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127章 其心必異
  "陛下,遼東經略那邊還等著您的旨意。"

  "女真大妃布木布泰及一眾努爾哈赤后妃呈女真國璽請降,另外還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乞降,這些人該如何安置.."

  猶豫了片刻,兵部尚書孫承宗的臉上露出了一抹復雜的神色,主動上前一步,頗有些小心翼翼的說道。

  雖然那布木布泰年僅十三,不過是還未曾及笄的少女,但其卻是實打實的"女真大妃",算是此役諸多"俘虜"中身份最為貴重之人,忽視不得。

  雖然不清楚皇太極逃亡的時候,為何沒有將布木布泰等人帶上,但此役的"收獲"完全不亞于昔年涼國公藍玉北征捕魚兒海那一次。

  聽到此話,諸如內閣首輔周嘉謨,次輔朱國楨,通政司左通政等一眾老臣臉上都是露出了"戲謔"的笑容,一臉好奇的看向案牘之后的天子。

  當今天子雖然繼位不過六年有余,但所作所為已然堪稱一代明君,尤其是武德充沛,唯一值得詬病的便是"寡人之疾",曾先后將皇太極福晉哲哲以及努爾哈赤后妃阿巴亥收入后宮。

  不過在朱由校的"文治武功"面前,這些許的瑕疵便是不值一提,縱然是最為嚴苛的巡察御史們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苛責"天子。

  畢竟昔年太祖于南京建國稱帝之后,便曾將元庭后妃收入宮中,同時宮中還有來自蒙古,朝鮮的后妃。

  當今天子如此之舉,若是放在"亂世",便是無道昏君,貪圖女色;但現如今大明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天子如此之舉便是"遵循祖制",算不得什么大事。

  聽說哲哲和阿巴亥在宮中也頗為"受寵",地位僅次于純良二妃,如今這新的"女真大妃"也被俘獲,還是哲哲的親侄女。

  放眼整個大明,能夠"擁有"女真大妃的也唯有面前的天子。

  也不知天子會不會像他們推測的那般,將布木布泰收入后宮,成就一番"姑侄"共侍一夫的佳話。

  一念至此,首輔周嘉謨臉上的笑容更甚,還不忘朝著一旁面色復雜的兵部尚書挑了挑眉,暖閣中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也瞬間變得緩和起來。

  "布木布泰等女眷押送京師。"

  "賊寇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負隅頑抗,死于亂軍之中。"

  沉默了少許,案牘之后的朱由校突然神色一凜,聲音十分嚴肅的沖著一臉不知所措的孫承宗吩咐道。

  朱由校這般態度,令得暖閣中所有大臣都是意想不到,尤其是周嘉謨等老臣,臉上的笑容更是一僵,不可置信的看向案牘后的天子。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朕若是饒過他們,如何對得起這些年于遼東無辜枉死的軍民。"

  迎著暖閣中眾臣一眾不解的眼神,案牘后的天子微皺著眉頭,斬釘截鐵的說道,從始至終,他就沒打算放過這些女真韃子。

  原本的歷史上,睿親王多爾袞可謂是滿清入關的"總指揮",也正是在他的授意下,滿清才下達了所謂的"剃頭令",將屠刀對準了大明億萬子民,其弟多鐸更是制造"揚州十日"的始作俑者。

  "大伴,沒有聽到朕的話嗎,還不去辦?"

  見得暖閣眾臣鴉雀無聲,朱由校不由得微微側身,有些不滿的沖著身旁的王安吩咐了一句。

  在場的這些臣子雖然在某些時候會與他產生一些政見上的分歧,但無一例外的皆是他的肱股之臣,倒是不好叱責。

  身后的王安則是不同,說話間也不用有那么多顧慮。

  "皇爺放心,奴婢知曉。"

  見得朱由校語氣不善,一旁的司禮監秉筆連忙躬身應是,隨后頭也不回的朝著乾清宮外間走去。

  ...

  ...

  待到乾清宮暖閣人去樓空,司禮監秉筆去而復返的時候,大明天子朱由校已是埋頭處理起手中的奏本。

  雖然赫圖阿拉已然平定,女真建奴也是損失慘重,但遼東的事務還遠不止于此,不提已然逃竄至蒙古草原的皇太極,光是遼東的善后便是一個大問題。

  與遼東隔江相望的朝鮮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雖然登萊巡撫領著東江軍和登萊軍早早趕至朝鮮半島,并且向朝鮮君臣傳達了他的旨意,但是他還沒有想好究竟該如何處置朝鮮這個"墻頭草"。

  除此之外,宣大總督楊肇基此前也有奏本呈遞,本是被女真人逼得一路逃竄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因為在察罕浩特城下擊潰了女真主力,開始變得蠢蠢欲動。

  非但順勢將察哈爾部的領地擴大了兩倍有余,更是再度入主歸化城,前段時間甚至曾經領兵出現在長城之外,其深意不言而喻。

  雖然建州女真這頭猛虎被大明擊斃,但林丹巴圖爾這頭餓狼卻又蠢蠢欲動,隨時準備興風作浪。

  而且原本爭執不斷的右翼蒙古也因為林丹巴圖爾的強勢介入開始變得"鐵板一塊",盡數臣服了這位蒙古大汗。

  一時間,林丹巴圖爾的威名幾乎是達到了這數十年間,歷任蒙古大汗的巔峰,就連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都是遣使來見。

  唯一令得朱由校頗為欣慰的便是前些時日先行出京趕赴陜北整飭延綏鎮的恭順侯吳汝胤與延綏巡撫陳奇瑜進展頗為順利,已是將軍中多年的"舊疾"逐漸查清,并且著手開始清除。

  甘肅鎮和寧夏鎮也是相安無事,無事發生,三邊總督崔景榮也正在與孫傳庭交接手中的事物,雖然朱由校還沒有為此召開廷議,但是包括首輔周嘉謨在內的朝臣,都是默認了孫傳庭便是下一任三邊總督的事實。

  "還是不能懈怠吶。"

  輕輕的低喃了一句,朱由校便是將手中的奏本放置一旁,再度拿了一本新的奏本開始翻閱起來。

  不出例外,又是一本關于遼東的。

  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則是貼心的為朱由校遞過了一杯熱茶,隨后便是默不作聲的立于身后,只是偶爾其目光會不會自主的看向東北方向。

  賊酋皇太極還茍活于世,終究是個隱患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