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732章 風波又起
  見到堂下的楊肇基信誓旦旦,近些天一直有些焦慮的朱由校也不由得放下心來,暗暗點了點頭,估摸著他真是有些杞人憂天,被今年開春以來,一系列的變故弄得有些"草木皆兵"。

  "既然愛卿有把握,朕也就放心了。"

  按理來說,似楊肇基這等地方總督回京一趟,至少也要多待些日子,一是方便述職,二也是方便休整些日子。

  但如今形勢不比尋常,他也需要楊肇基及時趕回宣府坐鎮,免得真的出了什么差池,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興許是聽出了天子的言外之意,楊肇基作勢就要起身向天子請辭,這一次回京面圣雖說有些倉促,但能與天子單獨作對,便已經算是不虛此行了。

  只是還未等到宣大總督起身,便聽到乾清宮暖閣之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令得暖閣中幾人為之側目。

  司禮監秉筆更是走到門前,眉頭微皺,這是哪個不懂規矩的?不知曉天子正與宣大總督單獨奏對嗎。

  片刻之后,經得朱由校頷首同意,司禮監秉筆輕輕推開了暖閣的大門,打算瞧瞧來人姓甚名誰,竟是如此大膽。

  "廠公,遼東急報。"

  來人似乎也沒料到暖閣的大門突然開啟,不由得愣了一下,不過很快便是反應了過來,將手中的信件徑自遞給了面前的王安。

  沒有過多的猶豫,王安一把抓過信件,便是忙不慌的重新回到暖閣之后,將手中的信件遞給了案牘之后的朱由校。

  剛才那名小太監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清晰的傳入了朱由校以及楊肇基二人的耳中,令得二人臉色大變。

  深吸了一口氣,朱由校一把撕開手中的信件,快速的閱讀起來,出乎他的預料,信件上內容并不多,不過寥寥幾十個字。

  其內容嚴格若是在平常看來,也當不起"遼東急報"四個字,更別提直接驚動天子,但是以眼下的形勢來看,卻是格外引人注意。

  "拿給楊卿看看。"

  望著急不可耐的楊肇基,朱由校微微一笑,示意王安將案牘上的信件拿給楊肇基觀閱,此時他倒是有些慶幸提前將楊肇基召回京師,省卻了不少麻煩。

  謝過王安之后,楊肇基便是迫不及待的翻閱起手中的信件,他所鎮守的宣府與大同二鎮與遼鎮互為臂膀,無論哪一方出事,另一方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科爾沁部與建州女真再度聯姻?"

  "蒙古貝勒宰桑-布和將自己的嫡女嫁給了女真四貝勒皇太極為妻?"

  "豎子豈敢!"

  接過奏報之后的楊肇基喃喃自語,臉上滿是不可思議。

  他久在邊鎮任職,對于蒙古人部落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了解遠勝常人,他自是知曉這蒙古貝勒宰桑-布和是何許人也。

  "臣,有罪。"

  話音剛落,楊肇基便是迅速意識到了自己言語中的"漏洞",這蒙古貝勒宰桑-布和雖然只是科爾沁部落中一名平平無奇的貴族,但架不住人家有個好妹妹,名叫博爾濟吉特·額爾德尼琪琪格。

  這個額爾德尼琪琪格也被稱為哲哲,現如今乃是大明宮妃...

  嚴格來說,這宰桑-布和甚至可以說是面前天子的"大舅哥",已然算是皇親國戚,但他剛剛卻是直呼其名,口稱豎子...

  "不礙事,朕與宰桑-布和素未相識,沒有半點關系。"

  見到有些惶恐的楊肇基,案牘之后的朱由校不由得微微一笑,眼神有些深邃,歷史的車輪還是沒有發生改變。

  那個輔佐了"康麻子"一生的孝莊太后還是按照歷史軌跡,比自己的親姐姐海明珠提前幾年,嫁給了皇太極為妻。

  "若是如此來看,恭順侯便不是杞人憂天。"

  "建州女真很有可能驅使科爾沁部,吞并察哈爾部,掠取資源。"

  宣大總督楊肇基迅速的獲取了這則簡短消息背后所蘊藏的戰略意義,臉上便是肅穆,聲音比之剛才也是冷冽了幾分。

  "單憑科爾沁一部,決計不是察哈爾部的對手,女真老酋不可能意識不到,科爾沁部的奧巴也定然不肯為女真人徒做嫁衣。"

  "如此說來,女真人很有可能通過威逼利誘,說動了漠南蒙古諸部落,將這些人聯合到了一起,共同討伐察哈爾部.."

  楊肇基微微閉上了眼睛,于腦海中整理著思緒,說出來的話語也是令得案牘之后的天子以及身旁的司禮監秉筆勃然變色。

  縱然察哈爾部勢大,但也決計不是漠南蒙古諸部落的對手,如若真按照楊肇基所猜想的這般,諸多蒙古部落共同出兵,那聲勢就有些駭人了。

  甚至絲毫不亞于去年,建州女真與科爾沁部聯合出兵,突襲明廷薊鎮那一次,甚至聲勢還在其上。

  "如若蒙古聯軍大舉來犯,宣府和大同,可能守住?"

  沉默了半晌,逐漸從震驚中醒轉過來的朱由校清了清嗓子,有些嚴肅的看向堂下的宣大總督。

  下首的楊肇基聽得此話,仿佛陷入了沉思,遲遲不語,如此沉默了約莫有半柱香的功夫,方才在朱由校有些難看的臉色中,緩緩搖了搖頭:"不敢欺瞞陛下,若是蒙古聯軍大舉來犯,僅憑現如今的人馬,臣沒有十足的把握。"

  草原上的蒙古部落經歷了兩百余年的廝殺與吞并,早已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除了林丹汗的察哈爾部之外,其余諸如內喀爾喀部,科爾沁部也是控弦十萬,遑論還有其余無數小部落隨軍?

  如今宣府之外僅有昔日駐扎的兩萬京營士卒,以及近些年楊肇基重新招募而來的衛所官兵,全都加起來,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五萬人。

  憑這些人,固守些時日自然不是問題,但只怕日久生變,蒙古人繞道,進犯關內,那就比較恐怖了。

  聽得如此言語,朱由校也是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氣,卻是沒料到形勢變換的如此之快,遼鎮乃是重中之重,可大同,宣府卻也是不容有失。

  一時間,登基數年的天子竟是有些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默默立在朱由校身后的司禮監秉筆見狀則是輕輕彎下了身子:"陛下,不若令薊鎮總兵盧象升率軍進京?"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