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揚明 > 第247章 陜西急報
  內閣次輔韓爌離職了。

  就在朱由校南巡歸來的第四天,內閣次輔韓爌便向朱由校遞上了乞骸骨的奏章。

  這次韓爌沒有絲毫僥幸,錢龍錫的下場著實將韓爌給震住了,倘若還不及時將位置給皇爺讓出來,恐怕他的下場不會比錢龍錫好到哪里去。

  與前任首輔劉一燝離任之時引發的轟動不同,韓爌的離職就像一潭死水一般,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韓爌也沒有鬧得人盡皆知,只是在太和門廣場上,沖著皇極殿的方向行了三禮,隨后便邁著有些沉重的步伐離開了他心心念念的紫禁城。

  簡單的收拾了家中財物,韓爌便帶著自己家中的老仆,有些滄桑的離開了北京城。

  ...

  ...

  "韓爌走了?"

  乾清宮暖閣內,朱由校聽著外面傳來的腳步聲,頭也不抬的說道。

  "走了。奴婢親自去送的。"

  王安的聲音,在朱由校耳邊響起。

  聞言,朱由校有些煩悶的將手中的奏本扔掉,起身站了起來。

  "韓爌此人哪里都好,可惜就是身上的烙印太重,可惜了..."

  坦白的說,與前任首輔劉一燝不同,韓爌此人更為靈活一些,對于朱由校的旨意大多數都能夠很好的履行。

  但是韓爌的這種性格也帶了某種弊端,韓爌太容易受身邊人的影響,竟如同前些時日的"逼宮",堂堂內閣次輔居然會被區區四品的錢龍錫說動,隨后近乎被裹挾一般,擅闖乾清宮。

  若是太平時節,韓爌會是朱由校的有力臂助,但是如今明廷看似穩住泰山,實則風雨飄搖。朱由校實在不允許此等性格之人,占據朝堂之首。

  "韓閣老忠心體國,著加封太子少保,令沿途各地官府,好生照料。"

  不管怎么說,韓爌都是堂堂內閣次輔,又是主動離職,為朱由校騰出位置,該有的體面,朱由校還是要給的。

  "皇爺放心,奴婢早已安排妥當。"

  雖然韓爌出京看似頗為寒酸,但實則沿路一途都有人護送。不然僅憑韓爌與幾位老仆,如何能回的了山西老家。

  聽到王安已經安排妥當,朱由校便沒有多言。

  "令如今內閣空虛,令朝臣庭推吧。"

  隨著韓爌去職,如今的內閣便只剩下了何宗彥一名閣臣,這顯然不是朱由校希望看到的。

  好不容易大費周章,將兩位東林大佬踢出了朝堂,不趁著這等關頭,安排自己的心腹,更待何時?

  朱由校需要有人堅定不移的貫徹自己的意志。

  "正好將南京的空缺一并補了吧。"

  朱由校可沒有忘記,他昔日曾在南京城外對于何熊祥的允諾,何熊祥的那一頭白發,以及憔悴的臉龐還歷歷在目。

  由于政治原因,南京城一向是失意政客的養老之所,因此平素罕有朝臣愿意前往南京任職。不過如今的南京軍權已經被朱由校緊緊握在手中,他需要派遣自己的心腹重臣坐鎮南京,從而進一步掌控南直隸。

  就當朱由校與王安談笑的時候,突然有一名小內侍闖入了暖閣內,神色有些慌張。

  一見朱由校便猛地跪在地上,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奏報:"皇爺,陜西急報,固原州地龍翻身。閣老遣奴婢請旨意。"

  僅僅一句話,便令得朱由校的面色不變,臉上的笑容瞬間隱去,一把抓過小內侍奉上的奏報,快速的閱讀起來。

  所謂地龍翻身,便是地震的委婉說法。因為古人無力去抗拒這些災害,故將此類災害神化了。

  不過朱由校如此大反應并不是因為地龍翻身,而是前面的兩個字。

  陜西兩個字極大的刺激了朱由校的神經,這兩個字實在是太敏感了一些。原本的歷史上,陜西先后遭遇地震,干旱等大災,實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們于是選擇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便是自陜西而起。

  農民軍就如星火燎原一般,人數越剿越多,徹底的斷送了明廷最后一絲生機,讓大明這個茍延殘喘的龐然大物徹底亡于內憂外患之中。

  今年才天啟二年,小冰河便提前上演了么?天災逐漸開始登場了。

  "給朕將六部九卿全部叫來。"

  朱由校的臉上閃過一抹急促,如今國內的形勢才剛剛好轉,這賊老天就開始給他上難度了嗎?

  王安自然看出了朱由校臉上的焦急,連忙沖著身后的隨侍宦官們使眼色,令他們快去請人。

  "皇爺,不過是地龍翻身而已,當真如此嚴重嗎?"

  王安盡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靜一些,想借此安撫一下有些暴躁的朱由校。

  他不明白皇爺為何一聽說陜西固原州地龍翻身,便有這么大的反應。

  在國朝的歷史上,這地龍翻身可是再常見不過。

  別的不說,就在今年二月,山東兗州便發生過一次地龍翻身,距離京師也更近一些,可是皇爺并未有任何反應。

  朱由校聽到王安所言并未冷靜下來,反而愈加暴躁。

  他敏銳的察覺到,此次陜西固原的地龍翻身恐怕就是一個信號,一個意味著天災頻發,小冰河正式來臨的信號。

  "大伴,農政在陜西推行的如何了?番薯等物可已經播種下去了?"

  沒有回應王安的問題,朱由校反而提出了與地龍翻身毫不相關的問題。

  不過王安已經習慣了朱由校這有些天馬行空的思維,簡單的思慮了一會,便開口回稟:"陜西諸位王爺的治下,倒是都已經耕種上了番薯,土豆以及玉米等物,不過具體數量未知。除此以外,地方官府雖然也有推行此政,不過效果不大。"

  說到此處,王安的臉上也帶上了一抹苦笑。

  陜西畢竟地處偏遠,與京師路途遙遠。山高皇帝遠,即便是朱由校的命令,也不能得到徹底的執行。

  聽到此處,朱由校的臉上閃過一抹陰霾。

  他此前曾兩次下令給陜西諸王以及陜西各地,令他們推行農政,為的就是將來陜西一旦面臨天災,陜西至少能有足夠的儲備糧。

  如今依著王安所言,恐怕效果不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