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汴京小醫娘 > 第八百五十五章 升級
  .

  削弱世家是個非常麻煩且危險的事。

  不是一道聖旨,千軍萬馬把世家踏平抄家那麼簡單,真那麼幹的話,李治這個皇帝大約也當不了多久,他會像隋煬帝一樣,被天下世家聯起手來趕下去。

  李欽載明白李治的難處,真實的曆史上,李治和武後夫妻窮極一生,才堪堪將世家的勢力打壓下去。

  人家幹了一輩子才略有收獲,李欽載當然不會以為自己神通廣大,一出手就能將世家滅了。

  宋森今日主動將趙郡李氏的黑料送到他手上,李欽載不禁揣測,這究竟是宋森個人的行為,還是受了李治的指示。

  當然,有些事不必當麵戳破,那就很無趣了。

  “老宋,正好我從莊子裏回來,帶了一些牛肉,這些牛肉……”

  話沒說完,宋森神色一喜,急忙接口道:“下官明白,貴莊的牛又崴腳了,下官就盼著這一天呢……”

  李欽載愣了一下,道:“你說的是人話嗎?”

  宋森嘿嘿笑道:“老實說,下官饞您家牛肉可不是一天兩天了,這玩意兒確實比羊肉美味,小火燉上兩個時辰,香味撲鼻,終生難忘。”

  李欽載笑道:“你倒是個會吃的,沒錯,小火慢燉才有滋味兒,回頭我寫個秘方給你,按秘方上所寫燉牛肉,連陛下都讚不絕口,他惦記我家的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宋森識趣地送上馬屁:“長安城裏但凡吃過您家牛肉的朝臣,都盼著您家的牛天天崴腳……”

  “長安城裏沒好人吶……”

  送走了宋森,李欽載將他送來的黑料小心藏了起來。

  國公府今日不知為何,多了許多陌生的麵孔。

  這些人匆忙進出國公府,李欽載能察覺到他們身上的剽悍之氣,湊近了甚至能聞到一股澹澹的鐵鏽味兒,像幹涸多年的血。

  他們不茍言笑,見了李欽載也不打招呼,進後院與李勣見了麵後便匆忙離去。

  國公府的氣氛也莫名凝重起來。

  李欽載正打算去後院問李勣的時候,從門外走進一個人。

  這個人與李欽載曾經有過兩麵之緣,還是前兩年李勣過壽的時候,在酒宴上見過。

  他叫曾適,大約四十多歲,曾是李勣麾下的部將,貞觀年間,李勣奉旨征高句麗,曾適是李勣的前鋒官。

  後來戰事失利,李世民撤軍,李勣奉旨殿後,曾適領三千鐵騎死守大同江狙擊追兵,三千部將血戰不退,最後活著回來的隻剩二百餘人。

  曾適也因那一次血戰受了重傷,右腿落下終生殘疾,李世民感念其功,欲將他調任右武衛,卻被曾適拒絕,不僅如此,曾適以身軀殘疾為由辭官歸田,從此成了李勣田莊上一名平凡的農夫。

  見到曾適後,李欽載急忙行晚輩禮,曾適笑容爽朗,大笑著托住了他的胳膊。

  “五少郎,尊卑有序,可不敢當您的禮。”曾適笑道。

  李欽載笑道:“您是爺爺的舊部,行禮是應該的,可莫提什麼尊卑,爺爺聽到會抽死我的。”

  曾適大為欣慰,笑道:“老公爺有孫若此,李家興旺指日可待,將來一門兩公,也是一段佳話,不錯不錯。”

  “您今日來找爺爺?爺爺在後院,小子帶您去如何?”

  曾適搖頭:“我自去便是,老公爺有召,不敢怠慢呀,天沒亮就從莊子動身了。”

  強硬拒絕了李欽載的攙扶,曾適一瘸一拐地走向後院。

  李欽載心中若有所悟。

  這些登門的陌生人,大約便是爺爺李勣的老班底了,而且可以肯定,能被李勣親自召來的人,必然都是有本事的。

  有些人注定藏在陰暗處不見天日,一旦主家有事相召便會立馬趕來,他們潛藏在暗處,做的事也是見不得光的事,就像唐戟對李欽載的意義一樣。

  所以,這些人便是英國公府潛藏在暗處的力量?

  這個年代,每一個豪門權貴都不簡單,他們可不止是府裏養一批部曲護院,豪門權貴真正的底蘊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有事發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神奇地出現,然後,事件便莫名其妙被平息了。

  英國公府也是一樣,這些隱藏在暗處的力量,就連李欽載的身份都所知不詳,這次若非招惹了世家,恐怕也很難見他們露麵。

  …………

  長安城裏的流言越傳越廣,大多是衝著李欽載來的。

  流言基本都是拿著道德說事兒,細數李欽載多年前幹過的一樁樁荒唐事,然後對比李欽載如今的主考官身份。

  不得不說,這麼一對比,確實很有衝擊性,就連李欽載都忍不住覺得自己確實不配當主考官。

  你見過哪個主考官當年偷了府裏的禦賜之物充賭債的?

  你見過哪個主考官的強項是燒人家房子的?

  李欽載就是那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大唐不是海納百川,能容萬物麼?怎麼就容不下一個擅長燒房子的人當主考官?不公平嘛。

  流言越傳越廣,終於有一天,禦史在朝會上公然參劾李欽載了。

  拿曾經的荒唐說事,拿道德說事,拿年齡資曆說事,總之一句話,李欽載不可任主考,否則天下士子不服。

  李治懶得理會,小山般堆起來的奏疏往桌桉上一扔便沒再理會了。

  李欽載這個主考官可是李治親自任命的,而且還是求來的,李治說了多少好話,畫了多少餅才換得李欽載勉強同意,現在幾道參劾奏疏就想讓他換人,嗬,做夢!

  然而李治不理會,不代表禦史們善罷甘休了。

  朝會上的議論聲越來越大,站出來參劾的朝臣越來越多。

  自詡納諫如流不遜先帝的李治終於坐不住了。

  這已不是簡單的參劾了,李治分明感到朝堂上有一股勢力在湧動,它在有意地將事態推向嚴重的方向,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殿內的朝臣裏,孰忠孰奸李治不清楚,但他卻知道,皇權與世家勢力的對抗已經開始了。

  事情不再是主考官問題,而是皇權能否壓得住世家的勢力。

  一個時辰後,一名宦官匆匆出宮,來到英國公府,見到李欽載後,轉告了李治的口諭。

  著李欽載明日入宮,參加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