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459章 攤丁入廟(上)
  天啟七年,四月十三。

  眼瞅著就要步入四月下旬,一向少雨的京畿之地的空氣中也不由得彌漫著令人不適的溫熱,好在如今大明朝表面上的"內憂外患"盡去,倒是令人心神輕松不少。

  南直隸的"捷報"已是傳來半月有余,為非作歹的"達官顯貴"們已被陸續押回京師,交由三法司會審。

  如眾人所猜測的一般,對于這些敢在背后上躥下跳,絲毫不將百姓民生放在眼中的"亂臣賊子",紫禁城中的天子沒有絲毫容忍。

  連續多日,五花大綁的"亂臣賊子"們被押至菜市口斬首,濃郁的血腥味經久不衰。

  除此之外,遠在三千里之外的陜西也有"捷報"傳來,雖然詳細內容尚沒有流傳出來,但整個京師卻是為之嘩然。

  內閣及六部九卿們已是連續兩日被天子召至乾清宮暖閣議事,卻始終懸而未決,風聞奏事的御史言官們也是接連上奏。

  瞧得出來,這封自陜西而來的"捷報"影響深遠,關系重大,就連當今天子也不敢隨意決斷。

  ...

  辰時剛過,沉悶的鐘聲尚且在京師上方悠悠回蕩,但位于內廷深處的乾清宮暖閣內已是人滿為患,滿堂朱袍。

  如同剛剛經歷過一場爭吵一般,在座朝臣的面色皆是有些漲紅,氣氛也有些"劍拔弩張",于角落處伺候的宮娥內侍更是心驚膽顫。

  書房前列,內閣首輔方從哲與次輔劉鴻訓四目相對,分別兩側,眼眸深處皆是涌現著些許惱怒,全然沒有往日的穩重。

  至于另一位閣臣孫承宗倒是顯得"無所事事",微微瞇著眼睛,好似假寐一般,沒有陷入到身前二人的爭吵之中。

  但令人有些沒想到的是,一向沉默寡言的戶部尚書畢自嚴卻是沒有選擇置身事外,而是罕見的坐在次輔劉鴻訓的身后,表達著對次輔的支持。

  除了戶部尚書畢自嚴之外,余下的兵部尚書王在晉,禮部尚書徐光啟,工部尚書畢懋康則是眉頭微皺,不發一言,叫人猜不透其心中想法。

  "諸位愛卿,關于三邊總督孫傳庭提議的攤丁入廟一事,還是要盡快拿個決斷才是。"良久,朱由校清冷的聲音于暖閣中悠悠響起。

  雖然大明天子面色平靜,聲音也是波瀾不驚,但距離其最近的司禮監秉筆王安卻是清楚的感受到天子身上散發出來的些許不滿。

  距離陜西"捷報"傳來已是整整兩日了,但在場的朝臣們卻是始終爭執不下,盡管有延安府的例子在,但以內閣首輔方從哲為首的臣子們仍是寸步不讓,說什么也不肯"讓步"。

  就在剛剛,雙方又爭吵了一次,卻依舊沒能分個高下,這在天啟朝,可謂是頭一遭。

  但王安心中也知曉,不怪在場的朝臣始終爭執不下,實在是三邊總督孫傳庭的奏本過于駭人,他竟然提出廢除"丁稅"。

  要知曉,自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以來,這"丁稅"便是歷代王朝收取賦稅的重要途徑之一,乃是奠定一個王朝的根本所在,焉能輕動。

  雖說孫傳庭在奏本上詳細闡述了廢除"丁稅",轉而將其平添到"田稅"中的優勢,又有延安府這個現成的例子在,但在場的朝臣包括身旁的天子都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這"丁稅"可是關系到整個大明王朝的國本,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陛下,"不多時,內閣首輔方從哲緩緩起身,其飽經滄桑的臉上瞧不出半點倦容,反倒是斗志昂揚的拱了拱手,朗聲說道:"這丁稅乃是我大明國本,歷代王朝皆是沿用,豈可胡亂廢之。"

  "雖有延安府這現成的例子在,但也不足以映射整個大明,勿要忘了昔年一條鞭法的教訓.."

  此話一出,整個乾清宮暖閣瞬間鴉雀無聲,就連同樣斗志昂揚的次輔劉鴻訓也是下意識的抿了抿嘴,眼中涌現了些許忌憚之色,顯然對于方從哲的話語也是存了三分認同。

  自西漢以來,不知多少能臣干吏和帝王前仆后繼,想要扭轉日漸衰弱的國運,并針對效率低下的"賦稅"做出改革。

  可結果呢,無一例外的皆是失敗,這足以說明"丁稅"的不可替代性。

  萬歷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可謂是權傾朝野,他也曾試圖為大明"續命",近乎于獨斷專行的推動了"一條鞭法"。

  如歷朝歷代大部分的改革一般,張居正推行改革的初衷也是為了改善底層百姓的境遇,但如此行徑,勢必損害到地主豪紳的利益。

  最初的那幾年,張居正憑借著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及遍布天下的黨羽,的確通過"一條鞭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一度令大明呈現中興之象。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張居正撒手人寰,飽受"欺壓"的富紳豪商們便是迅速展開了報復。

  雖然從明面上看,張居正是因為早年間行事過于嚴苛,導致幼年的萬歷皇帝對其心生不滿,故而落了一個死后遭到清算的下場。

  但萬歷皇帝如此行為的背后,究竟有沒有平息各地富紳豪商的"憤怒",用以維系地方平穩的深意,卻是不為人知。

  隨著張居正遭到清算,曾經轟轟烈烈的"一條鞭法"便是黯然收場,雖然彼時的所有朝臣心中都清楚,此法對于大明利大于弊,但卻沒有人重提此事。

  畢竟這大明雖說是朱家人的天下,但也是"天下人"的天下,尤其是在"皇權不下鄉"的偏遠地區,那些傳承久遠的富紳豪商更是說一不二。

  毫不客氣的說,如今的大明甚至連"改土歸流"都沒有完成,西南大地仍有不少擁兵自重的土司在虎視眈眈,天子便想要"攤丁入廟",此等念頭實在是有些天真了,步子邁的太大了。

  "陛下雄才偉略,何必急于當下。"

  "以陛下的才干,只需好生經營大明二十年,便可令四方來朝,屆時便再推行這攤丁入廟也不遲.."

  也許是覺得自己的言語有些過激,掃了朱由校的面子,人老成精的內閣首輔方從哲馬上著補了一句。

  而鴉雀無聲的乾清宮暖閣,也因為他的這番話語,再度"沸騰"起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