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明風八萬里 > 第九十一章 分省
    雖然越明軍主力西征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作為安徽巡撫的邢勝平與所部兩萬之眾直接就從江南、江北兩路同時向上游推進,邢勝平更是一馬當先,直接乘坐戰船殺到了安慶城外。

    同來趕來的還有總督徽寧池太軍務兵部尚書金聲與江西巡撫王孫藩,雖然按照正常情況他們應當第一時間趕往南京參加登基大典,但是金聲桓的叛亂卻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邢勝平一見到他們就非常明確地說道:“臨行之前越王陛下與張娘娘特意交代我,凡是不肯歸附我越明軍者都是企圖蒙混過關的清軍!”

    這些所謂“企圖蒙混過關的清軍”其中有不少之前還是王孫藩與金聲的戰友,但是現在形勢既然發生如此驚人的變化,連隆武朝都成了越明朝首先要解決的敵人,這些不肯歸附越明朝的中間勢力自然就成了越明朝首先要消滅的對象。

    王孫藩對于這樣的命令可以說是早有預期,過去大家有著清軍這個共同的敵人自然可以容忍個別打著反清旗號的勢力自行其是,但是現在越明軍已經收復南京盡取江南,這些反清勢力還敢自行其是可以說是自尋死路。

    但他不反對這樣的政策轉變:“殿下圣明,娘娘圣明,凡是不肯歸附者即使不是企圖蒙混過關的清軍,也是意圖不軌之徒,我雖然會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但是如果錯過這次的機會,就別怪朝廷法度無情了!”

    金聲也有同感:“過去總有人打著反清的旗號無法無天為害百姓,國家既然已經準備立國東南,就容不下這些不軌之徒!”

    金聲與王孫藩作為縉紳階級天生對于破壞秩序的“流賊”恨之入骨,過去由于戰爭需求不得不在某種程度與這些中間勢力進行合作,但是現在越明軍既然已經收復了整個江南,自然要在統治區范圍重建秩序并消滅一切敢于對抗朝廷的敵人,他們作為典型縉紳自然是樂見其成。

    不管是唐王隆武朝的軍隊,還是打著其它藩王旗號的軍隊,或者是那些還在搖擺不定的清軍,或者是流賊土寇,都將是越王朝必須需要消滅的敵人。

    邢勝平原本還以為需要九牛二虎之力說服王孫藩與金聲,沒想到他們比自己還要積極一些不由松了一口氣并泄露了一些內幕消息:“越王殿下的意思是咱們先取九江,能拿到多少地盤就拿到多少地盤,他到時候會親率大軍西進!”

    說到這,邢勝平壓低了聲音說道:“殿下的意思是不但南直隸要分省,湖廣也要分省而治,兩位先生要有所準備!”

    雖然說越明軍在軍事上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但就地盤而言,現在也只不過是取得了浙江全省與大半個南直隸以及小半個江西而已,多分一兩個省出來就變得意味重大。

    而且南直隸本來就是明朝政治格局中的一個怪胎,雖然在南京多設了一套中央機構,但是事實證明這套中央機構并沒有起到多少作用,而且南直隸地盤太大,在治理上反而有許多不便,晚明就在南直隸臨時增設了好幾位總督與巡撫。

    越明朝雖然打著大明旗號,但是誰都知道過去的大明朝完全不是一回事,劉永錫并不準備把明朝的無數弊病都繼承下來,所以南直隸與湖廣的分省而治勢在必行。

    金聲是徽州人,對這件事興趣很大,而且他已經得到了一些風聲:“越王殿下是真準備讓江蘇與安徽分省而治?”

    邢勝平點了點頭說道:“大致是這么一回事,反正分省之事到時候要仰仗大司馬!”

    金聲十分自信地說道:“到時候我可要為故鄉好好爭一爭!”

    王孫藩倒是不明白湖廣分省跟自己有什么關系,他只是小聲問了一句:“湖廣分省雖然合情合理,但對于江西沒有太大影響吧!”

    邢勝平當即笑了起來:“湖廣雖然分省,但湖南、湖北兩省都是湖廣總督的轄區,當時我跟越王殿下談起湖廣總督人選的時候,越王殿下說我的資歷與能力暫時只能做個安徽巡撫,想干湖廣總督還不夠份量!”

    王孫藩這才明白過來,對于立國東南的越明朝來說,鎮守長江上游的湖廣總督這個位置肯定是國朝第一重臣,所以劉永錫才會說邢勝平還不夠份量。

    雖然現在已經有一位“總督五省軍務一品貞義夫人 貞義夫人高氏”坐鎮荊州,但這只是權宜之策,朝廷肯定要派真正意義的自己人坐鎮兩湖,而王孫藩恰好就是合適的人選之一。

    王孫藩立即明白邢勝平的一片好意:“天門伯放心便是,湖廣總督這個位置我到時候肯定會爭一爭!”

