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四十二章:朱棣的改封計劃
  坤寧宮。

  皇后書房之中。

  徐皇后與朱高煦分別坐在茶案兩邊,還在說著話。

  “既然娘不相信,那就當孩兒撒謊了。”

  朱高煦不愿與徐皇后爭論,于是換了個話題,道:“娘,且不說墨巧司出產之物,僅說咱們皇家所用的絲錦。”

  “怎么說?”

  徐皇后發現她的思路有些跟不上朱高煦,只好問道。

  朱高煦指著他胸口的錦衣說道:“娘,你看這做出錦衣的絲錦如何?”

  “咱們御用之錦,多出自直隸境內蘇州、杭州、松江等地,但與其他地方的絲錦完全不同。”

  徐皇后這段時間專門研究了各種絲織品,此時說到皇室御用的絲錦,可謂是頭頭是道。

  “咱們的絲錦用料考究,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格調高雅,既繼承了歷代織錦之優良,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之經驗,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已經達到了絲織工藝之巔峰,譽為‘錦中之冠’也不為過。”

  朱高煦知道,在后世,南京云錦代表了華夏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濃縮了華夏絲織技藝的精華,是華夏絲綢文化的璀璨結晶。

  歷史上,明代時并沒有南京云錦這個詞,當時進入皇家的緞子稱庫錦、庫緞和妝花。

  云錦一詞,來源于清代道光年間南京的“云錦織所”,晚清以來始有商品生產,行業中產生“云錦”的名稱,最早的文字記載出自于民國南京的《工商半月刊》。

  由于其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麗,鳳其富麗華貴,絢爛如云霞,故稱“云錦”,因只有南京生產,故而稱之為“南京云錦”。

  “娘,古有蜀錦,宋時有宋錦、僮錦(壯錦),皆是歷史悠久,載譽華夏的名錦。”

  朱高煦侃侃而談道:“而今咱們御用的錦,既繼承了歷代織錦之優良,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之經驗,且色澤光麗燦爛,美如天上云霞,為何不能叫它云錦呢?”

  “你是想把皇室御用之錦,命名為云錦,從而推廣全國與海外?”

  徐皇后聽出了朱高煦的言外之意,不由得驚嘆道。

  “不錯!江寧織造局如今已經用上新式紡織機,雖然云錦制造難度不小,但有上萬織工在,僅一月時間,也足以織出幾十萬塊,供應鄭和在海外貿易,絕對綽綽有余。”

  朱高煦用激動的語氣說道:“娘,孩兒受到你織錦的啟發,決定讓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局,向周邊百姓采購云錦。”

  大明開國不久后,朱元璋便設提督織造太監京城一員、蘇州一員、杭州一員,掌織造御用衣服等事。

  這個京城提督織造太監管理的,便是應天府江寧縣境內的江寧織造局。

  “這個法子好啊,民間像羅師傅那樣善于織錦的大有人在,如此一來,鄭和所需的絲綢之物,便有著落了。”

  徐皇后歡喜的說道。

  “對啊,因此后宮眾妃嬪學織錦,便是錦上添花了。”朱高煦接話道。

  頓了頓,他忽然起身,走到徐皇后面前,屈膝跪地,低著頭哽咽道:“娘,孩兒知道勸不動你,孩兒只求娘千萬不要過于勞累,一定要注意修養身子。”

  “放心吧,娘又不傻。為了咱的大孫子雀兒,娘也會注意身體的!”

  徐皇后輕輕撫摸朱高煦的額頭,眼眶之中已涌現感動的淚水,欣慰的說道:“快起來。”

  兩個時辰后。

  武英殿。

  朱棣從天界寺回宮后,便立即派人去喊朱高煦,讓其到武英殿議事。

  “孩兒拜見父皇。”

  “免禮,坐下說話。”

  朱棣側目望向殿門口的李興,說道:“你們都退下。”

  李興識趣的把殿門關上,領著一眾內侍退了下去。

  “你五叔希望俺寬限他兩年,待《救荒本草》編著完成,再出海建國。”

  朱棣開門見山的說道:“你認為,允是不允?”

  “自然是不允。”朱高煦毫不猶豫道。

  朱棣道:“為何?”

  朱高煦道:“若允了他,六叔、十三叔等人都找個由頭來請爹寬限兩年,又該如何?”

