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抗日之兵王傳說 > 第四百四十一章 驚變2
  蔣夫人的想法無疑是很明智的,可惜,李學坤卻早已先下手為強了,他通過劉向輝、洛克菲勒家族,與麥克阿瑟等米國高級官員進行了交流,最終成功的爭取到了麥克阿瑟與羅福的支持,羅福已經同意,剩下的美援,全部由軍艦運往華北,武裝李學坤擴編的軍隊,事實上,羅福早已經這樣做了,第一批美援武器,已運到了華北。

  在米國人的心目中,李學坤要比蔣委員長比他們親近的多,也有能力的多,中國,只有在李學坤的帶領之下,才能擊敗日本人,他們已經準備扶李學坤上馬了。

  如果此時的李學坤有野心的話,他完全可以取蔣委員長而代之,這是因為,一來,李學坤的部下擁有著全中國最為精銳的軍隊,二來,李學坤現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極高,常勝將軍,當世岳武穆,李學坤已成為了全國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振臂一呼,百姓們自然風起從之。

  第三,李學坤與重慶政府的各派系關系良好,除了陳誠的土木堅定的支持蔣委員長外,李長官的桂系在暗中支持他,中央軍中的薛岳、方先覺、王耀武、孫立仁、廖耀湘等人與李學坤也暗中相通,他們并不反對李學坤上臺。

  第四,八路軍的關系與李學坤也很容洽。

  然而,在大好形勢之下,李學坤卻放棄了上臺的機會,他做出了以下幾件事。

  第一,他將米國人拔付給自己的美式裝備,交給了八路軍,用來武裝八路軍,如此一來,八路軍在短時間內,戰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第二,他公開提出,擁護八路軍上臺,呼吁兩黨一家親,不要打內戰,所有人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擊敗日寇。

  第三,他宣布將在占領北平后將北平讓給了八路軍,請八路軍的主要領袖來到河北西柏坡,實際上主持了華北的大局。

  第四,他向國民黨各主要官員發了電文,向全國通電,希望GNG蔣委員長進行談判,共商國家大計,成立聯合政府。

  李學坤自認是個軍人,絕不參與政治,這政治上的事,還是讓給八路軍吧。

  八路軍立即發出通電,電繳蔣委員長到華北一談,并聲稱,八路軍與李學坤的第二十五集團軍進行合并,由李學坤任總司令,統一指揮華北的軍隊。

  李學坤的通電發出之后,蔣委員長立即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他驚訝的發現,原本對他順從的各地方軍閥開始虎視眈眈起來,云南的龍志舟第一個站了出來,宣布擁護華北的八路軍,希望蔣委員長北上與毛李會晤。

  隨后,桂系的李白二位長官也公開宣布擁護八路軍的主張。

  此時,蔣委員長的內部也分崩離析,孫立仁、廖耀湘對于蔣委員長調他們回國勤王的命令坐視不理,王耀武、方先覺、薛岳與蔣委員長也貌合神離,雖不出面反對蔣委員長,但卻也不配合。

  如此一來,蔣委員長再也扛不下去了,蔣委員長見事不可為,心知大事已去,想不到,自己重用李學坤,卻反過來成了自己的掘墓人,蔣委員長并不敢去華北,他怕發生第二個西安事變,再說,自己現在所能掌控的軍隊,實在是太少了,實力上完全不及李學坤與八路軍的聯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蔣委員長于八月四日宣布下野,赴美考察。

  李學坤知道,這并不是蔣委員長的第一次下野,但這決對是他最后一次下野,中國,從此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在蔣委員長下野之后,全國各地政權紛紛表示軒起來,一至對外。

  北平,當清晨的曙光照在北平的大街上時,北平人驚喜的發現,平常在大街上巡邏的日軍士兵不見了,一些原本囂張的二鬼子也沒了脾氣,一個個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特別是那些跟著日本人作惡多端的鐵桿漢奸,一個個惶惶不可終日,很多人連夜脫下了“狗皮”,逃之夭夭了。

  古都北平,即將迎來光復的一天。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談判,各方代表終于達成了共識,

  新政府由十月一日起正式成立,以八路軍為主進行組建……

  隨著國內的大事告一段落,李學坤決心光復整個中國。

  李學坤將目光集中在了消滅外敵上,現在,他的目標對準了山海關,只要打入了山海關,就可以直搗黃龍,光復東北,徹底將日軍趕出中國去,為此,李學坤決心一定要打好這一仗,他決定,親臨前線,就近指揮,打好進入東北的關鍵一仗!

