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異相都市 > 第二十七章,《谷神記》
  張靈均繼續道:“故事中的那位道人名叫‘張懷素’,歷史記載他后來成為一位天下有名的大道士,最終參透了天機,羽化飛升。”

  妃道:“好像更像故事了。”

  張靈均道:“現實有時比起故事還要更加的荒誕。”

  不久前,一直在研究著大秦宋明道教演化的非現實內在邏輯的首爾大學宗教學、歷史學教授‘金在中’,在SociologyofReligion(宗教社會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叫《‘張懷素’尸解與大秦道教的真實流動范圍》的論文。

  論文主要是對‘張懷素’羽化之前最后留下的那本有著莫大爭議的著作《谷神記》的再次解讀。

  這個選題并不算奇怪。

  自從幾十年前《谷神記》被大秦的那一場風波中的那些***們從樓觀后山的紫宵宮中翻出來。

  又因為其中的內容顛三倒四,荒誕不經,仿佛是瘋人的夢囈,作為封建典型在小字報上進行刊登,進行批判,使得這一一直被封鎖,沉睡了幾千年的道門禁忌秘本重見天日。

  又因為后來的開放入世,學界交流,哈弗的文森特瓊斯教授在對那段近代歷史進行研究后,與交大的揚明共同編寫了一本《大秦宗教與社會的毀滅與重構》引起了不錯的反響。

  關于《谷神記》的研究便逐漸的成為了研究宋明道教,甚至是整個大秦道教內核與社會學之間的經典。

  基本上這個方向的學者以及論文都要提上幾句。

  最開始人們注意到《谷神記》是因為這本書與作者之間的割裂。

  張懷素道人并非籍籍無名之輩,留下有不少道學著作。

  一般來說作品可以視為作者的一部分精神的表達,同一個作者的所有作品可能風格會隨著人生經歷隨著精神變化有著變化,思想會有不同,但肯定有著非常清晰的脈絡能夠看出變化的過程。

  但《谷神記》這本書卻與張懷素其它著作,與他這個人找不到一丁點的聯系,甚至是與當時道教一切正常的主流的思想與認知都沒有絲毫相關。

  那詰屈聱牙的晦澀詞語中所充斥著的不知從何而來莫名其妙的極端的熾烈的癲狂的情緒,有一種原始道教的那些最為野蠻與殘酷的本質被提取出來,進行了放大與總結的意思。

  有學者仔細的對比著書中的內容,懷疑是當時活躍在‘安南’地區的邪教‘三仙教’假張道人之名散播著一些邪惡詭秘的思想,因為這與三仙教的秘本“升仙”有著幾分相似。

  但問題是張懷素當時主要活動在江浙地區,離南越實在是太遠。

  同時張懷素的名聲也沒有那么大,那邊并沒有那么有用。

  也有一些人覺得是張懷素常年服用重金屬丹藥,因為他是一位當時有名的煉丹師,并號稱因此獲得了長生,很多故事都與此有關,因此受到追捧有名,可能是因為丹藥中毒以及一些有著致幻功效的用來煉神、神魂出竅的藥品。

  從而導致晚年精神出現了很大問題,在癲狂與清醒之間,虛幻與現實混沌之中寫下了這些按照正常不應該出現的文字。

  可是據記載,他晚年非常的清楚理智身體也很健康并無相關癥狀…

  至此與《谷神記》相關的問題還只是小圈子,相關研究者的興趣。

  等到繼續深入的追查,眾人發現這本《谷神記》并非只是與張懷素有關的一本離經叛道的幽秘邪典,它在道教有關的歷史中多有著出現。

  那些有名的大道士在雜談道藏各方面著作都有著只言片語提及,好像自誕生以來便一直貫穿著道教歷史。

  同時在每個人那里都是言語不詳,諱莫如深。

  很重要,又很恐怖。

  又聯想到這本書被發現,是樓觀道后山的紫霄宮,這可是千百年來樓觀乃至于道門的一大禁地。

  如此的重要,如此的恐懼,但是此前眾人竟然對此一無所知。

  至此這本書及相關研究才真正的破圈,進入到更多的人的視角中。

  并隨著之后發現的一些與此有關的離奇難以去進行解釋的古怪事情,甚至關于此的熱度,對此的追捧比起宋明道學本身還要更加高。

  這種現實歷史之外的隱秘,經過打磨逐漸愈發清晰的原始邪惡,讓人不由得陷入其中。

  也是‘張懷素’這個名字被廣為流傳,歷史成就不匹配名氣的原因。

  金在中教授的論文,主要是通過《谷神記》對于那些影響著當時道教歷史的大道人留下的經文、道藏進行整理,與歷史痕跡進行修正。

  只是在他玩成了論文后,結合了當時的風俗與環境地理卻是意外的鎖定了張懷素道人羽化的位置。

  這一發現瞬間便引發了整個谷神學以及道教相關研究圈子的轟動。

  只是根據金教授的推測,那處位置在秦嶺長白山山脈的一處險峰上,那的環境太過惡劣,哪怕是有著現在的裝備,各種儀器工具的輔助,依然難以進行作業,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施工挖掘。

  同時很多人對道人坐化在這里表示懷疑,認為根據張懷素的生平記載他沒有那么大的活動范圍,同時也沒有能力在那里為自己修建墓室。

  因此對此的考古遲遲滿意立項。

  再怎么轟動也是小眾圈子。

  最終還是很多愛好者與相關研究人員進行捐款,幫忙走通關系,同時最早傳播發現《谷神記》那位哈弗的文森特瓊斯教授因為對于《谷神記》有著很深的印象,幫忙牽橋引線,募集資金,這才將項目得以啟動。

  不過到底是倉促。

  這也也使得當時考古隊人員的水平不夠,對張懷素的坐化之地造成了破壞,使得尸體沒能得到保全。

  被很多人視為這一世紀宗教學與考古學的最大損失之一。

  根據當時的考古工作人員的講述,他們當時花了近乎兩個月的時間才找到并進入那個坐化之地。

  那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溶洞。

  可能是因為溶洞道宮中的獨特溫度與環境,1000多年內外隔離,沒有遭到任何外部打擾,真菌在其中已經演化出了一個完整而又繁華瑰麗的生態。

  未知的苔蘚菌絲鋪成毯將整個溶洞世界鋪滿,彩色的奇異的蘑菇,參差交錯,一朵朵合著的傘和樹一般高大。

  如龍似柱沖天而起,好像頂天立地支撐著溶洞。

  紅色、紫色、藍色,純凈無瑕,帶有規則的斑點,隨處是散落的箘種,每個都不盡相同,但同樣都散發著淡淡的熒光,天星一般灑落在黑暗中,比花朵還要更加鮮艷瑰麗,映照的整個世界如同童話夢幻一般。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