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1102章 權宜之計
  赫圖阿拉有些狹窄的城樓上,一身甲胄的皇太極在眾人的簇擁下,眼神陰冷的盯著前方天際線上緩緩出現的明軍。

  雖然知曉以熊廷弼的為人,定然不會給他們喘息之機,但是皇太極也沒有料到,不過簡單休整了一日,官兵便是再度朝著赫圖阿拉發起攻勢。

  "大汗,怎么辦?"

  隨著距離越來越近,濟爾哈朗的臉色也是越來越難看,這一次官兵竟然舍棄了"步卒",直接派出了"關寧鐵騎",莫不是打算直接掀起決戰嗎?

  想到這里,濟爾哈朗本就粗重的呼吸便是愈加急促,眼下大金最需要的就是時間,能拖得越久越好,若是熊廷弼于今日提前發起決戰,那他們此前做的一切謀劃,都是一場笑談...

  "無妨,讓阿敏領著鑲黃旗和正黃旗將這些驅散,不要讓他們靠近赫圖阿拉城下。"

  仔細觀瞧了片刻,城樓上的皇太極長舒了一口氣,陰沉的臉色也是舒展了幾分,遠方騎兵的人數滿打滿算也不過幾千人,想來是以"試探"為主。

  聽得此話,一旁的濟爾哈朗連忙頷首,隨后便是忙不迭的朝著城樓下走去,唯恐動作慢了片刻,便會令得前方的官兵殺至赫圖阿拉城下,瞬間探明虛實。

  "鰲拜,事情進展如何了?"

  沉默了少許,身材消瘦了不少的皇太極將目光從逐漸遠去的濟爾哈朗的身上收了回來,轉而看向身旁瞧上去有些青澀,但身材卻是魁梧的有些嚇人的年輕韃子。

  時局崩壞至此,往日里的一些所謂"心腹",皇太極都是不太敢輕易相信,但僅憑濟爾哈朗,范文程,豪格等寥寥幾人又有些強人所難,故而皇太極便是自大金開國元勛的后代中選擇了一批年輕人,充任為自己的侍衛。

  例如身旁這名壯碩如牛的年輕人,其叔父乃是被努爾哈赤稱為"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出身鑲黃旗,算是"根紅苗正"的大汗親衛。

  "大汗,豪格貝勒已經按照您的吩咐,領著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勇士們先行一步,隨行的還有他們的家眷。"

  "只是時間有限,加之婦孺老幼極大的拖累了行軍的步伐,怕是此時還沒有抵達漠南草原。"

  聽得皇太極問詢,一旁身材魁梧的鰲拜自臉上涌現一抹激動,連忙上前一步,沖著面前的皇太極說道。

  大金開國五大臣,膝下各有子侄無數,但唯有他鰲拜被大汗皇太極一眼挑中,親自帶在身邊,更是對其面授機宜,將"北狩"蒙古這樣的大事交付于他。

  "太慢了。"

  一語作罷,還不待皇太極有所反應,一旁的范文程便是壓低了聲音,一臉急促的說道:"這樣的速度太慢了,遠處的熊蠻子今日便派出騎兵試探,想必是已然有了懷疑。"

  "依奴才愚見,至多五日的功夫,熊蠻子便會察覺到端倪,繼而發動總攻。"

  "大汗必須早做決斷。"

  腦后留有金錢鼠尾的范文程忠心耿耿的履行著他的職責,為皇太極出謀劃策,即便是曾經威震遼東的龐然大物不日便要坍塌,但是這位"大金第一智囊"依舊沒有放棄大金。

  "確實有些慢了,今日便讓阿拜,德格類他們領著正藍旗和鑲藍旗撤往蒙古,本汗爭取再多拖延幾日。"

  輕輕點了點頭,皇太極一臉凝重的朝著身旁的鰲拜叮囑道,女真八旗的勇士們自不用多說,雖然人心惶惶,但只需要一聲令下,便是會聽命行事。

  唯一的麻煩便是早先被他聚集至赫圖阿拉城中的普通韃子,這些人于遼東生活了多年,多少也是積累了一些感情,不少人都不愿意"背井離鄉",退到蒙古草原上去風吹日曬。

  鰲拜的任務,便是"勸說"這些頑固派,盡快動身,撤往蒙古草原,免得拖累大軍,繼而被明廷發現端倪,一網打盡。

  "大汗放心,奴才知曉。"

  重重的沖著皇太極點了點頭,此時于大金國內聲名不顯的鰲拜自臉上涌現出一抹獰色,雖然皇太極沒有明說,但他卻聽出了言外之意。

  對于一些"頑固派",當有一些非常手段。

  這些老韃子們不過是仗著曾經跟隨努爾哈赤征戰四方,立下了赫赫戰功,便是不將繼位不久的皇太極放在眼中,而且還叫囂要與赫圖阿拉共存亡。

  "行了,下去安排吧。"

  抬頭瞧了瞧天色,知曉遠處的官兵當以試探為主,皇太極便是逐漸放下了心,也不再去觀瞧前方的戰事,便是轉身下了城樓。

  遠處的官兵滿打滿算不過幾千人,若是這樣都能突破阿敏所率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的封鎖,抵達赫圖阿拉城下,皇太極也不打算跑了,早點找個地方抹脖子算了。

  眼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朝鮮官兵猶如喪家之犬,蒙古韃子也是惶惶不可終日,雖然并不指望這些人能夠與赫圖阿拉共存亡,但此時還要靠他們多拖延官兵一些時日,為女真韃子的后撤爭取時間。

  前日深夜,豪格領著鑲白旗和正白旗韃子以及城中一部婦幼趁著赫圖阿拉沉浸在"戰敗"的絕望的氣氛當中的時候,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并未引起這些駐扎在城外的朝鮮官兵和蒙古韃子的注意。

  即便是有些聰明人聽到了深夜之中鬧出的一些動靜,想必也不敢大聲喧嘩,畢竟他這位女真大汗還在赫圖阿拉坐鎮,而且女真賴以建國的兩黃旗和兩紅旗就駐扎在外側。

  皇太極這幾日要做的便是不斷的刷一刷"存在感",穩住這些朝鮮官兵和蒙古韃子的士氣,盡量在明軍發現之前,多轉移一些"兵力"。

  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因為兩黃旗和兩紅旗相對而言,太過于"礙眼",隨便一支消失,便會迅速引起熊蠻子乃至城外聯軍的警覺。

  雖然知曉此計不過是權宜之計,定然瞞不過熊蠻子的那雙火眼,但為了盡可能的保存一些大金的"國力",皇太極還是打算賭上一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