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354章 若有戰,召必回
  玉米曉夫意味深長的說道:“正如翔宇在上次訪問時說的那樣,華夏和沙蘇之間或許有一些事情還沒有落定,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我們都有共同的對手。”

  子任同志松了一口氣,道:“很高興我們能夠達成這樣的共識。”

  “但是考慮到沙蘇外交準則,可能需要華夏方面進行配合,”玉米曉夫誠懇道:“當然,我要提前說好,沙蘇對于華夏的主權保持充分的尊重。”

  “需要配合什么?”

  “根據沙蘇對外共同防御條約,沙蘇有權對共同防御協約國家進行無上限的軍事援助,”玉米曉夫慢悠悠道:“只有沙蘇在華夏駐軍的前提下,這樣當丑國對華夏進行軍事打擊的時候,沙蘇才有足夠的理由出兵對華夏增員,”

  “這是規矩,華夏是知道的。”

  共同防御條約是華夏在建國前同沙蘇簽訂的軍事援助協議,也是子任踩過的為數不多的坑。

  請神容易送神難,上一次為了送走如同牛皮糖一般的蘇軍,華夏付出了足夠多的代價。

  吃一塹長一智,這次聽到玉米曉夫的提議,自然是堅定拒絕。

  “聯合軍演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區域的安全,丑國的主動挑釁,則是對亞歐安全的無視,”子任同志道:“更何況中亞國家幾乎都與貴國接壤,保證周邊領土安全,不是理所當然嗎?還需要什么更多的理由?”

  “如果沒有共產協約,或者沙蘇進入共產協約,再或者共產協約成為華約的二級區域組織的情況下,沙蘇有責任保護中亞地區的安全,”玉米曉夫道:“但是目前的情況,在丑國沒有直接侵犯沙蘇領土的情況下,是沒有足夠的理由對他國出兵,這不合道理。”

  道理?

  哪有什么狗屁道理。

  在現在的國際秩序下,拳頭就是最大的道理。

  丑國向中東運兵,劍指中亞有什么道理?

  子任同志已然明了。

  玉米曉夫并不是愚蠢,并不是握著手里的鋼鐵洪流壓箱底,不敢對丑國動武。

  他只是在趁火打劫。

  電話那頭,玉米曉夫愜意的捧著手中的伏特加,悠然的品嘗著。

  他怎么可能任由中亞混亂,任由丑國在中亞胡作非為。

  但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中亞對沙蘇來說,是軍事緩沖地,對于華夏來說,則是發展的沃土。

  所以中亞危機,華夏遠比沙蘇更加著急。

  正因為如此,沙蘇完全可以作壁上觀。

  要么讓華夏自己低頭,沙蘇借機得到足夠的好處之后,再出兵幫助華夏度過難關;

  要么不管不顧,讓華夏和丑國斗得兩敗俱傷之后,再下場摘取勝利果實。

  不管怎么樣,要想沙蘇獲得好處,只有一招——那就是拖字訣。

  拖的足夠久,要么華夏沉不住氣,要么華夏和丑國同時沉不住氣。

  得知了玉米曉夫的想法之后,子任同志便不再多說什么了。

  當華夏已經決定以獨立自主的大國身份亮相于世界舞臺時,就意味著面臨的是一個爾虞我詐的江湖。

  沙蘇的做法,再正常不過,甚至不需要有任何指責。

  畢竟如果換位思考,如果他在玉米曉夫的位置上,恐怕也會這么做。

  這就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

  獨立自主,就必須面對隨著獨立自主一同到來的四面受敵。

  “好,既然如此,那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但至少還是希望亞歐聯合軍演能夠順利進行,”子任同志道:“這對于促進亞歐大陸的和平,有著深刻的意義。”

  “丑國運兵,或許是為了中東,或許是為了中亞,”戴高樂道:“總而言之,對于我們來說,這總是不速之客,謹慎對待是絕對正確的。”

  玉米曉夫道:“子任同志可以多考慮一下,畢竟華夏現在的軍工水平已經逐漸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和平的發展環境,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啊。”

  子任同志道:“和平不止是華夏的和平,亞歐大陸的和平,世界環境的和平,才是健康發展的基礎,”

  “還有,曉夫同志你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我想我已經不用考慮了,”

  “十年前差距那么大的時候,華夏敢和丑國徹底掀桌子,沒理由現在不敢,”

  “我還是那句話,丑國要打多久,華夏就陪他打多久,”

  “而且華夏這滿是血淚的近代史,也不斷彰顯著一個道理,華夏民族在一次次戰斗中,只會變得越來越強,而不會越來越弱。”

  三方會談結束。

  子任同志扶著腦袋,咳嗽了兩聲,取出一根香煙點燃。

  會談時臉上的從容驟然消失,此時變得嚴肅和寧靜。

  一場百濟戰爭,徹底洗掉了華夏積貧積弱的標簽。

  而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家走上蛋糕桌,毋庸置疑還需要一場戰爭。

  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場戰爭來的這么快。

  丑國這次中東運兵的規模,完全不弱于百濟。

  而且陳兵以色列這樣的陽謀,給人的直覺也是這次的丑國不再是之前那種傻白甜了,它是有設計的。

  當然,最大的壓力還是在于此時的沙蘇,徹底不能指望了。

  不但不會提供什么幫助,反而還要提防著它下黑手。

  而有利的一點則是,此時的華夏軍工已經煥然一新。

  軍工上的增強,足以掩蓋這些劣勢。

  需要考慮的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此時戰士的戰斗意志如何。

  百濟戰爭之前,為了迅速發展經濟,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面貌,子任是提出裁兵的打算的。

  只是百濟爭端的爆發,讓這個裁兵計劃暫時擱置下來。

  而到了五五年,授銜結束之后,裁兵也就繼續進行了。

  無數老兵衣錦還鄉,離開了部隊。

  這些老兵都是身經百戰,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傳奇。

  一批規模龐大的共和國的精銳。

  說實話,不是不給年輕人機會。

  只是如果他們這些老兄弟在,總會讓人放心一些。

  在子任同志的再三思量下,

  最終,一道老兵召回令還是傳達到了各個地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