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八十二章:下西洋的序幕(下)
  “啟稟陛下,臣有一言,要反駁桂御史,請陛下恕臣不敬之罪。”

  監察御史解綸出列說道。

  “朕恕你無罪,說!”朱棣應允道。

  “稟陛下,禁海令雖有優點,但并非毫無劣處。”

  解綸侃侃而言道。

  “歷來沿海漁民多以捕魚為生,很少涉足傳統耕種,即便種植農作物,也是以蔬菜瓜果為主,缺乏大規模種地的經驗。”

  “大明建國之初,盡管朝廷鼓勵內遷的漁民們墾荒,可這些人大多缺乏熟練的墾殖技術以及趁手的墾殖農具,甚至有些內遷后的村落出現了食不果腹,餓殍遍野之慘劇。”

  朱高煦認得解綸,此人是解縉的長兄,性情剛直,忠厚老實,也是朱元璋當年親自選拔的監察御史。

  “在此情況下,有些活不下去的漁民被迫成為流民,而有些膽大妄為者則去勾結海上殘余的賊寇,搖身一變成為了新的海寇。”

  解綸咽了一口唾沫,接著說道。

  “此外,禁海令對本朝海上貿易打擊巨大,宋元時期海上貿易被許多商人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雖然那時朝廷是最大的貿易主導者,但最具活力的卻是民間貿易。”

  聽到這里,朱棣眉宇間閃過一抹喜色。

  他假裝不懂,故意用請教的口氣問道:“解御史所言的海上絲綢之路,是怎么一回事?”

  “回稟陛下,海上貿易古已有之,唐代時逐漸興盛,至兩宋時達到了過去不曾有的巔峰。兩宋對外征戰不行,但發展經濟卻頗有章法,海上貿易能給朝廷帶來豐厚收益,又不用擔心從民間百姓手中盤剝而激發叛亂,因而積極支持,長此以往,便形成了穩定的海上貿易航線。”

  朱高煦知道解綸說的確實有道理,不由得對此人高看了一眼。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宋的富裕與海上貿易密切相關,尤其是南宋建立小朝廷之后,在面對金人和蒙元人的連番打擊時,卻得以茍延過百年的原因之一,便是依靠頻繁的海上貿易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蒙元雖不像南宋小朝廷那樣將海上貿易當成朝廷的財政支柱之一,卻基本上延續了宋時海上自由貿易之策,故而海上貿易依然盛行。”

  解綸接著說道:“臣以為,太祖皇帝實行海禁的出發點,乃是抗倭,并非是要切斷沿海百姓的謀生之路。”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沿海百姓出海貿易的謀利之路被禁海令所毀,這也讓朝廷損失了巨量的海貿稅收。故而,臣贊同陛下開海之策,準許民間商人出海貿易!臣另求陛下設立市舶司,加征海貿關稅。”

  朱高煦知道朱元璋出生貧民,靠著一幫農民出身的淮西兄弟起家,雖說通過層層磨練最終建立大明,然其仍舊無法擺脫骨子里那種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思想。

  所以開國之后,朱元璋要重農抑商,寧愿放棄海上貿易帶來的稅收,也要抗倭。

  朱高煦甚至覺得,朱元璋當年或許曾經在內心嘲笑過宋朝只想著發展經濟,卻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最后變成了蒙古、女直人眼里待宰的羔羊。

  然而,朱高煦受封世子之后,經常借機與朱元璋議論大明的國策利弊。

  于是朱元璋在朱高煦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認同了“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的與時俱進革新國策的思路。

  “解御史所奏,正是朕之所想。”朱棣贊道。

  剛才提出“開海違反祖制”的桂湛立刻說道:“陛下,開海有違祖制,求陛下三思。”

  朱棣笑道:“桂卿不要過于激動,朕并沒有違反祖制,朕恰恰奉行了太祖之遺志。”

  言罷,他扭過頭,看向右邊角門處恭候多時的禮官,說道:“將摘抄的太祖皇帝生前與朕探討開海之事時的部分起居注,拿給六部尚書、侍郎、諸御史、宗王一看。”

  片刻后,被朱棣點名的眾人皆看完了摘抄的部分太祖皇帝起居注的內容,然后便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他們這才知道,朱元璋駕崩之前,還曾與朱棣探討過開海之事,甚至同意了朱棣所請,答應以后解開海禁并設立市舶司。

  不僅如此,朝廷之后還將成立帶有巡洋船艦的海貿商團,既可以沿途打擊海寇,還可以護著民間商團進行海上貿易。

  “解除海禁一事,有太祖皇帝起居注可以佐證,朕并未違反祖制,爾等可還有異議?”

