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四十八章:婆羅洲不宜為藩王之土
  午宴結束之后。

  朱棣把朱高煦、鄭和叫到了武英殿。

  這是鄭和回京之后,第一次走入武英殿。

  他發現殿內的擺設與以往區別不大,但在殿內西側擺著一扇巨大的屏風,其上懸掛著一面超大型的大九洲輿圖。

  “此正是大九洲輿圖。”

  朱高煦見鄭和瞅著巨圖怔怔出神,便開口解釋道。

  “鄭和?”朱棣的腳步停在輿圖前,負手而立,問道。

  鄭和躬身道:“臣在。”

  朱棣舉起右手,撫摸著圖上的南洋海域,說道:“朕問你,南洋何處是鎖鑰之地?”

  “陛下容稟,若說鎖鑰之地,當看如何考量。”鄭和恭聲道。

  朱棣收回手,頗有興致道:“說仔細些。”

  鄭和拱手施了一禮,接著伸出左手,指著滿剌加與蘇門答剌之間的海峽(后世的馬六甲海峽),道:“陛下請看,此處對于西洋、南洋來說,皆是咽喉之地。”

  “而滿剌加和蘇門答剌皆是控制此海峽的重要港口,前者控制南方,后者控制北方。”

  朱棣點頭道:“據朕所知,這條海峽自唐宋以來,便是泰西諸國與中華海上貿易航線上的命脈。”

  “陛下所言極是,因此,這條海峽可以算是一處南洋的鎖鑰之地。”鄭和恭聲道。

  朱高煦明知故問道:“鄭和,你的意思是說,南洋的鎖鑰之地,不止這一處?”

  鄭和躬身道:“殿下明鑒,南洋的鎖鑰之地,確實不止這一處。”

  他說到這里,把左手從滿剌加與蘇門答剌之間的海峽移到下面東南方的舊港,接著道:“陛下、太子殿下,請看,若要由北向南,攻略南洋群島,那么舊港便是一處中轉重鎮。”

  朱棣與朱高煦都不是愚笨之人,反而屬于那種舉一反三的聰慧之輩。

  他們不需要鄭和做過多的解釋,僅僅從圖上舊港的位置,再結合鄭和所言“攻略南洋”,就已大致明白了鄭和這么說的原因。

  鄭和第一次率領的大明船隊,出海人數多在兩萬七八千人左右。

  如此龐大的隊伍,僅日常的生活所耗費的物資,便是一個巨大的數目。

  朱高煦曾與戶部尚書郁新計算過,以糧食為例,每人一天一升口糧,整個航行按一年半來算,就需消耗掉十五萬石以上的糧食,這需要幾十艘大船運載。

  正因如此,船隊必須要有一個或多個固定的物資轉運站。

  一方面存放不急需的物資,減少運輸船只。

  另一方面可以為大明使團的主力船隊和分往各區的分支船隊不斷補充物資。

  此外,大明船隊出發與返航皆憑借海洋季風。

  如此一來,在船隊出海巡洋的途中便需要一個或多個候風停泊地,在那里住上一段時間,等候季風,以便繼續前行或者啟程歸國。

  而且,大明船隊出使與勘測的地區很多,除主力船隊在主航線上到達一些主要地區外,沿途還要分派出一些分支船隊到達其他一些地區。

  為了回歸大明本土地區時可以統一時間,也需要建立一個或多個返程集中地。

  由于這些原因,在大明船隊出海巡洋的途中建立一個或多個中轉站或者停靠站,便成為了鄭和、王景弘、陳瑄三人的重要工作。

  “臣斗膽,叩請陛下在滿剌加國、蘇門答剌國設立官廠,以為船隊出海巡洋之中轉停靠之所在。”

  忽然,鄭和轉過身,面向朱棣,屈膝跪下,俯身拜道。

  “快起來,此事百利而無一弊,朕豈有不允之理?”朱棣笑道。

  鄭和緩緩起身,同時恭聲道:“陛下圣明!”

  朱棣接著道:“鄭和啊,你出海之前,朕特賜你天子劍,其實你早就該在滿剌加、蘇門答剌設立官廠了!”

