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綠軍榮光 > 第36章 坑舅的外甥
    在與劉琦詳談之后,劉表次日便開始著手安排南郡的軍政事宜。

    針對蒯、蔡兩族宗長之職,引蔡瑁為南郡都尉,引蒯良為別駕,引蒯越為襄陽令。

    由于南郡都尉和襄陽令的職務在手,蔡、蒯兩家目下所統領的私軍就成了名正言順的郡兵,并由兩家分別執掌。

    而相較三人所得,蔡瑁成為了南郡的最高軍事執掌,有權統領調度南郡所屬下轄各縣的兵將。

    但這當中卻有個變數存在。

    那就是被劉表任命為襄陽校尉的劉琦,負責整個襄陽城的城防牧守。

    明眼人自然能夠看的出來,蔡瑁雖然有權調遣整個南郡的軍務,但襄陽治所內的兵馬,依舊由劉氏統領,直接歸劉琦管治,而且由于襄陽是劉表的治所,其軍務也是獨立于南郡之外。

    這是劉表給自己留的后手,也是他對給予荊楚諸望族的信號——我劉氏亦在荊州掌軍。

    按道理來講,這個掌管襄陽軍務的校尉,理應親近于劉表,但在名義上又歸蔡瑁管轄,夾在中間很是難做,兩面的人都能欺負他。

    而且一個不好,就很容易被上官蔡瑁直接拉攏了過去。

    厲害上,劉表將這個位置交給他的一個外甥,這個人即與劉表有親,又頗有軍事能力,劉表本來很是放心,但最終因諸多原因,這個還是被蔡瑁拉攏了過去,成為了他的支黨,使得劉表在南郡的軍事話語權大幅下將,使得原本平衡的天秤發生了重大傾斜,致使劉氏在南郡非常被動。

    這個坑了劉表的外甥,叫做張允。

    但現在坐這個位置的人,是劉琦了。

    現在的劉琦,在荊州宗族與士人心中,其影響力在某些方面,比剛剛來襄陽的劉表還要強。

    設宴除掉了南郡五十五家賊首,誅殺江夏賊張虎和陳生,在襄陽城下予子民以承諾……

    這位長公子,目下在襄陽人心中聲望,震懾,名氣可謂皆有。

    蔡瑁或想拉攏,或是想制服他,怕是都不可能的。

    幾日后,劉表采納了劉琦的建議,開始主動重用蔡,蒯兩氏族人,不過他重用的皆是兩族中高望重的長者,年輕的則以‘年少恐不堪磨礪’為由而暫時擱置。

    劉表這般用人,蔡、蒯兩家倒也是說不出什么,畢竟是用了兩族之人,不論是老還是年輕,都是他們自己族人。

    且年長者一般都是族中德高望重之士,若是蔡瑁和蒯良硬把他們弄下去,只怕會惹惱這些本族長者,對他們這兩位族長也是得不償失。

    當然,在蔡、蒯舉薦人中,也有一些確實是真正的人才,包括南陽人韓嵩、零陵人劉先、南陽人鄧羲等。

    另外,除了休養生息,重視農耕等既定政策外,劉表還提出了一項提案,且不容易任何人有所質疑。

    那就是在南郡和江夏郡下屬各縣,大興官學。

    即使是荊楚很多清流名士,也不清楚劉表為了一到荊州,就要急不可耐的置辦官學,縱然是興官學,是不是也要適當的延緩一下,但局勢穩定后再說呢?

    唯獨劉琦知道這是劉表的夢想,他等不了的。

    一個從年輕時期,就敢于參加太學生清議,品評朝中人物,參與上層政爭,與清流名士彼此標榜,爭作八俊,八顧,八及等等……在這樣人的骨子里,必然有著對學術的執著追求和身為憤青的強硬骨氣。

    劉表的理想在劉琦看來是崇高的,他想將荊州構筑成一個儒學理派的理想之鄉,即使北方再亂,荊州一方水土也足矣讓天下間所有的清流名士、文人墨客容身,安心做學。

    逐鹿天下,縱橫南北,匡扶漢室,這些想法劉表或許也有,但卻不執著……最讓他執著的只有興學而已!

    不論這個想法適不適合目下這個情況,劉琦覺得自己都有義務支持自己的父親。

    畢竟,到了他這把年紀,能夠實現夢想的機會已經不多了,或者說已經沒有了。

    荊州是他這輩子最后的圓夢之地。

    就讓父親安心在荊州實現自己的夢想吧,其他的事情,我去做!

