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423章 闡天釋道(四)
  “辯經呢,是禪宗的事情。所以,朕不怎么喜歡辯論。”

  朱厚照撐著下巴,打斷了王守仁后續的話:“朕很早之前就說過,朕的思維方式領先于這個時代,不得不為了契合這個時代,而向下兼容。”

  “弟子明白,師傅的學問體系是朝前的,而且是好幾個時代。”王守仁沉聲。

  他在解析朱厚照留下的筆墨時,已經發現了朱厚照的方向是朝前的,并且是很多時代。

  “不。”朱厚照搖了搖頭,“朕只是說,朕的思維領先時代,并不是學問體系領先于時代。因為,朕的所有學問體系,都是你和古人的遺留所著就的,本質上你已經完成了朕學問體系的結構,然后重組,增強了儒學的主干。”

  “思維……而非學問嗎?”王守仁呢喃。

  “嗯,就是思維,因為朕的學問,不新鮮,春秋戰國那群老祖宗,已經替我們講完了。接下來,就是用他們的經典,輔佐當今時代的變化,進而演繹出獨屬于這個時代的文章和言論。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根基。

  有高潮,就有低谷。

  歷史上,我們一共經歷了兩次大解構和大融合。

  第一次大解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彼此沖突,彼此競爭。

  然后,在漢武帝時期,完成了第一次大融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名為儒,但儒皮法骨,道法自然,王霸雜之,盡在其中。

  第二次大解構,西佛東來,五胡南下,生靈涂炭,也讓人不得不思考活著的意義。

  然后,在唐代,就已經開始進行融合,奈何安史之亂,打斷了進度,一直拖拖拉拉到了北宋,理學定鼎,三教合流,這才完成了對釋迦的解構,將外來他物,變成儒學的主干之一。

  而第三次大解構,朕不想讓外族來推行,所以就自己對內進行推動。

  所以,朕有領先于此時的思維,思考出來的內容,就是三個字——生產力,或者說是脫虛向實,先富物質,再富人心。

  想要解構它,朕已經給你們規劃了。

  數學、物理、化學,以及未來的生物。

  天行有常、物競天擇、用進廢退、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太上無情,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一切看起來好像毫無意義,可你活了這一世,倘若一點事情都沒做,似乎又不對。

  輪回、問道、上窮碧落下黃泉只為今朝。

  人總是喜歡無意義的思考。

  這是為什么?

  因為無意義的思考,是對于無聊生活的反抗。”

  朱厚照看著兩人,淡淡的說:“階級論,與這小子說了嗎?”

  王艮瞪大眼睛,看向王守仁,這玩意兒,王守仁沒教過。

  所以,自己聽不懂?

  “不曾。”王守仁搖了搖頭,“臣以為,現在給了,無意義,反而日后會有殺身之禍。”

  “你呀,當人類無法做到餐風飲露時,階級就會一直存在。”朱厚照搖了搖頭,“這是天理,因為生產力覆蓋不了所有人,人就必須找轉嫁的對象。

  這個對象,是人,是物,是星球,是宇宙,是一切。

  朕給你的《天演論》是朕的感悟,之前朕不是說了,物理、化學之后還有一個生物嗎?

  《天演論》的后半部分,就是生物的部分。

  物競天擇,可以延展為蟲吃草,蟾蜍吃蟲,蛇吞蟾蜍,鷹吃蛇,而人可以獵鷹而食用。

  人呢,可以為虎豹豺狼所吞食,但人一多,卻可以獵虎豹豺狼。

  這叫食物鏈,換個皮,叫做階級。

  臺進仆,仆進臣……侯進公、公進王、王進則皇帝矣。”

  王守仁張了張嘴,驚愕的看著朱厚照。

  “懂了?”朱厚照笑了。

  “懂了,但忘了。”王守仁搖了搖頭。

  “哈哈!忘他做什么?優勝劣汰知道是什么意思吧?”朱厚照淡淡的看他,“當你寫出來了,大家都知道你變強了,那么大家的就得針對你的弱點,進行反擊。

  種群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擊敗了一批人,就又有另一批人根據失敗,總結經驗,層層推進,直到完成對你的擊殺。

  你敗了,你的徒子徒孫也會根據你的失敗,不斷推演后續,一點點完成反擊。

  這就是優勝劣汰的根基。

  這也是,法家主張不期修古的根基所在。

  因為,你在變強,你的敵人也在變得更強,當你弱于敵人時,你就敗了。

  知道為什么朕雖然討厭宋代,但對于宋的部分學問,一直沒有太多置喙嗎?

  就是因為,宋代完成了第二次大融合,也完成了天理的架構。

  朕時至今日,所有的內容,都通過你,來完成對天理的第三次大解構。

  至于朕給你的內容,實際上,絕大多數,與原版完全是兩回事……嗯,其實都是朕這段時間,用法家、道家的內容重新編纂的。

  為什么選擇這倆門,想來你比朕清楚。”

  王守仁點了點頭,選這倆,法家有國家干預,道家有無為而治,那么統合進入儒家,就必須中庸。

  這是朱厚照的路,王守仁很清楚。

  “祖宗完成的偉業,你我這些后世子孫,沒有幾個讀懂的。抱著外來經典,就笑得眉開眼笑,殊不知空有寶山而不知用。”朱厚照搖了搖頭,一臉無奈,“總之呢,天理對于人而言,是什么?”

  “是生產力。”王守仁給出了回答,鏗鏘有力,“陛下有言,食利者,盡皆肉食者,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所以,天理之于人,便是生產力。

  活著,溫飽,小康,大同,層層遞進。”

  “那么什么是人欲?”朱厚照再問。

  王守仁頓了一下,苦笑道:“八苦就是人欲。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苦受陰苦。”

  朱厚照哈哈大笑起來。

  王守仁懂了啊!

  朱厚照笑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悄然擦拭了一下說:“對頭,對頭!眾生皆苦!眾生皆苦!現在明白,為什么佛為被朕作為第二次大解構的說法吧?”

  “是,弟子明白,佛帶來了禪,定了辯經,讓我族之人,有了更多思考方向。所以,陛下所言的第三次大解構,本質上是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系統性問題,反應出來,就是生產力的問題。”王守仁再來一句,讓朱厚照沉默的言論。

  “核心是這個。”朱厚照感慨,“你已經學會了朕的思維。個人與集體,本就是根植在華夏族的一個矛盾。

  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天災人禍,洪澇大旱,連年不絕,連年難斷,所以需要郡縣作為控制,負責協調各地物資配給,防止一地大規模受災而崩潰。

  但地方上,我們又需要為這些調配物資提供產出,所以我們選擇了生產效率更高的體系,也就是均田,小農,宗族,無限的放大人欲,讓人擁有主觀能動性。

  于是人人都是食利者,人人都不會隨便讓出自己的利益。

  上下層層遞壘,能量在富集過程中,卻是越來越少。

  皇帝站在食物鏈頂端,吃得最少,淤堵最多。

  食物鏈不僅是從下而上傳導能量,更是一條從下而上傳導毒素的東西。

  生產者、捕食者、分解者,構筑成整套食物鏈。

  對應的,朕在締造:民、官、貴,就是在想辦法,將大明未來變成這套食物鏈。

  分解者,想辦法將國家財富,進行第二次分配,保證人人大同。

  這就是為什么,朕引勛貴入都察院的原因。

  民生產,官捕食,貴返利,那么你將看到一個永固的世界,也是最為理想的框架。

  可惜……”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