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397章 鬧劇
  "荒唐,這不是胡鬧嗎?"

  乾清宮暖閣中,一襲常服的大明天子朱由校聽著身前司禮監秉筆的低語,臉上先是涌現了一抹錯愕,隨后便是略帶不滿的嚷嚷道。

  明明是解決了廣西潯州當地瑤民的叛亂,怎么前后不過一個多時辰的功夫,在民間就發酵成了朝廷擊潰安南國大軍了?

  若是再發酵幾天,在這些百姓口中,朝廷的大軍豈不是要打到安南國的王都了?

  "聽說起初是幾個好事的百姓夸大其詞,隨后便是越傳越離譜了..."

  迎著朱由校有些不滿的眼神,司禮監秉筆王安不由得苦笑一聲,將臉上的褶子擠到了一起,小心翼翼的沖著天子解釋道。

  民間輿論轉換之快,令他們主仆二人都有些措手不及,甚至朱由校還沒來及召見麾下眾臣,商討潯州善后的事宜,民間便傳出了這等言論。

  一想到"真相大白",民間百姓們大失所望之下,難免對朝廷產生的些許怨言,司禮監秉筆便是有些坐立難安。

  "朕記得,就一年多以前,安南國是不是還發生過叛亂來著?"

  就在司禮監秉筆王承恩緊鎖著眉頭,拼命于腦海中想著究竟該如何善后的時候,朱由校若有所思的聲音便是悠悠響起,使得司禮監秉筆有些錯愕的抬起了頭,臉上滿是不可思議之色,心中更是咯噔一聲,天子這是要做什么?

  "回陛下,正是。"

  雖然心中掀起了一陣滔天駭浪,但司禮監秉筆卻是不敢有半點遲疑,忙是規規矩矩的躬身應是。

  興許是怕天子遺忘了具體細節,司禮監秉筆先是仔細的回憶了一番,方才有些遲疑的繼續說道:"天啟五年,廣西巡撫上奏,后黎朝權臣鄭梉率兵攻陷高平,擒殺太上皇莫敬恭和莫朝皇太子鄭梉率兵攻陷高平,莫朝皇帝莫敬寬遁入我大明廣西龍州,尋求庇護。"

  王安自幼進宮,并且在諸多同齡的內侍中脫穎而出,被點為"皇子侍讀",伺候彼時尚且為皇長子的朱常洛讀書。

  似王安這等脫穎而出的內侍,其在讀書上定然具備一定的天分,雖然無法與外朝那些年少得志的"天才"相提并論,但至少記憶力當遠超常人。

  尤其是陪著朱由校處理國政的這些年,王安更是練就了"過目不忘"的本事,雖然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但當朱由校需要的時候,他便能隨時響起。

  當然,尋常雞毛蒜皮的小事亦或者官員問安的折子自是不值得王安放在心上,但那莫敬寬好歹也是莫朝皇帝,更是朝廷敕封的"安南都統使",身份異于常人。

  這般重大的事情,王安自是不會輕易忘卻。

  "安南國,交趾布政司.."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案牘后的朱由校便是緩緩起身,自顧自的行至暖閣深處,沖著墻壁上懸掛的大明疆域圖一陣失神,手指更是在廣西的版圖上緩緩摩挲著。

  為了能夠了解廣西潯州叛亂的"來龍去脈",朱由校這幾天著實惡補了一些廣西歷史,連帶著對于毗鄰的安南國也有所了解。

  安南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自秦朝時期便被列入了中華版圖,直至五代十國時期,趁著中原王朝彼此傾軋不休的當口,南漢政權的大將吳權割據安南,自立為王,使其獨立。

  大明永樂年間,安南國曾短暫歸附于大明,而后因為明宣宗裁撤交趾布政司的緣故,安南再次獨立。

  如今的安南國局勢類似于中華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分別由莫朝及黎朝對峙,同時國內尚有兩方手握重兵的割據勢力,被稱之為"阮主"和"鄭主"。

  從軍事角度出發,眼下正是四分五裂的安南國正是容易被大明重新納回中華版圖的最佳契機。

  從經濟角度出發,安南國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國內糧食一年三熟,堪稱為天然的"糧倉"。

  從政治角度出發,安南地處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連接處,可以允當明朝經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早在前兩年,莫朝派人向朝廷求援的時候,朱由校便曾短暫的將注意力放在安南國的身上,并且考慮過出兵。

  只不過彼時的大明尚有內憂外患未曾解決,故而在兵部尚書孫承宗,戶部尚書畢自嚴等人的勸諫下,他只得忍痛將此等念頭拋置于腦后。

  但眼下民間的"傳聞",卻是將其心中潛藏多年的野心重新勾了起來。

  自古以來,"開疆擴土"便是歷代君王為之夢寐以求的壯舉,朱由校雖然是自"后世"穿越而來,但也不能免俗。

  更別提毗鄰的安南國本就是中華舊土。

  "待到廣西事了,令朝中重新廷議廣西巡撫的人選,并坐鎮廣西梧州府。"

  良久,朱由檢聽不出息怒的聲音于暖閣中悠悠響起,清晰的傳入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耳中。

  "奴婢遵旨。"

  沒有絲毫的遲疑,王安便是連忙躬身應是,瞳孔卻是微微收縮。

  廣西巡撫王德尊畏罪伏法,自縊身亡,朝廷選舉新的廣西巡撫本就在情理之中,但天子語氣卻是如此鄭重。

  以王安對于朱由校的了解,怕是這位"武德充沛"的天子已然將主意打到了安南國的頭上。

  "傳令兩廣總督胡應臺,令其徹查靖江王朱履祐,不必有所顧忌。"

  "反涉事人員,不論身份,一并交由有司處理。"

  又過了片刻,立于疆域圖前的朱由校方才后知后覺一般響起了被他擱置在案牘上的奏本,又是仔細的閱讀了一番,方才冷哼一聲,充滿著殺意的朝著司禮監秉筆吩咐道。

  兩廣總督胡應臺及貴州巡撫王三善在奏本上同時彈劾靖江王朱履祐,指責這位身份尊貴的郡王爺房才是潯州叛亂的始作俑者。

  但礙于其身份尊貴,他們二人無權處置,這才快馬報予天子知曉,交于天子定奪。

  "奴婢遵旨。"

  深吸了一口氣,壓住心中的些許驚懼,司禮監秉筆王安忙不迭的躬身應是。

  雖然尚不清楚案牘上的奏本寫了些什么,但從天子的反應來看,只怕桂林的靖江王爺是要倒霉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