的?

  這才短短四年啊!

  這四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