  “未經陛下準許,臣不敢擅權。”

  鄭和躬身道。

  “那你是如何解決物資中轉之事的?”朱棣問道。

  鄭和如實答道:“臣利用了與滿剌加國君的關系,在滿剌加建造了一座大的城垣,用來儲存錢糧貨物。”

  “且細細道來。”

  朱棣走到屏風對面,隨意的坐在了一把交椅上,然后十分感興趣的對鄭和說道。

  朱高煦也想知道鄭和與滿剌加國君的故事,便走到朱棣旁邊坐下。

  “鄭和,到這邊坐下說。”

  朱棣用眼神示意鄭和坐下。

  “是。”鄭和恭聲道。

  殿外的宦官眼疾手快,很快端上來三杯茶水。

  于是,鄭和緩緩把他與滿剌加國君的故事,大致講述了一遍。

  滿剌加首任國君名叫拜里米蘇拉,本來是三佛齊王國的王子,因當時三佛齊王國被滿者伯夷國攻占,他不得不由巨港逃至淡馬錫。

  之后,他輾轉向北逃亡,在途中一棵滿剌加樹下休息時,看見一條獵狗將一只小鼠鹿逼到絕境,小鼠鹿為了自衛,竟然爆發出驚人力量將獵狗踢進了河里。

  拜里米蘇拉覺得腳下是一塊吉祥之地,于是便將此地命名為滿剌加,并定居在此,逐漸建立了一座小漁村。

  小漁村勢單力薄,為了棲身之所不被霸占,拜里米蘇拉甘愿每年交納四十兩黃金給北方的暹羅國。

  不過,他的南面卻又面臨著滿者伯夷國的威脅。

  幸好在不久后,鄭和率領的大明船隊出現在了南洋。

  也就是在那時,生活在舊港的施進卿見到大明船隊的天威,才萌生了入京求援的計劃。

  鄭和要去西洋,必須經過滿剌加海峽。

  于是,在那里,鄭和見到了建立滿剌加的拜里米蘇拉。

  鄭和見滿剌加弱小,便率領官兵消除了滿者伯夷及暹羅對滿剌加的武裝侵略和威脅。

  之后,他更是無微不至地協助拜里米蘇剌,把滿剌加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了繁華的貿易中心,

  谷紌</span>拜里米蘇剌為了感謝鄭和與大明,決定歸順大明。

  就這樣,鄭和順理成章的在滿剌加建立了一座大型城垣,設立四個城門,與更鼓樓,晚上巡邏警戒。

  他在城垣里又設立重柵小城,建造倉庫。

  船隊下西洋所需的錢糧貨物,都在這些倉庫里存貯,以備隨時之用。

  鄭和派往周邊各地的船只,回航時皆在滿剌加聚齊,打整番貨,停泊候風,一旦南風正順,即刻起錨揚帆,開航回大明本土。

  “鄭和聽旨,朕命你下次出海巡洋時,在滿剌加、蘇門答剌建立軍鎮、官廠,與舊港都司相應,確保南洋之太平。”

  朱棣聽了鄭和所講述的故事,當即在心中做出一個決定,然后起身說道。

  鄭和立即跪地接旨道:“微臣領旨!”

  “平身罷。”

  朱棣道:“朕還有一件事要問問你的看法。”

  他說到這里,目光落到朱高煦臉上,給了后者一個眼色。

  朱高煦會意,便對平身后剛坐下的鄭和說道:“鄭和,父皇打算把婆羅洲分封給我五叔,把爪哇洲分封給我六叔,你覺得這兩處地方,當做周、楚二藩建國之地,如何?”

  鄭和思索了一番,恭聲道:“殿下,臣率領船隊去過婆羅洲與爪哇洲,恕臣之言,婆羅洲地域遼闊,物產豐盈,實在不宜為藩王之土。”

  “且細細道來。”朱棣沉聲道。

  鄭和恭聲道:“是。”

  “據臣所知,香料群島,便位于婆羅洲東部,那里盛產丁香、豆蔻、胡椒,自唐宋時便有番人從那里販賣香料到我中華。若控制了婆羅洲,再控制香料群島,便會輕而易舉。”

  眾所周知,香料是大明的達官貴人,以及海外萬邦的貴族都喜歡的東西,猶如黃金白銀。

  對朱棣而言,僅僅一個香料,還不足以讓他對婆羅洲產生強大的占有欲。

  “婆羅洲西北臨海處,有一國名渤泥,在南朝梁時就有與我中華聯系的記載。在唐代,渤泥已經是‘其地延袤數千里’的大國。洪武初期,太祖皇帝曾遣使前往浡泥。”

  鄭和接著道:“臣了解到的浡泥國,共轄十四州,其國都居民達萬人,居民善耕務農,農產有稻米、胡椒、椰子等,當地盛產龍腦香,其民煮海為鹽,釀秫為酒。”

  “渤泥之地,氣候炎熱,如中國之盛夏。其谷一歲再熟,草木常榮。海出文螺、紫貝,有石名蚶貝羅,初采之柔軟,及刻削為物干之,遂大堅強。”

  “其國王用班絲布,以瓔珞繞身,頭著金冠高尺余,形如弁,綴以七寶之飾,帶金裝劍,偏坐金高坐,以銀蹬支足。侍女皆為金花雜寶之飾,或持白毦拂及孔雀扇。王出,以象駕輿,輿以雜香為之,上施羽蓋珠簾,其導從吹螺擊鼓。”

  朱高煦聽到這里,微微皺眉道:“鄭和,你著重說一說婆羅洲的情況。”

  “是。”鄭和恭聲道。

  隨后,他接著道:“據臣初步勘測,婆羅洲大約有六、七個呂宋島那般大,其地形起伏和緩,土地肥沃,遍布河流,適宜耕種。那里雖然氣候炎熱,但雨量豐沛,稻谷一年兩熟,其民皆習以為常。”

  朱棣聽到這里,眼皮忽然跳動了一下。

  在他的理解范疇之內,一個呂宋島相當于一個福建省的面積,那婆羅洲豈不是有大明東南沿海六、七個省加在一起那般大?

