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155章 慌亂
  巳時三刻,大雨滂沱。

  許是因為雨勢過大,上好蘇州方磚鋪成的官道上已是隱隱有些積水,將幾位正在疾步而行的六部堂官們的褲腿浸濕,但幾位部堂們卻是全無往日的端莊和穩定,一臉的焦急之色。

  年紀最長的刑部尚書喬允升甚至為了能走的快些,直接用手提著有些寬大的袍服,樣子頗為狼狽。

  乾清宮位于內廷,距離文淵閣不遠不近,約莫盞茶的功夫,一行人便是匆匆趕到乾清宮門前,身上的衣衫已然完全濕透,一副落湯雞模樣。

  深吸了一口氣,從身后氣喘吁吁的內侍手中接過一塊絲巾,簡單的擦拭了一下臉上的雨水,勉強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衫,幾位部堂便是踩在濕漉漉的白玉階上,朝著緊閉的乾清宮而去。

  "臣,孫承宗,畢自嚴,喬允升,徐光啟...見過皇爺。"

  雖然外間暴雨傾盆,但乾清宮暖閣卻是一片暖意,但不知為何,廳中并未掌燈,光線倒是有些暗沉。

  借著不時一閃而過的驚雷,倒是能夠瞧清案牘之后正端坐著一名身材有些消瘦的少年,此時正微瞇著眼睛,像是若有所思。

  "不必整那些虛禮了。"

  案牘之后的天子好似有些恍惚,聽得耳畔旁傳來的聲音,方才后知后覺般擺了擺手:"賜座吧。"

  他依稀記得,帝國局勢上一次這般緊張的時候,還是女真老酋努爾哈赤聯合科爾沁部,舍棄了遼西走廊,翻越燕山山脈,傾巢而出,兵臨薊鎮的那次。

  彼時的大明朝廷為之一顫,除卻朱由校還算鎮定之外,其余文武皆是驚駭莫名,生怕重蹈嘉靖年間被蒙古人兵臨城下的覆轍。

  "皇爺,大同局勢危急.."

  拱手行禮之后,身為帝師的兵部尚書孫承宗徑自起身,抬頭凝目看向案牘之后的天子。

  他身為兵部尚書,掌管天下兵馬,此時竟有些一籌莫展之感,很是茫然無措。

  薊鎮兵馬要護持京畿之地,宣府兵馬又要防備其余蒙古部落,山東官兵不堪大用,唯一還算精銳的登萊軍又遠在遼東尚未回返。

  南直隸大營雖披甲十萬,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遑論真的抽調南方兵馬北上,又有可能造成南方動蕩。

  大明兩京十三省,一多半的賦稅都是來自于南直隸,尤其天子剛剛準備推行商稅,士紳富商反應不一,更是需要大軍坐鎮,定然不可輕動。

  "朕也知曉。"

  "幾位愛卿,可有良策。"

  聽得兵部尚書所言,案牘之后的天子面露倦容,有些疲憊的揮舞了一下手臂,朗聲看向眼前的諸位臣工。

  "臣等,無能。"

  彼此對視了一眼,幾名臣工面露愧色,不約而同的跪倒在地,聲音中帶著一絲悲切,隱隱有些顫抖。

  "朕欲親征。"

  案牘之后的天子對于眼前臣子的反應沒有半點意外,只是無畏的點了點頭,便是朗聲說道。

  言罷,便是扭頭看向一旁沉默不語的司禮監秉筆。

  暖閣中的幾位眾臣聞言連忙抬頭,臉上滿是驚駭之色,時隔數年,天子又要親征平亂?

  天啟二年,山東白蓮教首徐鴻儒聚眾起義,自稱中興福烈帝,攻城掠地,聲勢浩大,引得天下大震。

  消息傳來,繼位不過兩年有余的天子"力排眾議",領著還未名聲大噪的京營士卒出京,前往山東平亂。

  后續雖然鬧出"東林逼宮","信王監國"等鬧劇,等總的來說還算有驚無險,天子也借此事,順理成章的將"東林黨"盡數趕出了中樞之外,穩固皇權。

  眼下天子竟是打算"舊事重提",再度領兵平亂。

  "陛下,三思而后行..."

  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兵部尚書孫承宗便是有些苦澀的開口,聲音比剛才還要悲切。

  眼下京師附近已是無兵可調,僅有京師西山尚有五萬京營坐鎮皇城,護持中樞。

  天子若是要出京平亂,唯一的"依仗"便是這五萬京營兒郎。

  雖然眼下朝野局勢比天啟二年強上不少,朝中沒有了"拖后腿"的東林,盡是朱由校一手提拔的帝黨,但面對的敵人也是天差地別。

  徐鴻儒雖然號稱擁兵十萬,但除卻其麾下死忠信徒之外,余下皆是些衣衫襤褸的流民,戰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眼下大同城外乃是由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親自率領的蒙古精銳,戰力比之昔年的女真鐵騎也是不遑多讓。

  "朕意已決,不必在勸了。"

  未等孫承宗將話說完,案牘之后的天子便是伸手將其打斷,不容置疑的話語于暖閣中驟然響起,引得廳中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聽得此話,始終沉默不語的司禮監秉筆也是微不可查的輕嘆了口氣,無奈的搖了搖頭。

  雖然早就知曉天子有出京平亂的念頭,但那不過是主仆二人私下的"閑話",可眼下天子卻是當著幾位部堂"直抒胸臆",這便是要定下來了。

  "事出突然,加之次輔離任,也來不及冊封燃兒為太子了。"

  "朕出京之后,幾位臣工可代行內閣之責,大小事務可自行商議處理。"

  見得面前幾位臣子欲言又止,案牘之后的天子微微一笑,像是猜到了他們的心事一般,自顧自己的交代起"后事"。

  與上次孑然一身不同,眼下他膝下有皇長子朱慈燃,也算后繼有人,兼之朝野"東林盡去",可謂沒有了后顧之憂。

  "陛下,臣請隨行。"

  沒有任何的猶豫,兵部尚書孫承宗便是不假思索的說道,他知曉勸說不動面前的天子,索性換了個方向。

  "唔..也好。"

  沉吟了少許,案牘之后的朱由校輕輕頷首,終究是與大明對峙了兩百余年的蒙古人,面對的又是一代梟雄蒙古巴圖爾,有老成持重的兵部尚書隨行,也更有把握一些。

  "將南京兵部尚書王在晉,戶部尚書楊鏈召回京師。"

  正當所有人心情沉重的時候,靜謐無聲的暖閣內再度響起了朱由校有些清冷的聲音。

  抬頭望去,發現天子此時正眉頭緊鎖,沖著南京的方向失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