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186章 陜北消息(上)
  七月十四,大同城。

  天色已是大亮,密密麻麻的營帳在大同城外拔地而起,放眼望去,無數面明黃色的日月軍旗于空中飛舞,旌旗獵獵。

  不時便有一隊隊明軍崗哨自延綿不絕的營帳中疾馳而出,朝著茫茫草原的深處而去,像是職責在身。

  除了城外厲兵秣馬之外,歸化城中的"代王府"也是一片肅殺,身著各色官服的文官以及披甲執刃的武將分列官廳兩側,大明皇帝朱由校目光睥睨的居于上首,身前跪著一名驛卒。

  "陜北有災民反了?"

  "還未。"

  聽到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上首的大明皇帝朱由校肉眼可見的松了一口氣,但緊接著又忙追問:"可是災民鬧事了?"

  "回稟陛下,三邊總督孫傳庭急奏,延綏等地軍戶積弊多年,恭順侯吳汝胤手段頗為激進,險些鬧出嘩變。"

  "恰逢陜北遭災,百姓苦不堪言,總督大人恐遭有心之人趁機發難,特快馬報于朝廷知曉。"

  嘩!

  一語作罷,本是鴉雀無聲的官廳內頓時響起了竊竊私語聲,不少人都是面露驚恐之色,胸口不住的起伏,下意識的看向上首的大明天子。

  自當今大明天子繼位以來,日漸崩壞的遼鎮局勢便是得到了妥善的解決,就連與大明彼此對峙了兩百余年的蒙古人也是日漸衰敗,大明一副中興之象。

  但與"中興之象"形成強烈對比的,卻是大明內部接連不斷的"內亂"與災禍。

  天子剛剛即位,遠在西南邊陲的四川土司奢崇明便是揭竿起義,自號"梁王",攻城掠地,風頭一時無兩。

  天啟二年,山東白蓮教首徐鴻儒也是聚眾擁兵造反,試圖推翻大明的江山,其背后甚至還有大明勛貴與宗室藩王的影子。

  此后數年的時間里,云南土司與貴州土司也是鬧出了不小的亂子,雖然皆是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但也暴露出了些許隱患。

  如若說云貴川等地的土司本就不服王法,那么爆發在陜北地區的一系列災禍便是給大明朝臣徹底敲響了警鐘。

  攘外必先安內。

  若是陜北的一系列問題始終得不到妥善的解決,茍延殘喘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說不定便會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下去吧。"

  在官廳眾人的注視中,有些失魂落魄的朱由校揮了揮手,示意身前的驛卒退下。

  西安府距離此地兩千里有余,算算時間,即便是這些驛卒星夜兼程的趕路,也要用去將近十天的工夫。

  如此說來,豈不是在孫傳庭上奏朝廷,請求朝廷調糧賑災沒幾天后,便發生了"軍隊嘩變"的禍事。

  想到這里,朱由校的心情愈發沉重。

  眼下已是七月了,歷史上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就是在這個時候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并且在接下來的數年里愈演愈烈,達到巔峰,最終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萬沒想到,任憑自己百般"補救",終是未能完全改變歷史的軌跡,這陜北的"人禍"仍是不可避免的展露了苗頭。

  依著"后世"的經驗來看,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當于今年八月展露"苗頭",最終在明年三月的時候,由一名叫做"王二"的白水縣農民掀起了"農民起義"的開端,點點星火終成燎原之勢。

  眼下聽得恭順侯整頓軍戶手段頗為激進,險些導致軍隊嘩變的消息,朱由校的心中也是不免生出了一絲悔意。

  本想趁著延綏"空虛"的當口,徹底解決持續了多年的舊疾,卻不曾想眼下恐有"弄巧成拙"之嫌。

  整頓軍戶,無外乎核查兵冊,裁減兵員等手段,自然而然便會產生些許矛盾。

  若是放在尋常年景以及其他地方自然無礙,但偏偏眼下陜北遭災,朝廷還著手整頓軍戶,裁減兵員,自是會激起"民怨"。

  一念至此,朱由校的心情便是愈發沉重,恨不得即刻領兵回京乃至于親臨陜北,妥善解決此事。

  本來還打算趁著蒙古大汗敗逃察罕浩特的當口,派遣重兵出兵,駐守草原上的歸化城,如今看來怕是事與愿違了。

  大明天子的朱由校臉上露出了與往日陣地自若完全不同的失魂模樣,官廳中的文武官員也是屏氣凝神,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恭順侯吳汝胤那可是被天子寄予了厚望的勛貴,延綏巡撫陳奇喻也是"廷議"推舉出來的人選。

  誰敢輕易點評二人的得失。

  "來人,傳朕的命令,大軍明日啟程回京。"

  沉吟了半晌,朱由校輕輕一嘆,朗聲下令。

  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敗逃察罕浩特,這漠南草原上的秩序已是被隱隱打破,自己卻不能"趁虛而入",實在是有些可惜,但相比較茍延殘喘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無疑是維護帝國內部更加重要。

  至于那敗逃至察罕浩特的林丹巴圖爾以及不知所蹤的皇太極,只能日后找機會再收拾他們了。

  "是,陛下。"

  頓時,官廳中響起了整齊劃一的附和聲,提心吊膽多時的兵部尚書孫承宗和老將戚金也是下意識的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的松了一口氣。

  自天啟五年開始,陜北大地便是連年遭災,百姓們苦不堪言,甚至一度出現"瘟疫"這等駭人聽聞的災禍。

  如若不是朝廷賑災及時,兼之有天子遠籌帷幄,這陜北怕是早就亂起來了。

  早在天子御駕親征之前,便是著手處理過陜北的奏本,征調周邊幾省的糧食馳援陜北,但卻不曾想"軍鎮"又有禍端。

  能被孫傳庭親自過問,并且快馬報于朝廷知曉,只怕形勢會比眾人想象中更加嚴峻。

  他們還真怕天子"熟視無睹",一門心思只想著剿滅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女真人。

  好在當今天子比他們想象的更加沉穩,深知"孰輕孰重"。

  無視了周邊心思各異的眾位臣子,大明天子朱由校不由自主的看向陜北的方向,眼神中充斥著毫不掩飾的擔憂之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