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519章 海盜劉香(上)
  "吳管事回來了.."

  "見過吳管事.."

  "管事好.."

  耳畔旁接連響起的問候聲終是令得一路上都是有些恍惚的吳管事緩過了神,其茫然的眸子中已是恢復了些許神采。

  抬眼望去,自家巍峨壯觀的府邸已是赫然映入眼簾,門楣上鎏金的"劉府"二字更是在頭頂太陽的映射下,散發著令人望之卻步的光芒。

  如此逾越的"門楣"莫說放在國朝初年,就算是眼下的京師,也會惹來無數麻煩,近兩年隱隱有重新崛起趨勢的五城兵馬司差役會毫不猶豫的上門拿人。

  但好在這上虞縣距離京師數千里之遙,城中的縣令大人又被自家老爺用銀子喂透了,故而自是沒有不開眼的人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尋麻煩。

  "嗯,回來了.."在一眾殷切的注視中,臉色深邃的吳管事緩緩點了點頭,并朝著主動迎上來的親隨問道:"老爺可起了?"

  作為這萬貫家財的擁有者,自家老爺自是不用像尋常百姓那樣"日落而息",其生活可謂是"多姿多彩"。

  就在半個月前,自家老爺才剛剛迎娶了第十三房小妾,正是情深意濃的時候。

  "已經起了.."

  聞聲,主動迎上來的小廝趕忙躬身應是,眼眸深處卻也涌現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羨慕之色。

  很顯然,對于自家老爺那醉生夢死的生活,他也是羨慕的很。

  "知道了。"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之后,吳管事便是邁步朝著府邸深處而去。

  他也有要緊事,向自家老爺稟報。

  ...

  ...

  進到府邸深處的正堂中,被眾人念叨的"老爺"正懶散的靠坐在虎皮大椅之上,微微瞇著眼睛,臉上也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愁容。

  他叫"劉香",乃是廣東人氏,早年間被"海賊王"李旦收養于膝下,成為其義子,并與當下在福建叱咤風云的鄭芝龍等人結為異姓兄弟。

  前兩年,因為不滿自己的義父執意投降明廷,劉香便率領著船隊中同樣不愿意被束縛的些許"死忠"駕駛著幾條戰船于一次航行途中離開了船隊,并調轉方向行至紹興府上虞縣,開始隱姓埋名。

  憑借著之前積攢的些許余財,劉香這"土財主"的日子倒也過的灑脫,終日醉情聲色,與他一同行至此地的海盜們也是過起了神仙日子。

  但對于大手大腳慣了的海盜們來說,坐吃山空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便讓他們之前積攢的些許錢財便揮霍一空。

  為了能夠繼續維持聲色犬馬的生活,隱姓埋名的劉香與麾下的海盜們一拍即合,開始重操舊業。

  劉香作為李旦昔日的義子,鄭芝龍的結拜兄弟,其眼光自然遠非尋常海盜能比。

  他深知以其麾下的這幾艘戰船遠遠無法與日益龐大的大明水師相提并論,也無力面對在海域上如日中天的"東印度公司",遂將主意打到了駐扎在澳門的佛郎機人身上。

  經過一番"暗流涌動",劉香成功的取得了佛郎機人的信任,并在麾下船隊上刻印上佛郎機人的標志。

  憑借著佛郎機的庇護,劉香的船只得以順利在一望無垠的海域中航行,并數次與隸屬于"東印度公司"和鄭芝龍所率領的船隊擦肩而過。

  但是前些時日自城中那貪婪知縣口中得知的一條消息卻讓劉香有些始料不及,甚至連進門不足半月的第十三房小妾都失去了興趣。

  "老爺.."

  片刻過后,擦去了額頭上的汗漬,并重新換上了一件嶄新衣衫的吳管事緩緩邁入官廳當中,并躡手躡腳的行至劉香身前,輕輕呼喝。

  "唔,回來了?"

  聞聲,正在假寐的劉香便是緩緩睜開了眼睛,朝著眼前一臉恭謹之色的吳管事點了點頭。

  與手底下那些曾經無數次同生共死的"海盜"所不同,眼前這吳管事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人,是他花費重金從紹興府請來的,聽說早年間做過兩位知府大人的幕僚。

  雖然此舉有可能會暴露自己的身份,但劉香卻也顧不了那么多,畢竟他常年跟隨李旦飄洋海上,于大明沒有半點根基不說,對于所謂的"人情世故"更是一竅不通。

  若是沒有人幫他上下打點關系,只怕自己前腳剛進入上虞縣,朝廷的官兵后腳便到。

  不過正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這個被其花費重金請來的吳管事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不但輕而易舉的為其解決了諸多麻煩,更是從始至終沒有詢問過他的"來歷"。

  主仆二人之間心有靈犀,無人去打破這種默契。

  "回老爺的話,您交代的事情都辦妥了,船隊悉數出海了.."

  舔了舔有些干澀的嘴唇,不但劉香發問,干練的吳管事便是主動回稟,胸口也是為之起伏。

  這幾年的"朝夕相處"之下,他雖然從來沒有追問過眼前老爺的來歷,但私底下卻也猜出了個七七八八。

  聽聞前幾年福建巡撫南居益曾在朝廷的支持下招降了一支縱橫大明海域二十余年的船隊,其船隊首領李旦更是被沿海諸多國家尊稱為"海賊王"。

  若是自己所料不差,自己眼前這身著華服卻依舊難掩其匪氣的老爺,便是昔日船隊中的一員,說不定手中還沾有不少人命呢。

  "唔,做的好。"

  得知麾下的船隊已是順利出海,神色本是有些憔悴的劉香也是來了些許精神,重重的點了下頭。

  若是此行順利,船隊所能賺取的白銀至少能夠供應他和麾下"死忠"維持半年以上"紙醉金迷"的花銷了。

  自古以來,這"走私"的背后都代表著巨大的利益,足以令人鋌而走險,無視一切危險,并挑戰世間的律法。

  遠的不說,光是天啟元年,被天子親自下令查抄的"八大晉商"便是最好的證明,若非如此,就憑大明官員那嫉惡如仇的性子,如何會想到招降自己的"義父",并將其船隊盡數接收?

  說來說去,也不過是一個"利"字罷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