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374章 真相大白(上)
  二月初三,廣州府。

  景泰年間,明廷憂心于兩廣地區"民亂"不斷的緣故,故而設立兩廣總督一職,其駐地分別設在廣西梧州府及廣東廣州府。

  作為兩廣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兩廣總督胡應臺可謂是位高權重,身份尊貴。

  年關之前,天子朱由校有感于大明內憂外患皆被解除,故而準備解決東南沿海地區的隱患。

  自福建總兵俞咨皋亡故之后,接受朝廷招安的"海賊王"鄭芝龍愈發桀驁不馴,更是將朝廷派駐在其船隊的"監軍"盡數驅逐,幾乎毫不掩飾心中的野心。

  為了能將這個隱患徹底解決,也為了將"海上貿易"收歸國有,朱由校開始著手準備東南戰事,并準備抽調登萊水師,及廣東水師。

  就在戰事一觸即發的時候,戶部尚書畢自嚴及兵部尚書孫承宗聯名上奏,聲稱國庫空虛,軍隊人困馬乏,奏請暫緩興兵。

  深思熟慮之后,朱由校同意了戶部尚書畢自嚴及兵部尚書孫承宗的請求,將興兵的念頭擱置,但依舊授意兩廣總督胡應臺整飭海防,提督水師軍務,以防不靖。

  接到旨意的兩廣總督為了能夠貫徹朱由校的旨意,特意于廣西梧州府動身,親自坐鎮廣州府,負責水師操練的一切事務。

  ...

  ...

  "總督大人在哪!"

  府衙外一聲突如其來的急切聲打斷了兩廣總督胡應臺的假寐,使其下意識的睜開了眼睛,臉上涌現了一抹不悅之色。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精力愈發不濟,這段時間又一直撲在廣東水師的事上,著實身心俱疲,夜里也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剛剛他用過午飯之后,好不容易才萌發了些許睡意,只是不待其入睡,便被這突如其來的急切聲喚醒。

  "何人無故喧囂!"

  緩緩自床榻上起身,胡應臺隨意整理了一番身上有些凌亂的衣衫,有些不滿的朝著房門外喚道。

  聽到房中傳出了動靜,緊閉的房門很快便被人緩緩推開,一名幕僚模樣的中年人在幾名差役的簇擁下,匆匆闖了進來。

  "何事這般毛毛躁躁的.."

  見得來人的面容之后,兩廣總督胡應臺臉上的不耐之色稍稍緩解,但依舊沒好氣的嘟囔道。

  面前這中年人"追隨"他多年,一向盡心盡力為其出謀劃策,平素為人也是循規蹈矩,從未出過岔子,怎地今日卻是這般毛躁?

  "大人,出事了。"

  迎著胡應臺有些不滿的眼神,中年幕僚急匆匆的自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雙手呈遞給身前的文官,同時聲音顫抖的說道。

  聞言,胡應臺心中便是咯噔一聲,他與面前這"幕僚"共事多年,就算他升任兩廣總督之時,中年幕僚也沒有這般"驚惶"過。

  "廣西巡撫王德尊大人的親筆書信..."

  興許是瞧出了胡應臺臉上的狐疑之色,中年幕僚忙是開口解釋道,但其臉上的驚慌之色卻是愈發嚴重。

  "嗯?"

  此話一出,胡應臺心中便是涌現了些許不安,眉眼之間殘存的些許不滿也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雖然他與廣西巡撫王德尊名義上是"上下級"的關系,但他卻并不過問廣西境內的具體事務,私底下也沒有任何往來。

  這廣西巡撫王德尊,好端端的給自己寫信干什么?

  有些狐疑的瞧了瞧面前魂不守舍的幕僚,胡應臺緩緩拆開了手中的書信,一目十行的瞧著。

  "放肆!"

  "這幫亂臣賊子,好大的膽子!"

  前后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兩廣總督胡應臺便是臉色大變,歇斯底里的咆哮聲于臥房中響起。

  "大人息怒.."

  見胡應臺好似已然知曉了發生在廣西境內的"亂象",中年幕僚不由得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勸解道。

  "你什么時候知曉此事的!"

  盛怒之下的胡應臺幾乎失去了理智,一雙閃爍著殺意的眸子死死的盯著身前的幕僚,嚇得其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大人明鑒吶,小人是剛剛見送信的差役神色有些不對,仔細詢問之下,方才知曉,豈敢瞞而不報!"

  面對著盛氣凌人的兩廣總督,中年幕僚不敢有半點遲疑,急不可耐的出聲解釋。

  "哼!"

  也許是相信了面前幕僚的說辭,也許是知曉眼下不是計較這等"微末小事"的時候,胡應臺冷哼一聲過后,便不再理會跪在地上的中年幕僚。

  其中詳情,他日后自會一查到底,但眼下最為關鍵的,卻是即刻將廣西境內的"禍亂"解決。

  信中,廣西巡撫王德尊詳細的向他講述了眼下正發生在潯州的"民亂",并將其來龍去脈一并告知。

  身為世襲罔替的靖江王,朱履祐卻是無視朝廷律法,私自與官員結交,并且設法將自己的"老丈人"捧上了潯州知州的位置,繼而征收朝廷曾免去的一成賦稅。

  正因如此,不堪重負的的當地百姓們方才揭竿起義,與百十年前的"前輩們"一樣,躲藏在大藤峽之中,與官兵對峙。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竟是靖江王朱履祐想要額外收取賦稅,繼而賄賂府中的宗人,為其世子鋪路。

  因為靖江王府中還有一名叫做"玉哥"的宗室,其雖然無名無分,卻是上一任靖江王的嫡孫,名正言順的"靖江王"繼承人。

  "荒唐,當真是荒唐!"

  "滑天下之大稽!"

  兩廣總督越想越氣,只覺得此等"鬧劇"就算放眼歷朝歷代也不多見,因為覺得"得位不正",宗室藩王便有了賄賂府中宗室,為自己世子鋪路的念頭。

  為了賄賂這些本就身價斐然的"親戚們",靖江王朱履祐便將主意打到了朝廷的賦稅之上,繼而自導自演了一場鬧劇,成功逼得當地百姓揭竿起義。

  "來人,即刻將此事快馬報予朝廷知曉,并傳令廣東總兵率兵與本官共同進駐廣西潯州府。"

  又過了約莫半柱香的功夫,胡應臺終是逐漸恢復了理智,開始著手處理起眼下的亂局。

  雖然心中對于靖江王萬分鄙夷,對于潯州大藤峽當地的瑤人無比同情,但終究"社稷為重",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平定民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