  “哈哈!”朱棣大笑了一聲,然后說道:“俺也是這般想的,也是這般回答你五叔的!”

  頓了頓,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眉宇間露出一絲愁容道:“若強行令你五叔就藩國外,怕是會寒了你五叔的心,有損我與他的兄弟之情。”

  “何況,他編著《救荒本草》,于國于民,都是有益之事。按理說,俺應該寬限他幾年,等他把書編完。”

  “可他身為老五,若不出海建國,老十三、老十七等人就更不愿出海了!”

  朱高煦接話道:“爹,按照《宗藩條例》初稿,大明藩國的自主權并不小,雖然朝廷對各藩國的軍事等方面管制嚴格,但實際上各藩國仍擁有極大的權力,代王叔、寧王叔等人不可能不動心。”

  “話是這么說,可出海建國,總歸困難重重,沒有一、二十年的經略,想成為真正執掌一方大權,手握精兵強將,稱孤道寡的諸侯王,不大可能!”朱棣卻道。

  他說的正是諸藩王心中最大的憂慮。

  諸王倒不怕出海,畢竟大明的海船縱橫萬里,抗風浪能力極強,遠洋四方根本不在話下。

  可諸王害怕他們的藩國還沒有建好,半途卻中毒或染病死掉了。

  在如今的華夏人心目中,海外始終是蠻夷之地,大明才是天朝上國。

  “爹的意思是,只要五叔答應出海,諸藩改封一事,便可以順利推行下去?”

  朱高煦思索片刻,然后問道。

  朱棣點頭道:“正是此理。”

  “孩兒覺得,說服五叔出海并不難。”朱高煦接話道。

  朱棣追問道:“你有什么辦法?”

  朱高煦答道:“準五叔帶三護衛與眾醫者及各種植物樣本、種子,于海外就藩建立周國。”

  “呵呵。”朱棣先輕笑了一聲,接著道:“這恐怕不行。”

  朱高煦補充道:“待周國安定之后,爹下一道旨意,命五叔次子、三子、四子輔佐周王世子主理藩國事,著五叔回國繼續編著《救荒本草》,如何?”

  朱棣眼前一亮,道:“這個法子不錯!”

  他轉念一想,盯著朱高煦說道:“若你五叔問,周國怎樣才算安定,又當如何?”

  朱高煦道:“修好國都便算。”

  朱棣撫掌道:“妙哉!”

  隨后,他用疑惑的眼神,望著朱高煦,問道:“你是早就料到了諸王不會老實出海建國?”

  “孩兒自上次暈倒后,近來一直在休息,閑著也是閑著,便多想了一些事,以備不時之需,好為爹分憂。”朱高煦恭聲答道。

  朱棣點了點頭,心中不禁感慨道:“有子如此,何其幸也!”

  他知道改封諸王于海外建國,需要分階段實行,而朱高煦目光高遠,極具戰略眼光。

  于是,朱棣接下來把他設想的諸藩改封計劃,告訴了朱高煦。

  改封諸王,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在永樂五年之前完成,改封出去六王。

  主要把諸王之中實力較強的兩人,即周王朱橚、楚王朱楨,以及兩個刺頭,即代王朱桂、寧王朱權改封出去。

  同時,還要針對北方韃靼、瓦剌等游牧部落,進行軍事上的布局,為將來大明徹底消滅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做鋪墊。

  因此,朱棣打算沈王朱模、韓王朱松改封到努爾干東北地區靠近鯨海的地方建立沈國、韓國,用國野體系吸收教化林中野人成為大明藩國子民,從而斬斷草原部落從東北山林之中抓捕野人,充為奴隸丁口的可能。

  韓、沈兩國的具體位置是莽哥河(阿穆爾河)與阿速江(烏蘇里江)以東那片遼闊的黑土地。

  那里雖然冬季寒冷,但因為東臨鯨海,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濕潤多雨,六、七月份平均氣溫在二十度,最高氣溫能達到三十八度。