    用了不到十日的時間,劉表就將荊州未來的大致方略和各級執掌要員都定下了,可謂雷厲風行。

    下一步,就是拉一支屬于自己的親信隊伍。

    劉表開始跟劉琦商量,他想召故鄉山陽郡的人才來荊州。

    畢竟只依靠荊州士人大多屬本土望族,劉家父子需要依賴他們沒錯,但如果想要掌握完全的主動,那就要適當的逐步引入外來力量。

    這外來力量又該從哪來呢?

    漢朝并不是一個通訊發達的時代,不可能天南海北的到處認識朋友,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講,最值得信任的,還是同族中人或是本土老鄉。

    無論古今,老鄉這個詞都會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

    “吾兒,為父給山陽郡那邊置書,聚族中英才至襄陽,共保荊州,至于族外可用之人,為父雖揣摩出了幾個,但覺的尚不足夠。”

    劉琦問道:“不知父親都召誰來荊州了?”

    劉表慢悠悠地道:“族外中人,為父目下想到的有十人,但其中可堪大用者只有兩人,一是咱同郡伊氏的俊才伊籍,此人有辯才,雍容有風儀,以禮見世,為父想讓此人來襄陽,并卓其入蜀去見劉焉,促成結盟之事。”

    劉琦聞言恍然的點了點頭。

    那位以雍容才辯而著稱的伊籍,原來也是自己的同鄉,看來他和父親還是有些交情的,而且劉表對他似是頗為贊許。

    不過想想也是,歷史上的伊籍曾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制定《蜀科》,能夠參與制定一國律典的人物,必然得是通曉當下時勢要務,熟悉民生,通曉政法,且善馭民的實干派。

    且據說此人善辯,讓他入蜀去說劉焉,確實是不錯的人選。

    看來劉表真是用心了。

    “另一個位是誰?”劉琦隨問道。

    劉表露出了笑容:“另一人,你亦熟悉,便是汝之表兄張允。”

    劉琦的臉瞬時間沉了下去。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亦是劉琦的表兄。

    這家伙倒是頗有軍事才干,就是做人太差勁。

    據劉琦分析,歷史上的劉表本期望張允能夠替自己掌管宗親之軍,用以增加籌碼,但張允這墻頭草居然拿著他舅舅的賞賜,站隊到蔡瑁那一邊去了。

    這直接導致劉表平衡荊州軍事勢力的計劃流產,蝸居在南郡而無法展足,甚至不得不起用張繡和劉備這樣的二級代理用來制衡荊州本土士族。

    天底下哪有這么坑的外甥!

    不過,歷史上雖沒有記載蔡瑁和張允最終的結局,但劉琦認為他們并沒有得到善終,畢竟針對蔡瑁和張允二人,曹丕曾作出了:“無不烹菹夷滅,為百世戮試。”的評語。

    并將他二人與吳匡,張璋,審配,郭圖等人并列,針對另外四個人的可悲下場和曹丕對他們的態度,蔡瑁和張允的下場應該好不到哪去。

    眼下劉表要將張允召來,劉琦自然是不愿意的。

    但劉琦并不可以直接說張允是佞邪之人,畢竟現在的張允還并沒有做出什么不堪之事,在沒有實質證據下侮辱自己的表兄弟,也容易讓劉表對自己產生誤會,覺得劉琦沒有胸襟氣度。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由自己直接來掌控這個表兄的命運。

    “父親找表兄來荊州甚好,若是宗親聯盟事成,孩兒便替父親率兵北進,屆時身邊還真就需要些得力之人……表兄頗有將才,不妨就讓他留在孩兒身邊,我等兄弟平日里也好有個照應。”

    劉表聽了劉琦的話,還以為他是想求張允為臂助,非常高興。

    其實劉琦是想把張允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

    “此事易爾,待賢甥至襄陽后,便卓他歸于汝之麾下,助汝一臂之力。”

    “多謝父親。”

    劉表說完自己想要招攬的人后,又道:“吾兒,為父遍查宗室子弟,又琢磨了山陽郡舊識,也就琢磨出了十名可用之士,然實在太少,不知汝可認識什么能人可以舉薦于為父?”

    劉琦聞言笑了。

    他在巨野縣當任職這幾年,其實還真就不少認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