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醫路坦途 > 335 靠墻派
    這個華國,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狀況。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域,以說本地話為榮,比如滬上、首都、羊城。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人們以能說一口和新聞聯播差不多的強調為榮。

    但是,不管如何,華國有個地區的人特別厲害,吃苦耐勞而且還很抱團,南河人。說是有個笑話,國外人、三川人、南河人混居在一起,十年以后,三川人繼續說著不靠譜的川普,而國外人已經忘記外語,說起南河話了。

    不管如何,老團長的小兒子沒錯。人活一世,都不容易,真的沒必要去苛求什么。原本還能聊幾句的手術室,忽然靜了下來,不管是張凡還是呂淑顏都沒心情說話了。

    是啊,還能說什么呢,換做自己,捫心自問能做到嗎?不能!所以,專心給人家把手術做的好好的,說其他的都是閑的。

    張凡輕輕的分離開精索,用止血鉗把疝囊提起,用中指環指塞進疝囊。輕輕的用手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撐開精索和疝囊粘連的地方。

    “中號線修補。”張凡分離后,對寶音說了一句。

    外科這個縫合線是很有講究的,不是什么線都能行的。線的種類一般按照粗細劃分,也可以按照可吸收不可吸收劃分。早年間的縫合線全是滬上的一個廠子制造的,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這個壟斷的廠子竟然被外資收購了。

    老團長的手術,張凡使用的是McVay法,這種手術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修補的重點放置在腹橫肌上,這樣修補的強度算是最大的了。

    “張醫生,真的看不出來了啊,我還尋思著,這種老實的方式,你不會采用呢。”其實老胡沒好意思直接說,大量的新式材料的使用,好多年輕醫生已經不會用這種老實的術式了。

    “呵呵,萬變不離其宗,搞通原理,其實也就那么一會事。”張凡笑了一下。

    “話大的!搞通原理!這么容易,我早就成主任了!”呂淑顏翻著白眼不停的腹誹張凡。

    “哎!還是你們上級醫院出人才啊,我搞了一輩子,都沒搞通原理啊!”老胡感慨的說了一句。

    “胡老師,不是我們上級醫院出人才,我也沒懂原理。說的好像一加一一樣。”有人幫腔,呂淑顏也說出了自己的不甘,是啊想要搞通原理,談何容易!

    “呵呵!”張凡沒辦法說了,再說就成裝逼了,他笑了一下。

    可是,這個笑聲,聽在呂淑顏耳中就是嘲諷,赤裸裸的嘲諷。姑娘牙都咬斷了,但是能怎么辦呢,同時進的醫院,自己還是碩士,可對上張凡,真的沒辦法比較,外科,張凡已經在市醫院平趟了!

    修補,縫合,手術結束。因為老人住院的多,張凡他們也不能閑著,下了手術趕緊幫著寶音收拾,準備下一臺手術。

    一臺接著一臺。都是擇期手術,但是張凡他們畢竟待的時間不長,所以能多做一臺是一臺。

    怎么說呢,醫院,是需要大型醫院,集中攻克高難度的手術,可也不能放棄小醫院啊。畢竟在家門口的醫院,還是方便一點。

    前幾年,華國醫院發展的太兇了,上千張床位的醫院都不算是什么大型醫院。一個這樣的醫院,直接如同大型抽水機一樣,把周邊的醫療環境徹徹底底的改變了。醫療治療的質量提高沒有,不好說!但是,看病難卻明顯沒有改善。

    所以,這幾年醫療人也開始反思,也開始慢慢改變策略,也就是所謂的小社會大社區。但是,好難好難,因為三甲以下,已經幾乎如同擺設!

    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四個小時。整整一天時間,張凡和呂淑顏沒有出手術室,做了一天的手術,可都不算是什么高難度的手術。

    疝、膽結石、闌尾、乳腺脂肪瘤,各種各樣的小手術,積累了如此多的小手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這不是一個特例,好多好多農村鄉村都有的一個問題。

    兩周時間,如同山中的風一樣,轉眼即過。春風吹過,城市里的樹葉都綠的時候,這邊才開始冒嫩芽。張凡他們不得不離開了,該做的手術做完了,不能做的手術也留下了聯系方式,讓老年人去市里做。

    “張醫生,到時候直接去找你是不是?”中年人拿著張凡留下的電話號碼,再一次的確認。

    “嗯,到市醫院,直接打電話。我給阿姨安排床位,這個關節置換,這里沒辦法做,消毒、設備都不過關。”

    “你不會到了市醫院,就不會不理我們了吧。”中年男人好似開玩笑一樣的問道。

    “怎么可能呢,放心吧。”張凡笑著說道。

    “張醫生,什么時候還來啊,咱爺倆好好嘮嘮~!”老團長和一幫子老人也來給張凡他們送行。

    “老爺子,有機會我們就會來的。”

    “扯淡,凈糊弄人。給,這是山里挖的一點點草藥,這里也沒人會用,你帶回去吧。”老團長拿著脫了色的布袋子,從窗戶里面塞了進來。

    “額~~!老爺子我是西醫,中醫我也不會用啊。”

    “那就找個沒人的地方扔了!”老頭有點生氣了,他覺得這是好東西,醫生就應該會用~!

    “呂醫生,我老婆的那個環沒事吧?”一個年輕人害羞的問著。

    “沒事的,讓她定期來找我復查。放心吧。”

    車隊出發,卷起了漫天的飛塵。一幫子送行的人卻沒人在乎,望著車隊,望著車隊,慢慢的消失,慢慢的直到看不見了。

    農村,特別是這幾年的農村,像是農場這樣的還稍微好一點,畢竟還算是大集體。可除了這些大集體,離開牧區進入種植區以后,就是另外一個光景了。

    張凡的車隊進入了他們第一個不是牧區的農村,這個村子還算是大一點的村子,幾乎都是漢族。大概有個五百戶人家,可車隊都到了村子了,也沒有人來迎接。

    人呢?人有,全部蹲在墻根下曬太陽呢,而且年齡也非常有特色,往上看幾乎都是六十以上的,往下看幾乎都是六歲一下的。中間年齡的幾乎沒有,大家瞇著眼曬著太陽,好奇的望著車隊,可就是沒人來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