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大明:太子何故造反! > 第31章 投獻家產
  蔣桓趕忙謝了恩。

  在這不久后,便春雨驟停,四周景色也愈發蒼翠。

  朱慈烺等也開始往朔州而來。

  前首輔王家屏一族,朱慈烺已見過。

  但當時,王氏一族并未說要破家為國。

  朱慈烺也沒有強逼。

  只是讓朱慈烺沒想到的是,他的寧武關一行后,王氏一族竟主動愿意同姻親蔣氏一族一起舍棄家業,隨朱慈烺一起東撤。

  在路上,朱慈烺細問蔣桓才知道,因朱慈烺不顧自身危險救寧武關孤軍,乃至在寧武關祭祀陣亡者,甚至彎腰作揖那一拜,算是徹底讓蔣桓和王氏一族等士族子弟意識到,朱家或許還有中興的希望,而朱家的太子明顯也是一位仁德愛民之主。

  所以,這些北方士族子弟才愿意舍家來投。

  當然,這里面也有作為士族子弟本就不放心闖軍,認為闖軍這種流寇不值得效忠的原因。

  另外至于為何獻家業,自然也是想在朱慈烺這里追加投資,在朱慈烺這里占更多原始股權,以為家族將來博取更大功業的意思。

  何況,天下大亂,他們又沒有祖上一樣的權勢,也保不住家業,不如先拿來做投資表忠心。

  “殿下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算是擊中了臣的心坎,臣世受國恩,豈能連匹夫也不如?”

  王家族長前光祿寺丞王演初此時在見到朱慈烺后也發出了如此感嘆。

  朱慈烺也勉勵了幾句,并當場起復王演初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令其沿途替其招攬子弟鄉勇,隨自己東撤。

  王演初謝恩后欣然應允。

  其外孫蔣桓自然隨侍朱慈烺大駕左右。

  而在這后不久,蔣桓就先將自家家財全部捐獻了出來,令族人抬到了朱慈烺臨時所駐大院外。

  朱慈烺在聽聞后出來一看,就見滿地的銀鑄大冬瓜。

  雖然朱慈烺知道因為古代金融投資的方式太少,故而大地主們喜鑄大銀錠而窖藏于家中地下,尤其是在亂世大量自耕農破產而不能靠放貸賺錢后,地主們更加喜歡把賺得的銀子鑄成一大塊藏于地下。

  但朱慈烺還是在見到蔣氏一族所藏的大冬瓜后,被震驚在了原地。

  更讓朱慈烺沒想到的是,這蔣氏一族除了大冬瓜外,還有許多銀錠,一箱一箱的,不少銀錠已經都氧化變黑,可見藏于地下已有很多年。

  “啟稟殿下!這些皆是臣闔家全部家財,另有糧食十七萬石還在倉中。”

  蔣桓說著就疾步過來帶人將一箱賬簿抬了來,且道:“賬簿皆在此,殿下可令有司查驗。”

  “吳卿。”

  朱慈烺先喚了一聲。

  太常寺卿吳麟征走了來:“殿下。”

  朱慈烺吩咐道:“孤現在升你為戶部右侍郎,由你來查驗。”

  吳麟征拱手稱是。

  朱慈烺這里則直接問道:“你給孤大致說說,貴府所捐獻家業到底有多少?”

  蔣桓回道:“合計有銀兩百多萬兩,糧食十七萬石,各類店鋪五十余處,田一千六百余頃。”

  朱慈烺聽后點首。

  他不得不承認,他還是低估了大明民間大地主的富裕程度。

  但朱慈烺還是問了一句:“貴府何以如此富貴?”

  蔣桓道:“回陛下,得益于皇明昔日有隆萬開關之國策,臣祖上靠此去關外與蒙古做生意而大富。”

  朱慈烺聽后點首,心里感嘆:“原來自己這是在吃隆萬大改革的紅利,還真是昔日善政,可澤被后世子孫!”