    對于大清朝來說,順治二年可以說是一個大起大落的年份,甚至可以說自從七大恨起兵以來,大清朝從來沒有過如此輝煌的勝利,也沒有經歷過如此前所未有的挫敗。

    年初的時候,大清國先后攻克潼關、西安與延安,給了李自成的大順朝毀滅性的打擊,接著就是阿濟格與多鐸兩路南征,但南征順利的程度與戰果之大出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不過是兩三個月的時間,大清軍還沒打上一場象樣的戰斗,大順國與弘光朝都已經徹底成為歷史了。

    但正因為這樣的勝利來得太快太容易了,所以包括攝政王多爾袞在內的滿洲貴族一下子就飄了,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剃發令,但是不管是多爾袞還是其它人都沒有想到剃發令的后果會這么嚴重。

    六月下達的剃發令讓劉永錫的金華賊變得如日中天,八月份越明軍就已經收復杭州,博洛貝勒的四萬大軍在杭州全軍盡沒,豫親王多鐸親領的大軍在湖州也遭受大敗,當時京師的諸位王爺、貝勒就覺得形勢不對,所以特意讓豪格領兵南征。

    但是誰也沒想到金華賊的猖狂程度竟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雖然朝廷已經下令英王阿濟格的十幾萬大軍沿江東進,但是由于金華賊與流賊合流荊州失守,阿濟格大軍被迫回師,江南的局面變得更加險惡,不但松江府、蘇州府先后失守,甚至還有溧陽之役這樣的大敗。

    但是朝廷還是對江南的戰局寄以厚望,總覺得朝廷既然已經投入了多鐸與豪格兩位親王與他們統領的大軍,即使被迫北撤也能維持劃江而治的局面。

    但是順治二年的十二月初江寧府突然失守才讓京師的諸位王爺、貝勒如夢方醒,可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江南到底是怎么丟掉的,對這次南京之役的具體戰斗經過也是一無所知,甚至連多鐸、豪格在倉促之間到底帶了多少人馬北撤都不知道,多鐸、豪格只說“王師北撤僅存二三萬人”。

    但是根本沒說到底是從江寧府撤出了兩萬人還是三萬人,更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八旗軍多少漢軍多少綠營多少新附軍,事實上多鐸、豪格的說法往往是一日數變,而且只知道望風而潰一路北逃,幾萬清軍看起來還不如幾千人好用。

    現在包括多爾袞在內的滿洲貴族們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玄機,但哪怕是多鐸與豪格的仇家現在都不敢站出來揭穿真相。

    揭穿真相很容易,但是怎么善后就是大問題了,搞不好問題沒解決,只能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何況跟隨多鐸、豪格南征的大清精銳不下十萬,現在連兩三萬人都沒有,如此驚人的損失不管誰去善后都是死路一條,所以一眾王爺、貝勒與多爾袞一樣都不敢承擔責任,只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親自南征的大貝勒代善身上。

    直到金聲桓南昌反正的消息傳到北京,諸位王爺、貝勒終于回過魂來了,馬上就有人站出來指責多鐸與豪格:“豫親王、肅親王擁兵數萬卻只知望風即潰,退守江北之后未與金華賊一戰卻接連失守揚州、鳳陽、淮安,是不是應當追究責任?”

    只是真要追究責任,肯定是攝政王多爾袞的責任最大,更不要說多鐸是他的同母弟弟,而且多鐸與豪格這兩個人選都是由多爾袞親自拍板,因此多爾袞只能先保住這兩個恨得要死的敗軍之將。

    “豫王、肅王雖然是敗軍之將,但是他們如果能守住徐州就允許他們戴罪立功,現在江西、湖廣的軍情更重要,想必你們也看過英王的奏報,英王已經準備北撤!”

    一說到英王阿濟格北撤與江西金聲桓反正,大家雖然知道徐州肯定守不住,卻暫時放棄追究多鐸與豪格責任:“英王在湖廣能堅持多久,關鍵就看金聲桓在江西能堅持多久!”

    雖然從表面來看,金聲桓在南昌反正對于大清朝極為不利,但是金聲桓既然是歸附唐王,對于大清朝自然是一個極大利好,就連多鐸、豪格的奏報上都說金華賊已經抽調近萬人沿江西進。

    而多爾袞更是非常明確地說道:“不管英王能在湖廣堅持多久,象這次江寧失守的教訓不能再犯了,這都是八旗精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