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明:太子何故造反! > 第155章 當殺則殺!
  但這些文官背后的士紳集團是整個大明統治的基礎,控制著基層,也掌控著話語權和知識。

  所以,朱慈烺不可能不用文官。

  何況,只讓武夫或者太監掌權,破壞力也不小。

  如果說五代十國太遠,單是最近,朱慈烺就見到了劉澤清、許定國等被誅武將活著時,是如何縱兵為匪的。

  可以說,這些武將一旦沒了文臣約束,就如脫韁的野馬,完全不受朝廷控制,只會對統治根基造成更大破壞,逼反更多百姓。

  至于太監,因為是皇帝家奴,在地方上沒有族親朋友也沒有自己的佃農,所以不在乎在個人在地方上的顏面,也更不在乎普通百姓的生存線,搜刮起來就非常狠,而不計后果,如此反而逼得處處發生民變,且還損壞了皇帝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太監即便是皇帝家奴,但也不是都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大多數也只是表面上忠心而已。

  要不然也不會有太監杜之秩、王德化等跪迎闖賊的情況。

  而且,哪怕派出去的太監只是替皇帝搜刮銀子,不負責其他事,但實際上大部分都落了自己腰包。

  因為皇帝再權大勢大,說到底也只是一個人,再加上知人知面不知心,也就不能盯得過來。

  很多時候就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正因為此,要知道,萬歷時期派太監收礦稅,都只能四六分成。

  其中六成是太監們的。

  四成才是皇帝自己的。

  后來文臣們不干,又將皇帝的另外兩成分了去。

  最后,只萬歷一人背著貪財窮民的臭名聲。

  但關鍵是,萬歷自己事實上卻只分得兩成。

  所以,單靠武臣和太監也是不行的。

  因而,朱慈烺不可能完全拋開文官集團。

  何況,受儒家文化的正向影響,文官中還是有不少因為讀了圣賢書而肩負了護衛社稷蒼生之志的大臣的。

  也正因為有這些人,華夏才會出現一個個敢于改革的政治家,使得一個朝代的國祚很多時候能延續到兩百年以上。

  朱慈烺要想真的改制,讓大明脫胎換骨,走上中興,也就還是要靠這樣一批還心懷社稷蒼生,愿意進行自我改良的一批有責任心的文官才行。

  只是因為,時下的大明文官集團黨爭太嚴重,也就給改制的事,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比如,在李邦華考成到王鐸起復為吏部左侍郎且暫署部務期間,玩忽職守,以至于光浙江一地就出缺十幾個縣未補,只知道結社作詩,而奏請將其革職時,就產生了阻礙。

  王鐸本來是想把這十幾個的知縣位,待價而沽的,也就是賣官鬻爵。

  他歷史上就是出了名的會撈錢,在歷史上南明時期,他逃難到南邊,但降清時,他都還是能給多鐸納款達百萬兩白銀。

  可見,王鐸是很會撈錢的,逃難到南方且在南明只當一年的官就可以撈這么多。

  但他沒想到李邦華改制這么嚴,竟然因為他遲遲未補十幾個縣,就要將他革職。

  故而,王鐸大怒,只得向與自己交好的東林大佬解學龍說:“李邦華打壓東林,排除異己!”

  而解學龍聽后也大怒,知道李邦華這是斷了他東林的財路。

  要知道,王鐸賣官鬻爵不僅僅是為自己賺錢,也為他背后的東林黨。

  于是,解學龍很快就聚集一群東林官員,開始編排說李邦華有意推翻逆案,排擠忠良之士。

  但當李邦華又考成到翰林院掌院學士張捷到現在還未完成朱慈烺下達的對陣亡將士錄名列傳的政務后,就奏請將其革職時,又惹怒了閹黨的官員,閹黨的官員也認為李邦華在排擠異己。

  于是,閹黨的官員唐世濟等也紛紛暗中咒罵李邦華,把屁股坐在東林黨那邊,打擊他們這些非東林黨人士。

  只是因為李沾的前車之鑒,這些人也敢在私下里不滿李邦華。

  但朱慈烺還是通過錦衣衛的調查,知道了不少關于李邦華的怨言,且也清楚,不只是東林黨的許多人不滿李邦華,閹黨的許多人也不滿李邦華這些改革派。

  可以說,是整個保守而不想改制的官僚集團保守派都在埋怨李邦華。

  因為李邦華是真的在剛正不阿的做事,沒有考慮到被考成的人是哪一私黨。

  但如今大明的朝堂上,認真做事的人就是容易得罪所有人,是不被整個官僚集團容忍的,反而只為自己私黨爭權奪利的更容易獲得許多同僚支持。

  朱慈烺則也因此不得不承認,如今的朝局要想改制難的不僅僅是有人不愿意改制,而是有人根本就沒把改制當回事,或者放在心上,心里只盤算著他自己一黨的利益。

  總之,大明的官僚集團真的爛了,爛的很徹底。

  只有少部分還算正直的官員還在掙扎。

  而朱慈烺深知靠這少部分官員是不夠的。

  他要想讓大明涅槃重生,非對整個官僚集團大換血不可。

  “傳詔各省,開一次特別恩科!”

  “今年十一月,進行一次會試和殿試,以儲國才!”

  朱慈烺因而在決定徹底大換血之前,在政事堂對范景文等下了這樣的一道旨意。

  范景文聽后不由得問道:“那明年的大比呢?”

  朱慈烺道:“一并舉行,現在我們得跟建奴搶人才,不能讓恩科中落第的舉子,有片刻去建奴那邊參加大比的想法。”

  “遵旨!”

  范景文回了一句,且問道:“不過,臣斗膽請問陛下,陛下可是對天下文臣過于失望,而起了用大量士子為官,而使能甄選出良才的幾率更大些,也讓天下文臣因為人多而更易分散,難成巨黨?”

  朱慈烺道:“元輔是知道朕心思的。”

  “陛下這樣做自然是圣明的,只是恐冗官太多,而影響財政,眼下還得增練新兵,得加固各處城防。”

  范景文回道。

  朱慈烺笑了笑:“不會冗官太多的。”

  范景文聽后面色大驚。

  在政事堂的倪元璐、方岳貢、張國維也跟著面色大驚。

  李邦華和路振飛倒是會心一笑。

  接著,李邦華就道:“陛下此諭旨的確圣明!亂世宜用重典,讓天下讀書人更容易有效命朝廷的機會,但若是做了違法亂紀的事,也當不宜姑息,當殺則殺!”

  “沒錯,以臣之見,當宜下旨,凡言朋黨者,凡結黨營私者,皆當誅之!”

  路振飛這時言道。

  “不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