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411章 災害頻出
  紫禁城,乾清宮暖閣。

  及至深夜,但是暖閣內依舊燈火通明。大明天子朱由校眉頭緊鎖,不斷翻閱著案牘上堆積的奏本,臉色越來越差。

  "爺,皇后娘娘遣人送過來的膳食,您先用些吧。"

  司禮監秉筆一身紅袍,親自捧著一個托盤,躡手躡腳的來到了朱由校身邊,小心翼翼的說道。

  見此情景,在暖閣內角落佇立的宮娥內侍均是面色一緊,有些擔憂的望著司禮監秉筆。

  今日天子憂心國事,心情不佳,已然訓斥了數名前來勸諫的內侍。

  也不知王安這位司禮監大襠能不能勸動天子。

  "朕不是說了先不吃東西嗎?"

  果不其然,朱由校就連頭都沒有抬,頗為不耐煩的說道。

  "爺,皇后娘娘千叮萬囑,您多少吃一點。"

  終究是與朱由校關系匪淺,王安聽到了天子的訓斥之后,并沒就此退下,反而是苦笑一聲,再度進言。

  "算了,那就放下吧。"

  也不知是朱由校真的有些餓了,還是皇后張焉起了作用,朱由校這次只是遲疑了片刻,便將自己的頭抬了起來,朝著一旁的王安吩咐了一句。

  聞聽此話,王安眼底閃過一抹喜色。看來還是皇后娘娘這尊大神有用。

  "爺,您慢點,別燙著您。"

  王安小心翼翼的將手中的托盤放在了朱由校隨便收拾出來的案牘上,頗為心疼的說道。

  自今日午后,天子便一直待在這暖閣之中,與這些惱人的奏本作伴。除了偶爾飲過幾口清茶之外,便再沒有吃過一點東西。

  "呵,大伴,朕最起碼還有一口吃的,可眼下大明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們正因為饑餓而無法入睡。"

  朱由校輕輕一笑,話語中有著濃濃的落寞。

  他終究是小瞧了"小冰河"所帶來的影響,眼下才剛剛天啟三年,天下各州府便均有災情來報。

  就連南直隸那邊都出現了些許流民,尤其可見這個冬天之冷,影響之大。

  如此惡劣的天氣,那些農作物真的能夠存活下去嗎?朱由校對此有深深的懷疑。

  雖然自他上位以來一直不斷推行農政,鼓勵百姓們種植產具有高產,抗寒等特點的番薯等物,但畢竟還沒有普及到全國范圍。

  大多數百姓們種植的還是以前的那些傳統農作物。

  "爺,您著急也沒有用,可千萬別急壞了身子。"

  王安也是輕輕一嘆,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

  身為天子伴當,他自然是知曉天子今日為何如此焦慮與暴躁。

  全國各地的屬官們好像是串通好了一般,同時將各府各縣受災的情況上報到了京城,請天子加以重視。

  "朕如何能不急吶。"

  朱由校胡亂的吃了兩口,便將案牘之上的膳食推到了一邊,有些無力的靠在鎏金龍椅之上。

  知道朱由校沒有胃口,王安也沒有多勸,快速的朝著身后的隨侍太監們揮了揮手,令他們將膳食撤下。

  "爺,自萬歷皇爺那時候起,哪年不凍死些流民乞丐啊,您不必太過憂慮了。"

  王安一邊幫助朱由校收拾案牘,一邊小心的勸解著。

  雖說今年的冬天的確是較之以往寒冷了些,受災的州府也多了一些,但也不至于皇上如此重視吧?

  "大伴,你也是這般想的嗎?"

  聞聽王安如此話語,朱由校無力的一笑,沒有與其做過多的解釋。

  這"小冰河"當真是來勢洶洶。

  大明兩京十三省,除了魚米之鄉的湖廣之外,其余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災情來報,此等情況還不嚴重嗎。

  須知,眼下可還沒有到氣候最為惡劣的時候呢。

  根據史學家的考證,明朝末年的這波小冰河時期,自萬歷年間開始,在崇禎年間達到巔峰。

  氣溫下降,會出現連鎖反應,旱災、蝗災、瘟疫頻繁。

  例如在崇禎元年的時候,河北地區出現了大旱,史書中有“赤地千里”的說法。而后在崇禎三年到崇禎十七年的十五年時間中,河南省出現了9次旱災,黃河為之斷流,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梁山泊、安山湖竟然都干涸了。

  若是單單北方如此也就罷了,就連河網密布,魚米之鄉的浙江省也在崇禎年間出現了連年的旱災。

  也正是由于連年的旱災,導致了糧食減產。

  旱災、蝗災、瘟疫的流行,不僅會使人口減少,更會大量的百姓們淪為流民,流民通過逃荒、遷徙的方式來尋求生存,而“流民”聚集之地,往往會出現“亂民”,人們為了填飽肚子,會鋌而走險,由此引發農民起義。

  如此種種,容不得朱由校不為之重視啊。

  "給朕傳令地方,無論發生災禍,當地官府都應將救治百姓放在首位。"

  "自督查院選派御史,令他們巡按地方。"

  朱由校嘆了口氣,自臉上涌現出了濃濃的疲憊之色。

  自他上位以來,他便將推廣農政放在了與遼東相同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在大自然的怒火面前,他的這點微薄之力依舊有些不夠看。

  "傳旨陜西秦王府,寧夏慶王府,甘肅的肅王府。令他們嚴密注視下轄封地,若有不靖,即刻來報。"

  "再傳旨陜西巡撫孫傳庭,三邊總督崔景榮,令他們二人節制麾下兵馬。嚴防流民生事。"

  又沉默了一會,朱由校好似想起什么一般,猛地支起了身子,頗為急切的朝著身旁的王安吩咐了一句。

  語氣之急切,將王安給嚇了一跳。天子這是想到什么了?

  就在剛才愣神的時候,朱由校突然想起了一件令他有些不寒而栗的事情。

  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明末農民起義并非是爆發在崇禎年間,而是在天啟年間,便有了苗頭。

  陜北土地貧瘠,生產落后,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農民起義。

  "奴婢遵旨。"

  王安見朱由校語氣如此急促,也不敢耽誤,連忙躬身應下。

  "在傳旨宣大總兵楊肇基,令其操練兵馬,謹防蒙古人叩邊。"

  天氣嚴寒,對于蒙古人這等游牧民族來說更為致命,為了維系自身的生存,他們定然會南下侵擾明廷邊境。

  朱由校只覺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