  為了山海關大戰,李學坤做了大量的準備。

  首先,機械化行軍需要大量的油料與后勤配件,以及車輛都要進行保養,而眾所周知,現在的中國,還是一個貧油國,整個中國,只有甘肅有小油田,而且產量還不高,幾乎就等于零,而此時的大慶油田所在地,卻被日軍所盤踞,而且,雖然在中國的中原地區,還有勝利油田等沒有被開采出來,但是,沒有機械設備,沒有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沒有專家與技術,想要在短時間內開采出油田來,并進行煉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中國,現在需要米國的油料,包括柴油與汽油,高質量的航空燃油。

  而且,由于中國沒有成體系的工業,連一輛汽車也生產不出來,一切的零配件,只能從米國所進口,沒辦法,中國現在太弱了。

  隨后,李學坤與羅福電報不斷,李學坤向羅福詳盡的解釋了中國的情況,最終,羅福還是認可了中國的現實,對于米國來說,無論中國什么政體,只要中國戰后不與蘇聯結盟,那么,對米國就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米國也會不遺余力的扶持中國。

  正因為雙方達成了共識,所以,米國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這讓重新進行整編后的中國軍隊再一次恢復了強大的戰斗力,戰車部隊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對山海關發起攻擊,新的大戰,一觸即發。

  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節節勝利,不斷的前進,在歐洲戰場上,聞名世界的諾曼底登終于開始了。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米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于蘇聯的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不過,這次失敗并沒有阻止盟軍開辟第二戰場,接下來,盟軍在意大利登陸,但意大利的德軍奮起反抗,盟軍沒有什么進展,于是,盟軍再一次想在法國進行登陸,權衡再三,他們選擇了在諾曼底海灘登陸。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中)就在諾福克旅館召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盟軍。

  十月六日(歷史上是六月六日),諾曼底登陸開始,盟軍幾百萬人在上萬架飛機與艦艇的掩護下,向著法國諾曼底海灘發起了如狂風暴雨般的攻擊,在盟軍強大軍力的打擊之下,德國人一觸即潰,諾曼登陸取得了巨大成功。

  隨后,英美盟軍開始向法國巴黎挺進,由巴頓將軍率領的美軍所向披麾,如一柄利劍直插德軍的心臟地區。

  在得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消息之后,很多人都知道,德國最多堅持一年就要投降。

  熟知歷史進程的李學坤自然是知道的,在諾曼底登陸之后,德國人連一年都堅持不了。

  也就是說,歷史留給中國人時間不多了,如果一年之中,自己不能收復東北,把日軍趕到西伯利亞去,那么,蘇聯人在收拾了德國之后,就會對東北發動進攻,到了那時候,百萬蘇軍南下,留給中國的,只能是一片廢墟了。

  李學坤的擔心是有根據的,在歷史上,日本人雖占了東北,但卻把東北的重工業建設的很好,哈爾濱成為了與上海齊名的城市,而長春,則成為中國第一個實現了城市下水管道與電氣化的城市。

  由于日軍將工業重心向東北轉移,以至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工業產量大幅增加,到了一九四五年的時候,東北的工業產值,已超過了日本本土。

  日本人是花了大力氣建設東北的,他們在東北修建了大量的鐵路,城市規劃,特別是長春,做的非常不錯。

  整個東北的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蘇聯人一來,就給中國東北地區以毀滅性的破壞,東北的重工業百分之九十被摧毀,蘇聯人搶走了所能搶走的一切機器與設備。(盡管這些日本工業體系的機器他們用不著,大多數被扔到了西伯利亞成為了一堆廢鐵。)

  歷史上,蘇聯人雖然幫著中國人趕走了日本人,但卻也將東北從工業時代拆成了石器時代,李學坤記得,他上一世的家鄉就在東北的一個中型城市,聽老人說,那個城市現在還在運行的發電廠,在蘇聯人進入的時候,拆光了這個城市所有的工廠,后來,還是一名抗聯老戰士假造了政府的手令,說是要令工廠復工,這才將發電廠保存了下來,成為了這個城市的記憶。

  總之,蘇聯人在東北時,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業設備與民用設備都折掉運走,到了冬天,城市里沒有了電氣化,連取暖都成了問題。

  在這一世,李學坤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東北,是中國的希望所在,只要保存了那里的工廠,那么,中國的建設,要少走十年的彎路!要想改變歷史上的中國,就必須趕在蘇聯人的前面解放東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