  而且婆羅洲境內的稻米可以一年兩熟,如此廣闊的地方,養活數百萬乃至上千萬人都不是問題!

  “渤泥國出產銅、鐵、煤等礦物,可見婆羅洲上各種礦產必然不少。且森林密布,有取之不盡的木材,就地造船,再適合不過了。”

  鄭和一邊思索,一邊說道:“婆羅洲的氣候與環境也適合種植香料。”

  “此外,婆羅洲的高山區域有很多草地,還可以養牛馬等牲畜。”

  說到最后,鄭和特別補充了一句。

  朱棣聽到蓄養牛馬,第一反應是占據婆羅洲之后,只需數年時間,便可擁有一支騎兵。

  “鄭和,你所知曉的這些,是你親自走上婆羅洲考察勘測的么?”

  朱棣想確定一下鄭和所言之真偽。

  “回陛下,臣聽說婆羅洲地域遼闊,特地上去勘察了一番。”

  鄭和恭聲道:“若臣沒有估算錯的話,臣應該是沿著一條淡水河,乘馬車走了有五百余里地,河的兩岸,皆是種滿了水稻的農田。”

  朱棣聞言,大受震撼,道:“好了,不必再說了,朕心中已有決斷。”

  朱高煦卻接話道:“父皇,既然婆羅洲如此重要,兒臣建議,下次大明船隊出海時,可在婆羅洲上擇地設立一座軍鎮,留下數個千戶所,在那里進行建設。”

  “鄭和,太子所言,你聽清沒有?”

  朱棣扭頭看向鄭和,問道。

  鄭和恭聲道:“回陛下,臣聽清了。”

  “好,下次你再出海,記得辦理此事。”朱棣吩咐道。

  鄭和道:“是。”

  ——————是在寫不出來了4千字,1小時后刷新,本章下面的內容會更新————————

  “鄭和聽旨,朕命你下次出海巡洋時,在滿剌加、蘇門答剌建立軍鎮、官廠,與舊港都司相應,確保南洋之太平。”

  朱棣聽了鄭和所講述的故事,當即在心中做出一個決定,然后起身說道。

  鄭和立即跪地接旨道:“微臣領旨!”

  “平身罷。”

  朱棣道:“朕還有一件事要問問你的看法。”

  他說到這里,目光落到朱高煦臉上,給了后者一個眼色。

  朱高煦會意,便對平身后剛坐下的鄭和說道:“鄭和,父皇打算把婆羅洲分封給我五叔,把爪哇洲分封給我六叔,你覺得這兩處地方,當做周、楚二藩建國之地,如何?”

  鄭和思索了一番,恭聲道:“殿下,臣率領船隊去過婆羅洲與爪哇洲,恕臣之言,婆羅洲地域遼闊,物產豐盈,實在不宜為藩王之土。”

  “且細細道來。”朱棣沉聲道。

  鄭和恭聲道:“是。”

  “據臣所知,香料群島,便位于婆羅洲東部,那里盛產丁香、豆蔻、胡椒,自唐宋時便有番人從那里販賣香料到我中華。若控制了婆羅洲,再控制香料群島,便會輕而易舉。”

  “婆羅洲西北臨海處,有一國名渤泥,在南朝梁時就有與我中華聯系的記載。在唐代,渤泥已經是‘其地延袤數千里’的大國。洪武初期,太祖皇帝曾遣使前往浡泥。臣了解到的浡泥國,共轄十四州,其國都居民達萬人,居民善耕務農,農產有稻米、胡椒、椰子等,當地盛產龍腦香,其民煮海為鹽,釀秫為酒。”

  “渤泥之地,氣候炎熱,如中國之盛夏。其谷一歲再熟,草木常榮。海出文螺、紫貝,有石名蚶貝羅,初采之柔軟,及刻削為物干之,遂大堅強。其國王用班絲布,以瓔珞繞身,頭著金冠高尺余,形如弁,綴以七寶之飾,帶金裝劍,偏坐金高坐,以銀蹬支足。侍女皆為金花雜寶之飾,或持白毦拂及孔雀扇。王出,以象駕輿,輿以雜香為之,上施羽蓋珠簾,其導從吹螺擊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