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198章 雜交水稻
  李書成道:“您說的沒錯,您所說的情況的確存在。”

  翔宇同志太了解人民了,低聲分析道:“在這幾年華夏的絕境求生過程中,人民對自己的道德要求也水漲船高,”

  “我們在接受這種狀態下對國家建設的益處的同時,也要正視它的弊端。”

  人民可以無私奉獻。

  但國家不能視若無睹。

  “我們要讓他們產生一種感覺,交糧是為了國家,賣糧也是為了國家。”

  “所以我的建議,還是按照子任同志的意見,建立一個國家層面的天下糧倉,”翔宇同志道:“以國家為背書,要比地方自救更加有效。”

  “以國家為信譽擔保,上令下行,確實會好很多,”李書成道:“需要糧食的時候,我們就說國家缺糧,讓百姓向國家賣糧;百姓吃不飽飯的時候,我們就說國家缺錢,讓百姓向國家買糧。”

  翔宇同志道:“這樣一來,百姓既吃得飽飯,又打心底里為國家做了貢獻,而且國家又能夠實現糧食的快速籌集,一舉三得。”

  李書成贊不絕口:“這個思路,我認為不但可以用在糧食上,在其他許多方面,也可以這樣,從國家的層面進行干預,要比單打獨斗、亂作一團湊效的多,這個經濟模式我認為非常適合現在的華夏。”

  “是嗎?”翔宇同志笑道:“我回去同子任同志商討一下,這個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模式。”

  現在華夏的商業發展還處于萌芽狀態,一個適合華夏國情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樣是重中之重。

  李書成皺眉思索了片刻,道:“這樣,以農業部為主體,以華夏為信用背書,建立華夏中央儲備糧機構,各省建立下轄直屬系統,由農業部負責儲糧的總體調度,這樣安排可以吧?”

  “好,這個問題解決了,”翔宇同志在本子上簡單記錄了一下,隨后翻向了嶄新的一頁:“接下來,也就是最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了。”

  “產量的問題,我明白現在有很大難度,但是我們無法回避的是,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比工業、比武器更加重要。”

  “所以我們必須要端穩自己的飯碗,否則糧食問題積壓到一定程度,對華夏造成的災難,比遭受核打擊還要巨大,”

  “戰火會腐蝕我們的軀體,但糧食會改變一個人的靈魂。”

  李書成重重的點了點頭:“我明白自己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怎么做,”翔宇同志道:“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了,如果扛過去,那等中南半島戰火結束,華夏就可以甩開膀子去發展。”

  “可如果我們扛不過去,中南半島問題即便以我們預期結束,那華夏接下來面對的仍是災難。”

  “我明白,”李書成低著腦袋,他知道在這個時候說明白,已經起不到什么作用,可他卻只能自責的說著明白。

  “丑國的糧食援助,為的就是這個陰謀,您和子任同志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給過我告誡,是我沒用。”

  翔宇同志道:“自責不是你現在該有的態度,畢竟還沒到最后,不是么?”

  李書成感到絕望,并非他對于提高產量沒有信心。

  而是他明白,現在工業建設的優先級。

  在全民建設的熱忱之下,想要把犟的跟牛一樣的人民拉回來種田。

  是不可能的。

  哪怕他求著他們種好地,吃飽肚子,也不會有人領情。

  在這種無可逆轉的局勢下,他想不到有什么破局的辦法。

  五院的工業建設過程中,的確是開墾了許多荒地。

  但落后的手工農業格局下,產量和人口成正相關。

  華夏沒有那么多農業機械,沒有可能實現工業化生產。

  年產量多少,完全是力氣決定。

  并不是說給他足夠多的地,就能生產處更多的糧食。

  正在一片氣氛一片沉默的情況下,一道急促的敲門聲傳來。

  “書成同志!好消息,西南農學院的好消息!”

  一道激動的聲音在門外高喊。

  李書成整個人渾身上下,像是電流經過一般酥麻。

  他急忙站了起來,滿面激動的問道:“別激動,什么好消息?”

  “西南農學院的袁禾隆同志來了,西南農學院用了兩年時間,全員配合雜交實驗,培育出了第三代不育高產水稻!”

  李書成急忙走到門前,東張西望道:“他人呢?他人在哪兒?”

  “在前廳等待,等著匯報工作,向您展示成果呢!”

  “帶他來這兒,快,快去!帶著樣品!”

  會議室中的緊張氣氛煙消云散,李書成箭步走到桌前拿起熱水壺倒上了三杯水:“唯一一條路,唯一一條路啊,硬是走通了!”

  翔宇同志道:“袁禾隆同志是?”

  “西南農學院的學生,在一五建設剛開始的時候,來參加過農業部會議,我對他還有印象,白白凈凈的,身上一股書生氣,年輕人嘛,意氣風發,”李書成喃喃道:“沒想到還真被他做成了。”

  “哦?”翔宇同志一時間不敢徹底放心,問道:“什么成了?”

  “想要實現增產,就三條路,同樣的耕地下,增加人口投入;同樣的人口下,增加一定耕地;在人口下降的情況下,單位面積的產量大幅增加。”

  李書成道:“現在農業增產問題面臨著最困難的問題,就是人口的下降,而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異想天開的解決辦法,”

  “比如說過去一個人花一年的力氣,只能收獲兩袋大米,”

  “那我們有沒有可能研發出更加高產的種糧,”

  “讓一個人花同樣的力氣,收獲五袋十袋大米!”

  “這樣哪怕人口減少,產量也會以可觀的速度增加。”

  “這件事兒,最早是葉院長提了個思路,很多人都以為是外行指揮內行,大多人都不屑一顧,”

  “你想啊,華夏種了幾千年的糧食,又是全球絕無僅有的農耕文明,拔苗助長的故事從小就聽,這態度也一點不奇怪,”

  “可偏偏,那個少年當真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