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三十九章:膛線銃炮的崛起(下)
  當火銃響起時,阿魯臺率領的鐵騎已經距離壕溝不滿六百步,只剩下約有五百五十步。

  而乾熙元年制新式前裝線膛火銃的有效射程恰恰是五百五十步!

  明代一步相當于后世一米三至一米五,即這種新式火銃的最低有效射程大概是七百米!

  一般情況下,古代騎兵行軍作戰最高可以日行一百七十里左右,這已經算是極限。

  而輕騎兵部隊的極限是日行三百里左右,除去休息時間,按日行十個小時計算,輕騎兵的極限速度大概每小時三十里,與自行車相當。

  因此,第一批六百多名火銃手完成開火之后,迅速退到一旁,緊接著第二批六百多名火銃手立即補上,舉起火銃就扣下扳機,很快就完成了第二批的開火。

  當第三批六百多名火銃手補上,第二批火銃手閃避到一旁時,之前的第一批六百多名火銃手已經完成了填裝火藥與子彈。

  如此循環往復!

  短短兩分鐘之內,明軍已經完成了三輪齊射。

  雖然燧發火銃的命中率不高,但其斷肢開膛的效果卻很喜人,因此為了彌補射擊精準度的不足,永樂時代明軍就用上了密集橫隊戰術,射出一堵子彈墻——俗稱“排隊槍斃”。

  滑膛火銃的理論射速為每分鐘四發,但在與騎兵一百步的接火距離上,通常第三槍打完,雙方就開始白刃戰了。

  此種情況之下,若換成線膛火銃,根本來不及打出第二槍。

  這是因為前裝線膛火銃的裝彈速度太慢!

  歷史上,受限于技術水平以及思路的影響,一直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可以彌補線膛槍不足的米尼彈才被發明出來。

  但朱高煦是穿越者,他不缺思路,缺的只是技術和把他的思路變成現實的工匠。

  好在他之前是大明太子,兩年前又登基做了大明皇帝,于是墨巧司的規模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定裝紙殼子彈也順利問世。

  就這樣,乾熙元年制的新式前裝線膛火銃的裝彈速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能夠做到每分鐘打出一發子彈。

  為了彌補射速的不足,京營三軍火銃手皆熟練掌握了三段式射擊戰術。

  就這樣,阿魯臺率領的騎兵在明軍火銃密集如雨般的射擊下,一個個人仰馬翻。

  明軍的每一輪齊射,六百多發高速射出的子彈,都會直接奪走至少一百多名韃靼騎兵的生命,同時導致另外一百多名韃靼騎兵失去戰斗能力。

  看著身旁越來越多的騎兵倒下,阿魯臺感到有些發懵。

  他萬萬想不到明軍如今的火器射程,竟然比永樂年間提高了整整一倍!

  當年朱棣與阿魯臺大戰,神機營使用的火銃射程不過兩百余步,眼下卻達到了驚人的五百余步!

  不過,他敏銳的察覺到,明軍新式火銃的射擊速度要比永樂年間慢了不止一倍。….他相信只要加快沖鋒的速度,就能率領騎兵趕在明軍新一輪騎射之前,沖到壕溝,用彎刀砍下明軍火銃手的腦袋。

  可是,密集的子彈不僅奪走了大量韃靼騎兵的生命,人仰馬翻之后還成了身后騎兵的阻礙,以至于阿魯臺率領的騎兵整體速度也慢了下來。

  又過了兩分鐘,明軍再一次完成了三輪齊射。

  這時韃靼騎兵減員已超過千名!

  阿魯臺率領剩余的兩千多名騎兵,終于沖到了朱能堅守的壕溝陣地前方六十步之外。

  然而,阿魯臺幸運的躲過了剛才的槍林彈雨,他麾下的戰馬卻沒他那么好的運氣。

  這匹戰馬前蹄踩進了陷馬坑,勐地將背上的阿魯臺甩了出去。

  與此同時,像阿魯臺一樣被戰馬甩飛的韃靼騎兵,還有三百余人。

  那些躲過第一道陷馬坑的韃靼騎兵,繼續向前奔襲,眼看距離明軍火銃手僅有三十步之遙,胯下戰馬卻紛紛失足落入了明軍更大的陷馬坑之中。

  就在阿魯臺從地上爬起來,大聲呼喊周邊騎兵聚集起來的時候,對面的明軍已經向他們發起了沖鋒。

  “殺!”

  朱能內穿生絲軟甲,外披一層鎖子甲,手執一把后背長砍刀,騎著戰馬直奔阿魯臺而去。

  遠處,一名韃靼騎兵剛爬起來,發現朱能騎馬殺向阿魯臺,連忙撿起他剛才掉落的利箭,瞄準朱能,搭弓就射。

  一切都發生在數息之間,朱能閃避不及,被利箭射中了左肩。

  不過,他卻咬著牙,揮動手中砍刀,把箭失砍斷,繼續殺向了阿魯臺。

  他之所以有這番表現,完全是因為身上穿了一件生絲軟甲的緣故。

  這種生絲軟甲,本質上就是一件以生絲為布料,采用極細密的技術編織而來的綢衣。

  156n.

  無論是普通的箭,亦或者尋常的石頭子彈、小鉛彈、小鐵彈都很難穿透這種綢衣,只會連箭、彈帶著綢衣一同沒入血肉之中。

  戰后軍醫只須將綢子拉出,便可將箭頭或子彈從傷口中取出。

  據說這種特殊的綢衣最早出現在成吉思汗時期,大大減少了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死亡率,也讓蒙古軍隊傷兵康復的機率大大增加。

  朱高煦當然不會放棄使用這種特殊的綢衣。

  早在洪武末期,他在北方節制軍務之時,就已經找工匠做出了這種生絲綢衣。

  但是,那個時候的生絲綢衣還不夠完美。

  等朱棣繼位,他成為太子之后,在墨巧司的工匠不斷改良之下,極具使用價值的生絲軟甲才被制造出來。

  可惜這種內嵌金絲的生絲軟甲制作工藝特別復雜,所需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不是一般的高,保存起來也相當麻煩。

  因為生絲耐光性差,受日光照射容易脆化泛黃,強度降低,日曬超過兩百小時,其強度將損失約一半。

  這就導致一件成品生絲軟甲的使用年限大概只有不到兩年。

  故而,有資格穿生絲軟甲的人,除了朱高煦之外,也就剩下了包括朱能在內的十幾名高級武將。

  其他隨駕文武穿的都是尋常生絲綢衣,并非生絲軟甲。

  “太師,明軍火器威力過于強大,我方傷亡慘重!”

  兩名韃靼勇士一左一右護住阿魯臺之后,左邊那名戰士說道。

  “太師,屬下愿意為您殿后!”

  右邊那位戰士急切的說道。

  阿魯臺卻推開那兩個人,緊握手中彎刀,望著即將奔來的朱能,高聲喊道:“老夫還沒輸!”.

  步驚俗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