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338章 英烈祠(下)
  "吾皇圣明.."

  不知過了多久,兵部尚書孫承宗的長嘆聲于閣中悠悠響起,神色復雜無比。

  如若不是親眼所見,他斷然不會相信,在大明兩百余年的國祚中,朝廷竟是從未大規模為陣亡士卒修建過"忠烈祠"。

  作為主管天下兵馬大權的兵部尚書,孫承宗覺得自己有些失責,有些對不起那些默默戰死在戰場的大明兒郎。

  "若是二位覺得沒有不妥之處,我等便攜手進宮面圣吧,宮中王公公已是派人來催了數次.."

  見得兵部尚書一臉激動之色,徐光啟原本有些緊繃的心弦終是徹底放松下來。

  大明雖然也曾為有功將士修建過"忠烈祠",但多以祠堂的形式存在,一般也都是由地方官府出資,自行營造。

  但依著天子的意思是,在遼東薩爾滸,赫圖阿拉,陜北榆林這等戰場故地,修建八角廳,將陣亡將士的名諱盡皆記載。

  自建州女真于赫圖阿拉崛起之后,大明在遼東陣亡的將士不計其數,即便是粗略估計,也得有二三十萬。

  如此浩大的工程,莫說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先例,縱然是有些先例,對于新晉的禮部尚書徐光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故而在過去的幾天中,他除卻翻閱典籍,尋找歷朝歷代關于"忠烈祠"的記載之外便是與兵部尚書孫承宗核查兵冊。

  現如今,總算是有了些許成果。

  "如此甚好,進宮面圣.."

  聞言,孫承宗便是不假思索的說道,不待身旁的老搭檔有所反應,便是急匆匆的朝著外間走去。

  "景會兄?"望著仍是遲遲沒有起身的戶部尚書,徐光啟心中不由得咯噔一聲,略微遲疑的輕語道。

  同為朱由校倚重的心腹之一,他雖然不似孫承宗,畢自嚴等人于朝野上存在感那么強,但也知曉如今大明所面臨的種種困局。

  主持修建忠烈祠所面臨最大的困難,既不是"無先例可尋";也不是核查陣亡將士的名冊,而是銀錢。

  若是沒有足夠的銀兩,縱然他將一切章程議好,兵部將陣亡將士名單編排成冊,工部將營建"英烈祠"所需銀兩核查出來,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毫無意義。

  "南直隸那邊倒是新解來了一批銀兩,應當夠修建忠烈祠所需了.."

  少許的沉默過后,一襲紅袍的戶部尚書畢自嚴終是緩過了神,微微搖了搖頭,在徐光啟有些驚喜的眼神中說道。

  有了畢自嚴的這句話,修建"忠烈祠"這事便是板上釘釘,并且自己作為營建"忠烈祠"的話事人,十有八九會被記載入史書之中。

  后世之人無論是從書中了解到此事,亦或者親眼得見"忠烈祠",都繞不開自己的名字。

  從某個角度來說,畢自嚴這寥寥一句,足以令其"流芳百世"。

  "別讓皇爺久等了,我等先行進宮面圣。"

  興許是猜出了徐光啟心中的想法,還不待其開口致謝,畢自嚴便是微微擺手,聲音頗為苦澀的說道。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在過去的幾年中,大明真可謂是"內憂外患"不斷,不但遼東建州女真及漠南草原的蒙古韃子虎視眈眈之外,就連西南土司,海外夷人都是不甘寂寞,甚至陜北還鬧出過多次"民亂"。

  如若不是天子運籌帷幄,通過改革吏治以及整頓漕運,令得大明枯竭的財政煥發了些許生機,并在宗室手中獲得了不菲的"支持"的話,只怕大明早已不堪重負。

  就前些天,天子居然還要自登萊及天津派遣水師,準備將"野心勃勃"的福建副總兵鄭芝龍緝拿歸案。

  幸得司禮監秉筆王太監據理力爭,這才令得天子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消息傳出之后,畢自嚴著實松了一口氣。

  要知曉,大明雖是以武立國,但國庫收入多以"農稅"為主,直至當今天子繼位,方才憑借著雷霆手段,強行于南直隸推行"商稅",并設立稅課司。

  饒是如此,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杯水車薪",畢竟大明吏治積弊多年,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地方官服去執行。

  偏偏南直隸自古以來便是富商豪紳的"地盤",縱然由應天巡撫,漕運總督這等天子心腹重臣坐鎮,短時間內也難以見效。

  真正令得大明財政起死回生,以至于令朝廷有能力負擔大軍開支,還是仰仗著昔日"海賊王"李旦投誠大明之后,所貢獻的那支橫行東南亞海域的船隊及其背后的龐大貿易網。

  可偏偏"海賊王"李旦投誠的時候,正值紅夷人剛剛于澎湖兵敗,大明國內又忙于平定遼東,朱由校實在沒有多余的精力兼顧東南沿岸。

  故而在福建巡撫南居益的建議上,李旦麾下規模龐大的船隊仍以鄭芝龍執掌,朝廷僅僅派遣"監軍",并不過問具體事由。

  起初的時候,在福建總兵俞咨皋的威壓下,倒也將鄭芝龍心中的野心盡數泯滅。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鄭芝龍對于麾下船隊的掌控力越來越強,心中的不安分也是越來越濃。

  尤其是福建總兵俞咨皋病故之后,鄭芝龍更是將心中的野心毫不掩飾的展露出來,非但將南居益派遣的"監軍"驅逐,更是終日里宿在戰船之上。

  此番形勢下,畢自嚴實在不敢繼續指望那鄭芝龍繼續為朝廷效力,故而對于國庫中每一筆收入都看得極重。

  起初的時候,他本打算將南直隸這筆新解過來的銀兩用作明年的"軍費"亦或者撥給陜北。

  畢竟陜北民亂雖是解決,但仍有不少百姓食不果腹,尤其是眼下年關將至,若是不妥善結局,是會出大亂子的。

  但眼下"忠烈祠"一出,他也只得將這筆來之不易的款子交到徐光啟的手上,至于陜北的問題,還要另想辦法。

  想到這里,畢自嚴的眼眸深處便是涌現了一抹愁色,步伐也是變得有些蹣跚起來。

  若有可能,他真想和天子哭窮,國庫實在是沒錢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