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344章 脫貧致富
  沙蘇非常爽快的簽署了協約。

  對于玉米曉夫而言,華夏傾向沙蘇,已經遠比沙蘇控制華夏要更有益處且更好實現。

  只是,華夏此時已經不僅僅是華夏。

  還有中亞和中東部分地區,面積覆蓋亞歐大陸近三分之一土地的第三世界國家。

  而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超過亞洲總數的一半。

  這是沙蘇此時唯一的隱患。

  “對于聯合軍演的事項,我想我們已經有了答案,”玉米曉夫道:“但有一個問題,原諒我不得不提,我希望趁著關系緩和的情況下,我們能一同進行商議和討論。”

  “什么問題?”翔宇同志問道。

  “共同生產區,體量太大了,”玉米曉夫道:“大到令人害怕,那里有世界半數的石油儲量,稀土資源、礦產資源更是豐富,而華夏現在很顯然還沒有十足的能力看守住如此廣袤的區域。”

  “沙蘇想介入其中?”

  “華夏現在的工業產能,所能消化的資源產出,不過三成,”玉米曉夫道:“如果沙蘇可以加入共產體系,那么非但不會影響華夏在絲綢之路中的主導地位,以及既得利益,更重要的是,沙蘇在只消化冗余資源的同時,會對共產區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

  “這是一個不錯的提議,不過共產區此時剛剛起步,新絲綢之路尚未完全打通,各國之間的基礎交通和物流通道都還在建設之中,”翔宇同志道:“這都需要時間,后續會考慮的。”

  玉米曉夫臉色尷尬,他明白翔宇這是在踢皮球,一旦拖下去,按照華夏精湛的打太極技術,恐怕這事兒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他急忙趁熱打鐵道:“這是一個大工程,沙蘇愿意提供幫助。”

  “這是華夏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會尋求幫助的。”

  翔宇同志不假思索的進行表態,隨后說道:“不瞞閣下,華夏現在對于共同生產區仍舊在大力建設階段,而這個建設除了基礎設施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共識的確立,”

  “如您所說,現在共產區的資源產出供大于求,沙蘇的進入對華夏并不會又什么影響,但是如果在各國離心離德的現在,肆意的打破原由的協約,不斷修訂新的協約,那么這個共同生產區,將永遠成不了氣候。”

  “當然,我可以向您保證,五年內,對于共產區冗余的生產資源,華夏會以更加低廉的價格向沙蘇以及華沙提供,最遲五年后,會正式邀請沙蘇進入共同生產體系。”

  翔宇同志一番發言滴水不漏。

  玉米曉夫和沙蘇的政客也一致認為華夏的外交辭令,的確令人無比的舒適。

  雖然還是不讓沙蘇進入共產體系,但是沙蘇所想要的廉價資源已經到手。

  而且還有一個五年之約。

  似乎所有目的都得到了折中的解決。

  雙方接下來逢場作戲的對經濟發展和雙邊關系進行了簡單的討論之后,便各自散去。

  翔宇同志在整理好協約和一些書面協議之后,恐遲則生變,于是便以同琺國安排會談的名義匆匆離開。

  雖然會議在開始的時候有些爭端,但在結束的時候,卻異常的和諧。

  共同生產區度過了風險,華夏也爭取到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會。

  當然,在會議中,沙蘇有一點問題,指出了華夏當下的不足。

  而回國之后的翔宇,將好消息傳達給菊香書屋之后,便第一時間在參事院召開了會議。

  對于共同生產區資源的利用程度,一定程度決定著華夏的工業水平,進一步決定著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們是人民的公仆,事事都當為人民考慮,”翔宇同志道:“這次從沙蘇回來的路上,我一方面為華夏得以繼續平穩發展而感到高興,同時也一方面思考著一個問題,”

  “人民的生活怎么樣才能好起來?”

  眾參事非常明白翔宇同志這次從沙蘇回來,是帶著預定的議題召開的這次會議。

  人民的生活好起來,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話題,很難有人可以給出什么方案。

  翔宇同志道:“好,那我們就想人民之所想,各位認為,當下的華夏人民,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和平,遠離戰火。”

  “這個我們已經做到了。”翔宇同志道。

  “貧窮。”

  一位參事道:“現在存糧富足,人人都能吃飽肚子了,但貧窮依舊沒有拜托。”

  “或者說人民已經對這種溫飽式的貧窮十分滿足了。”

  這個問題,早在之前的很多會議上就已經提出來過。

  究其原因,在于這一輩人,都吃了太多苦,沒有享福的命。

  再加上戰亂之下,百分之八十的文盲率。

  讓更多人的眼界狹窄,大多人是基本上認命了的。

  而他們認的命,就是不再折騰,自己就該一輩子是一個農民。

  而達成溫飽,衣食無憂,已經是一個農民的終極目標。

  工人?

  對大部分農民來說,那是知識分子和積極分子的象征。

  在大建設時期,他們大多人無償為國家做過工人。

  但國企和合資企業在五萬萬的人口基數之下,微不足道。

  一個村能出來一個國營工人,那都是光耀門楣的事情。

  “雖然國家整體向好,但收獲到這份優秀的答卷之后,我們要做的不是驕傲自滿,而是更加沉下心來,去從人民的身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翔宇同志道:“各位已經了解到,貧窮是當下人民身上最應該解決的問題,那如果要選擇一個路徑去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該怎么走?”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會堂中,眾人開始討論了起來。

  但討論的時間很簡單,因為答案無比的統一和確定。

  最終所有人幾乎異口同聲的給出了答案:“就業。”

  就業保障收入,是占據總人口七成的農民改變貧窮面貌的最有效的途徑。

  同時,就業也能提高商品產出,從而不斷的提升生活水平。

  而廣泛就業的工人基礎,又為產業創新耕耘出了肥沃的土壤。

  于是,一個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華夏特色道路,就這么出現了萌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