  沒多久,王家也獻上了家業。

  不過,王家雖為首輔之后裔,倒是沒有蔣家這種富商富裕。

  可王家雖然富不如蔣家,但勝在權勢很大,故而蔣家才愿意與之結親,進而獲得在政治上的保護。

  而王家也可以因此得蔣家之富。

  權貴與富商聯姻是這個時代的常見現象。

  朱慈烺對此也不感到奇怪,反正他現在需要根基,所以只要愿意舍家來投他,他都歡迎。

  “陛下,蔣家賬簿無誤,大冬瓜合計有一百余萬兩,剩下各類銀錠金塊價值一百多萬兩白銀,糧食確實為十七萬石。”

  吳麟征則在奉諭核實蔣家所獻家業后,來向朱慈烺匯報了起來。

  朱慈烺接著就問著李邦華:“撫恤銀和賞銀合計要多少。”

  “一百萬兩。”

  李邦華回道。

  朱慈烺聽后笑道:“這么說,光是蔣家獻的銀,除了那些大冬瓜外,光那些銀錠金塊都夠發撫恤銀和賞銀了?”

  李邦華點首:“還有結余。”

  朱慈烺直接擺手道:“銀錠和金塊不必節省!全部發下去,把你們的欠俸也補上,另外由吳卿帶著蔣主事等隨行官員,拿著剩余銀子去采辦城中一切有用之物,如藥材、布匹、鹽巴等,另外工匠等也全部發雇銀帶走,還有城中騾馬車輛也全部買走,不賣的強制采買!不要給賊寇留下半點有用之物,只給他們留下金銀,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銀之物,也給軍民們放假,除守城與戒備的外,全部放一日假,準予在朔州城內采買消費一日!”

  “遵旨!”

  如此一來,一下子涌入數萬軍民的朔州城熱鬧了一日。

  因許多隨行大臣和軍民皆發了俸祿、餉銀和賞銀,故除陣亡者家屬無心去逛街玩耍外,許多大臣軍民皆奉諭在朔州城內閑逛了起來,也瘋狂消費。

  畢竟誰也不知道在這個亂世,拿到銀子后能用多久,因性命都難以保證,自然也就沒有儲蓄的想法,所以,當日的朔州城商品經濟非常繁榮。

  青樓酒肆處處滿客。

  在勾欄聽曲聽書的也不少。

  連乞丐乞討的破碗都不再空空如也,甚至沒多久,就滿載銀錢。

  以致于整個朔州當日處處都是撒錢聲與吆喝歡笑聲。

  也算是沉寂前的最后狂歡。

  隨行的重臣范景文、李邦華、吳麟征三人也在這日被朱慈烺強行放假,沒有再待在朱慈烺身邊,而是在隨太子朱慈烺臨時駐蹕的金朝時所建崇福寺一處院外,讓隨行家仆搭了張桌子和三張椅子,也在桌子上擺了一份朔州特產蘆花雞與一瓶黃酒,然后便就著月色與桌上蘆花雞和黃酒,準備吟詩作詞,也算是在這難得的閑暇時刻略盡一下文人雅興。

  要知道,三人從跟著朱慈烺一路過來,一路上餐風露宿、擔驚受怕,已經很久沒有這么安逸地坐在一起做一點文人該有的風流雅事了。

  但因為院內司禮監太監李鳳翔奉朱慈烺諭令帶著幾個隨行內宦刮寺內佛像身上金粉的聲音,而弄得三人半點詩興也沒有,饒是皓月當空,更有肉香撲鼻、美酒入喉。

  “殿下何必如此,連菩薩之財也不放過。”

  吳麟征也因此在這時回頭看了被掛去半個金頭的佛像言道。

  “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素來要建立偉業,第一便是廣積錢糧,錢糧就與養兵一樣,多多益善,哪能嫌少!”

  “如今盡刮寺廟金粉,想必菩薩也不會生氣,畢竟菩薩早已視錢財為空空之物,舍身喂虎尚愿意,何況拿一身金粉助殿下救天下黎民呢?”

  李邦華這時倒是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