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256章 這是一群什么樣的天才
  但讓葉知寒欣慰和意外的是,雖然沒有人給他們抱有太大希望,但他們仍舊在沒有人看好的情況下,做出了一些成果。

  1956年夏,近代物理研究所二部重水反應堆達到臨界,并于10月1日生產出鈷-60、鈉-24、磷-32、鈣-45等33種放射性同位素。

  同年年底,氫同位素原理性驗證生產成功。

  華夏首次人工生產出氘、氚等氫同位素,并成功制成常態熱核裝料——氘化鋰。

  1957年,于敏發表了“關于208pb附近一些原子核的能級”等系列文章,填補了華夏核聚變理論研究的空白。

  如果沒有教科書可以學習怎么辦?二部的同志給了所有人答案——

  那就自己寫教科書出來。

  葉知寒承認,在此之前,他對于華夏的核物理研究有一種大家長式的心態。

  雖然沒有恃才傲物那么嚴重,但他卻是習慣于大包大攬,一人做主去安排整個華夏的核物理研究。

  但這些他一直沒有關注的聚變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讓他頓時明白了一個道理。

  哪怕沒有你葉知寒,華夏照樣會轉。

  華夏從不缺天才。

  完成了核電磁脈沖彈的結構驗證后,他便去了二部。

  雖然不需要他們馬上制作氫彈,但還是要提前運用氫彈技術,所以二部能否給予幫助,就成了最大的伏筆。

  岸艦導彈的運載量不足以攜帶高爆炸當量的裂變彈,所以他需要用熱核材料,擴大爆炸能量。

  引發強電磁場效應的核爆,自然是越劇烈效果好。

  但相應的,隨著當量的提升,難度和危險性也是同時提升。

  所以根據當下的情況,他對熱核材料的填裝也進行了一定的壓縮。

  按照艦載導彈的運載能力,現在所能搭載的聚變彈,爆炸產生的當量約為五十萬噸。

  四百千克的載重,造成五十萬噸的爆炸當量,已經算是一個比較優異的成績了。

  但難的是熱核材料的研制。

  葉知寒向二部的同志傳達了需求,希望能夠獲得兩百千克氘化鋰-6。

  “兩百千克?”一位同志一怔:“氫彈理論驗證按照我們計算的結果,大概五十公斤氘化鋰就足夠用了,要兩百千克,做什么?”

  葉知寒道:“研制一個很新的東西,多久可以生產出來?”

  于敏道:“材料都有,生產不難,不過需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提供支持,我們可以提供氘和6-鋰,但只有高能所才能提供反應的熱中子輻照環境。”

  “那就是沒什么問題了,”葉知寒道:“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去溝通。”

  葉知寒叮囑了他們務必盡快研制出足夠的熱核原料后,也非常貼心的告知他們,氫彈研究將會正式提上主要項目。

  一時間,二部的所有同志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葉院長,您不知道,這么長時間,我們真的是全靠猜測在研究核聚變,沒有一點理論支撐。”

  “每一次就算是有了研究成果,也不敢聲張,一是沒有人了解核聚變,二是也沒有人支持我們驗證成果。”

  “在這種研發環境下,實在是太折磨了。”

  聽著同志們訴苦水,葉知寒贊嘆道:“但你們從零開始,為我國的核聚變項目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往前就不說了,往后,有什么研究成果就第一時間上報,上報給中科院或是五院都可以,”葉知寒拍了拍于敏,道:“于敏同志作為你們的帶頭人,我既放心,又不放心,他做事縝密,但不愛與人交流,縝密是好事,但光縝密是不行的,交流也很重要。”

  “博學,就必須交談,交談就不能是單方面的,不能是‘半導體’,必須雙向交流,這樣才能更好的換成信息交換,難題和問題才能夠得到更好的解決。”

  葉知寒雖然目光看著二院的所有同志,但這些話,卻明顯是對于敏一個人說的。

  于敏問道:“這些熱核材料是否要進行氫彈原理試驗?我有一個假設,如果是要試驗的話,我希望葉院長你如果方便的話可以測試一下。”

  葉知寒嘴角抽搐,得,說了半天白說了,這小子根本沒聽進去。

  “還是我說的,有什么假設好好整理出來,核武器研究,不是靠嘴說心想,是要靠嚴密的邏輯和推導,寫完了送到五院。”

  “在這兒。”于敏從懷里拿出來一個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是理論假設和推導過程。

  葉知寒一怔,把本子取了過來,粗略的翻看了一下,有些一言難盡:“這樣吧,我回去慢慢看,現在還有一些事情,我得去處理一下,這本書看完之后我會給你反饋。”

  “好,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