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我祖父是朱元璋 > 第319章 一路 1
    正如大明君臣所預料的那般,在經過一場被大明鐵騎三百人的暴揍之后,安南那邊直接擺出了拼命地架勢。

    據在安南的錦衣衛還有內線奏報,安南似乎生怕大明的報復,在第一時間大軍集結于邊境,竟然有十五萬之數。

    且不管這十五人中有多少水分,有多少是臨時拉上戰場的壯丁,但畢竟都是個天文數字。而且,在大軍嚴防死守的同時,安南還施行堅壁清野。

    所有的交通要道都被破壞,水路堵塞。城池村寨的百姓驅往內地,一旦開戰不給明軍留下任何以戰養戰的可能。

    安南如臨大敵一副要和大明拼了的架勢,可在大明的君臣看來,這乃是自廢武功的愚蠢之策。

    試想一下,百姓愿意離開故土嗎?

    正值夏收的季節,離開了家園土地他們以后的日子怎么過?還有那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十五萬大軍,會使得多少百姓骨肉分離?

    明軍還未到,安南已有民怨,民心不在!

    就在安南人頂著一口氣,以為明軍要來的時。大明的千軍萬馬卻異常的平靜,只有一道問詢的詔書翩然而至。

    這讓安南上下很是詫異,大明皇帝居然不派兵來攻?而是問詢此戰的緣由?且言語之中,再沒有以往那種桀驁跋扈的語氣!

    所以瞬間,安南國內本來已經統一的,同心協力抵抗大明的口徑,又在瞬間松動了。

    主和派建議馬上派遣使節前往大明說明情況,就說此戰是三江安撫使陳恭肅自己所為,跟安南朝廷一點關系都沒有。

    甚至還有人說,當攜帶金銀寶物進貢大明,爭取換的大明皇帝的諒解。

    當然也有人說,大明皇帝是色內厲荏,對安南只會恫嚇威脅,不會實際用兵。只要安南給足了大明的面子,讓大明皇帝有個臺階下就好了。

    總之,他們憋著的那股氣,因為大明皇帝的一道詔書,散了!他們本來勉強算齊的心,也再次出現了裂痕。

    所以,安南人在外交上,再次被大明牽著鼻子走。他們以為可以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殊不知這只是大明用來麻痹他們的障眼法。

    就在安南的使者,拼了命往大明京師趕的時候,朱允熥已決意親自去前線勞軍。

    而且,算算日子,對安南動手的時候,正是安南使者在京中等著覲見的日子。

    安南人絕想不到,大明會這么陰險!

    ~~

    時至八月盛夏,朱允熥決意起駕,前去廣西。

    群臣的勸阻很激烈,但所有關于勸阻皇帝不要出京的奏章都留中不發。

    就在八月初四,乾清宮中發出一道很簡單的上諭,“命皇太子監國,南書房王大臣輔之。”

    上諭很簡單,但接下來皇帝所公布的隨駕和留京人員名單,卻很耐人尋味。

    安陸侯吳杰,安遠侯王德,駙馬都尉胡觀,李堅隨駕。

    由于曹國公李景隆率馬布軍三千,用以宿衛。

    總兵官平安,魏國公徐輝祖,駙馬都尉梅殷留守京師。

    除此之外,還有承恩侯趙思禮徹底接管了京城的巡防,而皇帝的母族,鄭國公常升,保國公藍春等人,依舊掌管著城防。

    皇帝是任性的,可以把偌大的國家交給尚未束發的太子,且用宗室王大臣用來輔助。但同時,也杜絕了一切不安的因素。

    八月初六,圣駕從光華門啟程。

    朱允熥沒有選擇走水路,而是執意要走陸路。他太想好好看看自己治下的帝國了,似乎他也許久沒有好好看看這個國家了。

    ~~

    炎炎夏日,車窗外山川河流郁郁蔥蔥。

    鄉下地方,似乎總是比城里要涼快。或許是因為沒有那么多烏央烏央的人,或許是因為沒有那么多車水馬龍,或許是因為沒有那么多喧囂奢靡。

    走在鄉間的田野,迎面而來的是清風送爽。即便真的有些熱意,那也是暖洋洋的,絕不是城里那樣讓人煩躁的。

    馬車,微帶起伏的走在路上。

    鄧平盤腿坐在車轅上,眼神略帶緊張的環視四方。

    馬車旁邊,十幾名騎士也是如臨大敵,一臉戒備。

    如曹國公李景隆,安遠侯王德,還有何廣義等人,更是一只手操控著韁繩,另一手則始終垂在馬鞍掛著的皮囊之中。

    里面,是已經張開機頭的短火銃。

    自不用問,馬車中坐著的就是朱允熥了!

    既想好好看看這個國家,那就不能跟著大隊走。不然前呼后擁的,走到哪都是官紳百姓跪地相迎,山呼萬歲。

    所見的,也都是地方官精心挑選的穩妥之人,祖宗十八代都是良善之民,那還看個屁呀!

    所以,他出京之后,直接輕車簡隨,就帶著一些護衛,喬裝趕路。

    “都那么緊張干什么?”

    朱允熥笑著撩開車簾,直接從車廂中出來,也坐在車轅上,看著眼前農田的美景,笑著說道。

    “光天化日的,還怕有強人不成?”

    “皇上”李景隆剛開口,見朱允熥微微皺眉,趕緊改口道,“東家,外邊畢竟不比京師首善之地,還是小心點好!”

    “其實也就這些年,我大明盛世無雙,地方上才太平了!”明明不是很熱,可駙馬都尉胡觀卻是一腦門子汗,開口道,“早些年,劫道的殺人越貨的有的是!”

    說著,他一指那些路旁,正彎腰在田間忙碌的農人們,繼續說道,“您別看這些人看著老實巴交的,可早些年到了晚上搖身一變就是強盜了!帶著子侄拿了兵器,見著落單的客商一刀下去”

    “所以說倉稟足才能知禮節!”朱允熥看著一望無垠的農田,開口笑道,“早些年是吃不飽,這些年能吃飽了,老百姓也就不干那缺德的事了!”

    “那可未必”胡觀心中暗道一句。

    其實這一路來,光是他知道的,暗中窺覬他們這只看起來好像是富商隊伍的不明之人,就有好幾伙了。

    “都是托當今皇上的洪福!”李景隆在旁笑道,“國泰民安大明盛世!”

    朱允熥撇嘴一笑,“日子是百姓自己過的,跟皇帝有啥關系?”

    “自然有關系,我大明取消了歷代的人頭稅,百姓就省了一大筆錢!然后各省清查田畝隱藏的人口,無地的百姓都給與田地,讓其安居樂業!而且,自耕農之家還屢次減免賦稅,讓其家有結余!”李景隆笑道,“就像您方才說的,倉稟足了呀!”

    “呵呵!”朱允熥笑了幾聲。

    “還有新政之中的官紳一體納糧!”李景隆繼續說道,“過去都是糧長征糧,官紳地主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本來朝廷定的是一,可百姓要繳的起碼是二。”

    “如今百姓直接繳糧給官府,不但少了喪良心的盤剝,且多出來的糧食還能賣個好價兒!”李景隆繼續笑道,“百姓之家過日子就是這樣,今年多落下一些,明年再積攢一些。后年就能蓋新房,買大牲口”

    “呵呵!”朱允熥又是笑。

    “朝廷的稅還是那么多,可百姓繳的卻少了!”李景隆又道,“落在手里的錢,就是房前的雞舍,房后的豬圈男人在地里干活,女人在家中織布養蠶。”

    “呵呵!”朱允熥再笑,“就你會說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