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354章 廠衛(下)
  "由檢可是與他們攪合在了一起?"

  不知過了多久,天子清冷的聲音終是于乾清宮暖閣中響起,打破了此間令人心悸的沉默。

  "回陛下,信王殿下近些時日一直在府中讀書,偶有外出便是在府中內侍的簇擁下入宮..."

  像是卸去了全部的包袱一般,貼身衣衫已是盡數被冷汗浸透的錦衣衛指揮使聞言忙是迫不及待的說道,一雙虎眸也是不由自主的瞧向立于天子身后,沉默不語的司禮監秉筆和御馬監提督。

  他們錦衣衛雖然"監察百官",但紫禁城卻是禁忌之地,無人敢隨意窺伺,宮中事務盡數交付于"東廠"。

  "陛下,信王殿下這幾日倒是入宮給莊妃娘娘請過兩次安.."

  不多時,御馬監提督曹化淳便是微微躬身,小心翼翼的朝著眼神不斷變換的天子說道。

  雖然已是過去數年有余,但曹化淳仍是對信王昔日的"違逆"之舉心有余悸。

  彼時天子繼位不久,根基尚有些淺薄,朝中東林黨趁著天子親自領兵出京平亂的當口,越過乾清門,強闖內廷,意圖坐實信王"監國"的名分。

  更要緊的是,彼時中宮皇后張嫣有孕在身,若是真被這些朝臣沖撞,誰也不知曉會釀成何等恐怖的后果。

  不過所幸天子在離京之際便是料到了這些東林黨會不甘寂寞,定然不會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故而提前布置了后手,并令自己領著"四衛營"禁軍護持在中宮皇后所在的翊坤宮附近,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自此以后,天子與信王這對"骨肉兄弟"的關系便是變得微妙起來,直至中宮皇后誕下嫡長子朱慈燃之后,關系方才有所改善。

  "唔.."

  聽聞信王朱由檢并未與十王府中的三位"閑散宗室"攪合在一起,大明天子的臉色肉眼可見的緩和了不少,也讓御馬監提督曹化淳緊繃的心弦為之松了下來。

  與一旁的司禮監秉筆不同,他與信王朱由檢"頗有淵源",現如今的信王府總管太監王承恩昔日便是出自他的門下,并被他親自點為信王的隨侍太監。

  有此等緣由在,曹化淳自是不愿意看到信王"鬼迷心竅",走上一條不歸路。

  "近些時日,各地宗室可還老實?"

  又是沉吟了少許,朱由校緩緩抬起了頭,目光灼灼的盯著下首的錦衣衛指揮使,其修長的手指則是在案牘上一本瞧上去還算嶄新的奏本上輕輕地摸索著。

  今日早些時候,他特意令顫顫巍巍的宗人令為他送來了一份眼下大明宗藩的詳細名單。

  除卻那些貧窮潦倒的低階宗室之外,大明現存的宗室親王及其附屬郡王盡是位列其中。

  縱然知曉大明"皇子皇孫"于大明各地開枝散葉,但朱由校仍是對眼前的名單瞠目結舌,畢竟光是記載現存親王及郡王的名冊便遠超尋常奏本厚度。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宗室藩王的名諱甚至生僻到無從查起,僅能從其字輩判斷與皇室的關系。

  "回陛下,依著錦衣衛的情報來看,近些年各地宗室藩王均是老實了不少,尤其是有甘肅會寧王府的前車之鑒在,對于官服的態度也是收斂了不少。"

  不多時,錦衣衛指揮使微微顫抖的聲音便是自朱由校耳畔旁響起,令其微微頷首,面露滿意之色。

  但很快,其接下來的一句話,便是吸引了天子的注意力:"不過趣事,倒還真有一件.."

  "何事?"

  不過是隨口一問,但聽身前心腹的意思,好似有所收獲?

  "河南衛輝的潞王府前兩日生了一場大火,聽當地錦衣衛說火光沖天,但因為救火及時,府中倒是沒有人員傷亡..."

  說到最后,錦衣衛指揮使便是不可思議的吧唧了一下嘴,眼眸深處也是涌現了一抹狐疑之色。

  王府深夜走水,自是算不得稀罕事,在國朝兩百余年的國祚中,不少王府都曾經歷過走水重建。

  不提地方,就連作為大明權力中樞的紫禁城都曾先后數次遭遇大火,至今"三大殿"還是一片廢墟,但似潞王府這等沒有任何人員傷亡的"怪事"還是頭一遭。

  "怎么回事?"聞言,朱由校也是來了興趣,眼神也是有些深邃。

  如若他的記憶沒有出錯,就藩于河南衛輝的潞王府同樣是萬歷年間才剛剛冊封的新藩。

  首任潞王是萬歷皇帝的親弟弟,現任潞王則是其幼子朱常淓,前些年還曾借著"農政"的由頭,主動捐獻了不少田畝。

  從輩分上來看,現任潞王朱常淓是自己的"皇叔",但其年紀卻是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

  "尚還不清楚,只是聽說潞王爺受了不小的驚嚇..."

  見朱由校來了興趣,錦衣衛指揮使趙吏也隱去了臉上的些許淡笑,心情也變得忐忑起來。

  就在剛剛一瞬間,他猛然意識到,就藩于河南衛輝的潞王朱常淓也是面前天子的"皇叔"。

  掄起與天子的親疏關系,僅次于前些天奉旨進京面圣的福王朱常洵以及十王府中的三位親王。

  眼下這個當口,凡是政治嗅覺稍微敏感些的,便能意識到幾日之后的年關定會有大事發生,而且多半與宗室有關。

  不然天子絕不會力排眾議,將遠在山東就藩的魯王一并召至京師。

  "受了驚嚇?"

  輕輕抿了抿有些干澀的嘴唇,朱由校的臉上露出了一抹深思之色,胸口也是微微起伏著。

  從他的角度來看,自是輕而易舉的便能瞧出這場大火背后隱藏的諸多端倪所在。

  首任潞王可是萬歷皇帝的同母胞弟,無論是禮部衙門亦或者當地官服在修建其王府的時候均不敢弄虛作假。

  前后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豈會無緣無故的起火,而且還是在風雪交加的隆冬天氣?

  "派人去瞧瞧。"

  "務必確認朕的那位皇叔是否受了驚訝。"

  不多時,案牘之后的天子便是做出了最后的決定,不置可否的朝著面前的"爪牙"說道。

  雖然自信"官差一體納糧"不會引發太大的混亂,但手中的"底牌"自然是越多越好。

  何況京中還有三位不甘于寂寞的"皇叔"?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