  朱棣掃視群臣,高聲問道。

  “臣等無異議!”

  戶部尚書郁新、禮部尚書鄭沂、兵部尚書茹瑺等大臣,以及一眾宗王、勛貴等皆躬身高呼道。

  朱棣接著道:“既如此,著內閣顧問方孝孺草擬朝廷解除海禁的詔令,擇日公布天下。”

  “臣謹遵圣諭!”方孝孺恭聲道

  “眾卿可還有事要奏?”朱棣又問道。

  他見眾臣皆沉默,似乎并無人想再奏事,便準備給禮官使個宣布退朝的眼色。

  然而,就在此時,朱高煦竟然出列道:“父皇陛下,兒臣有一事啟奏。”

  “準奏。”

  朱棣想知道朱高煦欲奏何事,當即來了興致,爽快的說道。

  “兒臣有一幅寰宇輿圖,想趁此朝廷解除海禁之際,獻給父皇陛下。”朱高煦說道。

  “拿來朕瞧瞧。”朱棣說道。

  當值的內侍官從朱高煦手中接過畫卷,然后躬身疾步行至朱棣面前,恭恭敬敬將圖呈給了上去。

  朱棣打開畫卷,將圖徐徐展開,便看見一幅名為《禹貢大九洲寰宇圖》的輿圖。

  圖上標注了每一個大洲的位置與名字,名稱與《山海經》里的大洲地名一樣,分別為海內中洲(東亞),海外西洲(西亞與中亞、南亞),海外北洲(北亞),海外東洲(東南亞與大洋洲),海外南洲(南極洲),大荒北洲(歐洲),大荒西洲(非洲),大荒東洲(北美洲),大荒南洲(南美洲)。

  “好啊,有了此圖,朕派人巡視諸洋,便可事半功倍了!”

  朱棣眉開眼笑道:“來人,將此圖拿下去給眾臣傳閱。”

  片刻后,桂湛與對身邊那些打量著手里的輿圖的官員議論道:“這《禹貢大九洲寰宇圖》看著像是近期剛繪制的,并非古圖。”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朱高煦聽到群臣里一些官員的質疑后,竟然沒有否認,而是向朱棣直言道:“父皇,此圖乃兒臣翻閱歷代研究《山海經》之典籍后,結合書中所述的大九洲方位,從而繪制的寰宇圖,至于圖上大九洲位置的是否有誤,兒臣也不得而知。”

  他的意思很明確,此圖并非他原創,也不是剛被發現的古圖,更不是神仙入夢所授,而是他參考了歷代研究《山海經》的典籍,按照這些典籍中描述的大九洲方位及山川位置,而畫成的大九洲輿圖。

  “此圖有關大九洲位置的真偽,實在令人難以辨別,臣求陛下慎重考慮。”解綸直言稟道。

  對于皇太子朱高煦趁著朝廷開海之際獻上的大九洲輿圖,其他官員不想做過多的評價,都選擇了閉嘴。

  因為眼下誰也證明不了圖的真假,而做圖者朱高煦明確說了,他是按古書里描述的方位所繪,此時爭論真偽并無意義。

  朱高煦相信,隨著未來航海技術的逐步提高,朝廷派出去的巡洋大使必然會在海外,發現一個又一個能夠和寰宇圖上一一對應的島嶼或大陸

  到那時,便可證明他今日獻出來的這份輿圖,并非憑空想象的偽作。

  “此圖所描述的大九洲方位無論是否為實,皆可作為未來朝廷巡洋使者的一種參考,太子有心了,朕很欣慰!”

  朱棣揮手道:“來人啊,去將輿圖收好,退朝!”

  PS:大年初一,恭祝各位老鐵虎年行大運,好運滾滾來,吉星高照,心想事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