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在下,中醫黃素 > 0160 回草原市的契機
  許久,會議的掌聲才漸漸停息下來。

  等掌聲徹底停息下來后,王院長問道:“孫教授,你們這個項目需要多少胃癌患者參與項目?”

  孫教授略微思索道:“每組證型不能少于一百人,數量少,臨床數據沒有說服力。”

  講臺下面的所有人一聽說每組需要一百人,都重重吸了一口涼氣。

  一時間,會議室陷入一片嘈雜之中,下面的專家學者三三兩兩地相互討論了起來。

  等討論聲音小了許多后,王院長繼續道:“一組一百人,六組就是六百人。然而沒有四診合參辯證前,誰也不知道患者是什么證型的胃癌,為了保證每種證型百人的規模,參加這個項目的患者肯定要遠遠大于六百人,甚至要達到千人的規模。”

  王院長盯著孫教授問道:“自今,中醫臨床的課題還從未有過如此大的規模。孫教授,你考慮過需要一個多少人的團隊,才能滿足一個千人規模的課題的需求嗎?你又去哪里找這么多主攻中醫腫瘤治療的醫生?”

  聽到王院長的提問,下面的與會人員又開始竊竊私語討論起來。

  等討論聲音稍小,孫教授才回答道:“我們在做項目設計的時候,已經預估課題組成員不能少于五十名醫生,但是每個醫生不用全是精通腫瘤治療的醫生,我會提供每個證候組統一的治療方案,每個證候組只需要帶隊醫生精通中醫腫瘤就行,其他的證候組成員就不需要這么高要求了,只需要四診合參能辨明證候即可。”

  “至于人員的問題,我準備聯合幾所中醫藥大學共同做這個項目。”

  孫教授最初打算做這個課題的時候,就發現要做這個項目,即使是集合腫瘤研究所所有的力量都是無法完成的,甚至是集合研究院的力量也只能說是勉強。

  孫教授這才意識到中醫循證醫學實驗的困難有多大。

  在后世,各種循證醫學中心如雨后春筍一樣建立,從而導致研究力量分散。各個循證醫學中心力量也是參差不齊,在臨床研究和方法學研究方面力量還很薄弱。另外,因缺乏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各機構分工和職能不清,沒有形成協同創新的合力,不利于高質量證據的產出和轉化應用。

  這也造成了中醫循證醫學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卻很難做出成果來,有成果也是中醫藥的循證,而非對某種疾病的循證,只能說中醫循證驗證要求的醫生數量太大了。

  西醫在現代監測儀器的輔助下,一個小規模的課題組,就可以同時管理上千名、上萬名的實驗者。

  而中醫的課題組的規模,則是和實驗者的人數成正比的,實驗者人數越多,課題組的規模就越大,基本上要保持一比二十的比例。

  這也是為什么中醫循證醫學進展如此緩慢,相對西醫循證醫學,中醫循證醫學課題參與人員數量要遠遠高于西醫。

  中醫疾病的循證實驗,根本就不是一個教授帶幾個學生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專業能夠完成的,需要動用院校級別的全部力量才能完成,但不可能有那個院校會為了一個項目動用學校的全部科研力量。

  想搞中醫循證必須要多院校聯合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說起來簡單,辦起來就難了。

  孫教授堅持要做這個先行者,目的就是在這個中醫循證剛剛興起時候,利用研究院的影響力,通過首個中醫循證課題整合一部分從事循證醫學研究的力量,建立起一種合作模式,為中醫循證醫學發展打下一個基礎,這也算自己退休前為中醫的發展做最后的貢獻。

  一聽需要和大學聯合,講臺下面又出現了激烈的討論聲。

  王院長趁著下面討論之時,略微沉思一陣,雖說課題組成員的可以與院校聯合解決,但又面臨的新的問題,中醫從來沒有這么大規模的課題,對患者住院場地安排又是一個問題了。

  中國中醫研究院雖說有自己的醫院,但是也不能騰出一千多張病床,要是這么做,三個醫院就得全部癱瘓。

  王院長便問道:“孫教授,一千多人試驗參與者就是一千多張病床,這些患者你又要如何安排。”

  孫教授解釋道:“課題既然是和院校聯合,我的設計就是每所參與課題的院校負責一個證型組,該證型組的患者就由該院校附屬醫院解決患者的住院問題。”

  聽到孫教授讓聯合院校自己解決患者住院問題,下面的議論聲音變得空前地大。

  有些院校因為課題會占用他們大量本就緊張的病床,影響醫院和學校的收入,已經心生退意。

  有目光短視的,自然目光就有長遠的,這些人早已經將心思埋藏在心底了。

  別看現場議論聲音很大,可是每個人都心懷著自己的心思。

  后排的黃素卻聽到了自己回草原市的契機。

  別看中國中醫研究院下屬有三家直屬醫院,但是真的沒有多余的病床提供給孫教授。

  課題是孫教授提出的,自然也要負責一個證型。

  正好草原市為了評上三甲醫院,早就動工建設了新的住院區,增加了八百張病床,自己來京城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內部裝修。

  只要黃素將這件事情說給布日古德,以布日古德功利的性格,聽到了絕對會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一個重大的科研項目落地在草原人民醫院,今年三甲評級就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了,更不用說這么大的政績,會給他仕途帶來多大助力。

  黃素開始在心里籌劃這件事該怎么跟孫教授說。

  后面的項目答辯,黃素基本上沒有聽進去。

  直到張遠推了推自己:“黃素,你發什么呆,散會了。”

  這時黃素才緩過神來,開始四處張望,在會議室里尋找陳靜山的身影。

  直到望向門口,才看見陳靜山正和孫教授站在一起,身邊還有黑省中醫大學的曹校長。

  張遠又拍了一下黃素道:“嘿,黃素找什么,該走了!”

  黃素這才起身,與張遠、魏萊一同離開會議室。

  “老師、導師!”

  走到門口,黃素先和陳靜山、孫教授打了一聲招呼問道:“老師,您怎么也來了,來了也不和我說一聲,我好去接您呀!”

  “我怎么就不能來了,別忘了你導師那份報紙是誰給的。”陳靜山拍了拍黃素的肩膀,鼓勵道:“你沒有讓我失望,現在你是老孫的學生了,就要好好和老孫學。”

  “老師,我知道了!”黃素望向陳靜山和孫教授道:“老師、導師!那我們就先回辦公室了。”

  孫教授道:“行,你們先回去吧!”

  “行,你先回去吧,我和你導師還有事情聊。”

  陳靜山在孫教授話落方才開口,畢竟自己也要照顧孫教授的情緒。

  黃素離開后,就聽見身后傳來曹校長在咨詢如何聯合做項目的事情。

  黃素回過頭來,望了一眼曹校長,就沖著曹校長對學術的洞察力,難怪后來成為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院長。

  當初做項目設計的時候,孫教授提出和院校聯合,黃素就心存懷疑,會有院校愿意合作嗎。

  這些大學可是傲氣得很,誰會愿意白出力。還要給人當綠葉。

  見有院校主動和孫教授聯系,黃素這顆心終于算是放下了。

  只能說,黃素還是低估孫教授在中醫界的影響力。

  低估了院校能在這個項目上取得的收益。

  正如孫教授所說的,如果一個證型的全程試驗都落地到某個院校,那就是以該院校為主導地位的全程參與,就可以拿到第一手的試驗數據,為該學校的開展循證醫學研究提供實踐經驗和數據參考。

  即使項目失敗了,也能提升該學校治療腫瘤的水平,誰還不知道孫教授可是全國知名的中醫腫瘤專家。

  這波絕對不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