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我,女博士在七零搞事業發家致富 > 第一百八十章 學為何用
  小寶拿到了童試案首,又免考秀才試,消息一傳回州學,如同水入油鍋。

  分班名單張貼在墻上,學生們圍著卻不看,而是在議論著:

  “真的假的呀?六歲的秀才?”

  “人家不是后臺硬嘛!”

  “別說,后臺是真硬!你們還記得孟賢超吧?不就是得罪楚懂,然后全家就流配了?”

  原本朝廷對吉州孟家的判決,州學的學生們只敢唏噓一下,卻無人敢瞎聯想。

  現在時過境遷,他們又把楚懂和孟賢超聯系了起來。

  “你們還記得當初楚懂剛入學的時候吧?孟賢超他們幾個不是往人家書包里又是倒墨汁又是剪人家書包帶的?”

  “記得記得!那時候他們還放人家書包里放蛇呢!”

  “是吧?誰能想到人家不聲不響就把孟賢超他們家給端了!”

  “是啊,這可是默不作聲就往死里整啊!”

  “這么說就過了吧,那也不是孟賢超一個人干的,那幾個不也幫忙來著?”這人說著還往錢錦鴻、武志超他們那邊努了努嘴。

  于是不僅錢錦鴻和武志超,當初參與的其他幾個學生也低頭裝著找東西的樣子,腳步匆匆離開了人群。

  “你們說那個六歲秀才,不會是因為后臺硬,就走了后門當上秀才的吧?”

  “備不住!不說別的,咱都是參加過童試的,那跟院試是一個級別嗎?生生給個秀才當,不走后門能行?”

  “那案首不是可以免試院試的嗎?”

  “六歲就能考上案首,你信?那個‘天才’、‘神童’尤正航還有個翰林學士的外家呢,家學淵源都考不上!”

  “說的也是,那人家都秀才了,還用來上學嗎?”

  “怎么不用?上舍不是一大群秀才嗎?在家哪里能有州學得到的消息多?哪里有州學搞到歷年試卷方便?”

  “什么秀才!六歲當秀才,能懂個屁!書能讀過幾本?案不案首的,真假自知而已!”

  “也不能這么說,聽說他那個寡婦娘身上好幾個官職,連知州大人都禮讓三分。反正我們家是不讓我得罪他。”

  這話一出,大家就都不做聲了。

  真理啊!不管人家的案首是真才實學還是濫竽充數,反正人家有娘,就不能得罪,孟賢超就是前車之鑒!

  于是,在這些人的眼里,“人家有娘”,比小寶以為的“我家有鐵”更為硬氣,更為不好惹。

  小寶也聽到了此類的議論,不過他并沒有放在心上。

  娘親說過,當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大時,受到的誹謗與嫉妒最多。

  但如果能夠把這差距變成溝壑、變成天塹,那么不但聽不到誹謗之言,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奉承甚至攀附。

  此言小寶頗覺有理。

  當初他們剛到五棵樹村時,只因孤兒寡母,娘親就多受詬病,但現如今回到村里再看,誰不說娘親好話?

  就連那些曾經惡語傷害過娘親之人,不是連正眼都不敢看一眼?生怕被認出來一樣。

  十二個小伙伴倒是為小寶和秋生辦了次“慶功宴”,祝賀他們在童試中取得的好成績。

  湯過三巡,菜過五味,裴慶問小寶覺得考試難不難。

  小寶說:“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怎么講?”裴慶問道。

  “說它難,是因為這些經書的道理可以擴及到方方面面,不論農事、軍事還是政事。

  就連那些‘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這樣的句子都不能當作純粹的宴會贊歌來看。”

  “為何?這不就是描寫宴會上的熱鬧場面嗎?”秋生有些不解。

  小寶呼嚕嚕又喝一大口三紅湯,吧嗒吧嗒嘴:“不,這不是純粹的熱鬧,你看前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說的是一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這明明是一片悠然的山野景象;

  可后面說‘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把目光轉到屋中,說自己如何宴請賓客,此處講的是‘我’對人的禮;

  待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講的就是人對‘我’的禮。

  可是先生在講這一篇時說過,這應該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的,那君王為何宴請群臣?

  自是為了政事,礙于君臣之間的禮數,君王希望通過宴會溝通與臣子們的感情,但是由于思想的隔閡、等級的隔閡,所以君王以‘喲喲鹿鳴’起興,去感染眾臣子的心情。

  看吧,貌似贊美宴會的熱鬧景象,實則強調君臣之和諧。那君臣之和諧又是為了什么?自然是要就一些政事達成一致的思想。”

  秋生連連點頭,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一點是他所欠缺的。

  “那又為何說不難?”裴慶又問。

  “因為童試只需要把這段話背下來或者默下來就行,最多考個釋義,不必作策。”小寶答。

  “這篇《鹿鳴》要這么理解嗎?先生也沒講過一定是君王的宴請,沒準兒還是一個家族內部的宴會呢。”一個小伙伴有些狐疑地說。

  “第一章說是家宴也可以,不當君臣論,那也要當主賓看,”但是你們看第二章,不是只能當君臣論?

  不論君臣還是主賓,到最后還是為了‘安樂其心’,是君王希望臣子們能自覺地為其統治服務呀。

  所以,這詩表面上是對宴會盛況的描繪,實則是強調君臣等級以及宗族團結的贊美詩。”

  小伙伴們紛紛點頭,有人附和道:“科舉,不就是朝廷為國選材而設嗎,那我們所學,必然是用在政事之上。無論軍事、農事、經濟,最后都是為國之政事服務。”

  秋生望著他們,感受著與大家的差距。

  在秋生看來,他讀書,是因為要考取功名,考功名是為了不再貧困,能讓爹娘不再地里刨食。

  可從來沒想過學這些東西將來用在何處,又該如何去用。

  如今已經考過第一關,日后必然還要一關一關往下讀,那么就該把眼光放遠些,把目標更明確才行。

  小寶如此年幼,卻早能看透書本,自己在小寶身邊這么久,卻只學到了他的刻苦,顯然還是太落后了。

  裴慶說:“你們發現沒有,前兩年的童試,題目均出自《史記》,去年出的是《論語》,今年出的是《詩經》。”

  “你是想說,前幾年出的是軍事有關的題目,這兩年出的跟農事有關?”小寶問,這幾年的試題他們都參詳過。

  “就是這個意思,剛才我沒說明白。”裴慶點點頭,又說:“去年也不能完全算是農事題目,是默寫憲問篇,并要求釋義篇五。”

  小寶:“前幾年國有戰事,這兩年修生養息,咱們的考試與國情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也要多留意政事才好。”

  “對,咱們不能死讀書,以后我們可以相互出題,然后寫策文。”

  “要先命題,然后咱們討論了再各自去寫。”

  小伙伴們飯吃的熱鬧,討論的也暢快。

  “小寶,咱倆這次都分到內舍甲班了。”秋生很高興的跟小寶說。

  小寶也很高興:“是啊是啊,這可是咱們真材實料考上的!”

  “沈先生也被調到甲班了!”裴慶告訴他們說,“正好還是當你們的老師。”

  裴慶原本是甲班的,這次分班,他成績好,分到上舍,現在倒是有些羨慕其他的小伙伴了,因為好幾個都成了小寶的同班同學,他卻去了上舍。

  “沈先生也到甲班了?太好了!”小寶覺得這可真是緣分哪!自己就是跟沈先生有緣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