  而且有大量的荒原可以開墾成農田,或依山川之勢或依遼、金時的城池遺址,修建新的城池。

  這樣一來,韓、沈兩國,將南臨遼東,有通商之利,東朝鯨海,亦有航海之便。

  且阿速江江寬水深,水流平穩,便于航運,具備江海聯運的良好條件。

  第二個階段,根據大明在海外開拓的情況,再改封七位親王出去建國,大概在永樂十年之前完成。

  具體七王分別是蜀王朱椿、晉王朱柏(原湘王)、肅王朱楧(yang)、遼王朱植、慶王朱栴(zhan)、岷王朱楩(pian)、谷王朱橞。

  朱棣打算過陣子在皇城內擇址修建一座皇家書院,專門培養在京親王、郡王等宗室治國理政,以及攻城略地領兵之道,為將來改封海外建國做準備。

  對于年幼的各藩王之子即太祖皇帝之孫,也一律進入書院內的小學堂進學。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最后一個階段,朱棣計劃在永樂十五年之前,借助犀利的火器,完成收復西域的戰略,置以郡縣,并滅掉帖木兒國,把大明軍事力量,推到西域之西。

  然后把剩下的秦王朱尚炳(二任)、魯王朱肇輝、安王朱楹、唐王朱桱(jing)、郢王朱棟、伊王朱?(yi)等六王改封到西域之西。

  屆時,最后一批被改封到國外的六位親王,年紀最小的魯王朱肇輝也有二十四、五歲了,正是斗志昂揚,建功立業的時候。

  “爹打算把五叔、六叔、十三叔、十七叔改封到何地建國?”

  聽完朱棣的大致計劃,朱高煦比較關心周、楚、代、寧四王的新封地,于是開口問道。

  “爪哇洲(爪哇島)與婆羅洲地域遼闊,別說改封你六叔、五叔,就算再改封你幾個王叔過去建國,都綽綽有余。”

  朱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不緊不慢的說道:“至于你十三叔、十七叔,不是喜歡騎馬馳騁么?俺打算把他倆改封去孔雀半島的東南沿海擇地建國。”

  去年六月,都督同知何福率領舟師滅了滿者伯夷國,朱棣聽說滿者伯夷國占據的地方叫爪哇島,于是便把那里命名為爪哇洲。

  這是為了與婆羅洲相對應。

  爪哇雖為島嶼,地域卻不小,因功受封為寧遠侯的何福不得不留下數千精兵鎮守那里,防止逃竄海外的敵夷再來攻打。

  “爹是打算把六叔改封去爪哇洲,把五叔改封去婆羅洲?”

  朱棣剛才說的比較籠統,朱高煦不得不再次問道。

  “你六叔麾下三護衛都是精兵強將,讓他去爪哇洲正合適。”朱棣點頭道。

  朱高煦接話道:“乘船從婆羅洲到福建泉州,順風的話,大概數月的功夫。五叔將來想回國內編著醫書,走海路也不算太遠。”

  他話鋒一轉,面露憂色道:“爹,孩兒擔心十三叔、十七叔在孔雀半島殺戮過甚,影響大明在海外的聲譽。”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俺準備等鄭和回航后,先派船隊把你五叔、六叔送去南洋,改封你十三叔、十七叔去孔雀半島東南沿海地區建國的事,等見到鄭和帶回來的孔雀半島輿圖之后再議。”

  朱棣早就考慮過這種事情,所以聽到朱高煦發問,當即說出了他的謀劃。

  朱高煦又道:“爹之前放出話說,準備分封異姓功臣去海外建國,此事小舅(徐增壽)找孩兒問過多次。”

  “俺本來打算若諸王不愿出海,則先分封一位異姓勛臣去海外建國,沒想到事情進展的還算順利,所以分封異姓勛臣的事,以后再議。”

  朱棣理所當然的說道。

  朱高煦卻道:“爹既然放出了話,孩兒覺得,還是分封一位異姓勛臣為好。”

  “為何?”朱棣問道。

  “宗周之時,諸侯國有五等,即公國、侯國、伯國、子國、男國,其中公國大者有數縣之地,小者不過一鄉之土。”

  朱高煦感到朱棣的情緒有些變動,急忙答道:“孩兒建議爹下詔恢復宗周的五等爵,并趁機分封一位異姓勛臣在中國之外建立諸侯國,如此便可‘一箭三雕’。”

  朱棣聽了朱高煦所言,臉上瞬間浮現了一絲笑意,道:“好一個一箭三雕!”

  PS:求票!求票!求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