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問鼎十國 > 第五十三章 長江浮橋
  滿朝文臣都慌了。

  這朱元跟神仙一樣殺進了金陵,那是否還有別的中原天兵降臨?

  李弘冀眼中皆是怒意,喝道:“咼彥,召集內殿直,隨孤一同出戰。孤就不信了,中原人都長著翅膀,能飛過長江不成?”

  相比李景、李煜,李弘冀在魄力膽氣上確實更深一籌。

  他一聲呼喝,連甲也不掛,直接抽出身旁裝飾用的寶劍,大步向宮外走去。

  皇城內的諸多官員都驚呆了,紛紛上前擋住李弘冀,高叫:“不可,太子殿下,千金之軀,萬萬不可涉險。”

  他們這是真心實意地為李弘冀考慮,還是怕李弘冀將皇宮禁軍調往前線,導致皇城守備下降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韓熙載這時快步從宮外走來,說道:“殿下無須涉險,城中局面暫且控制。殿下身為監國太子,理當坐鎮中樞,盲目上前線,實屬莽夫行徑。”

  李弘冀看著韓熙載,眼中閃過一絲意外。

  李弘冀自從監國以后,重用陳喬,曾經問過陳喬,江南諸多大臣,誰可大用。

  陳喬最先說的就是韓熙載,直言不諱地道:“韓夫子高才博學,勝吾數倍,若能得他相助,大事可成。”

  李弘冀多次拜訪韓熙載,只不過韓熙載對之不理不睬。

  最后只能作罷。

  沒想到韓熙載會在這關頭出來諫言,不免意外,也回過意來。

  李弘冀對著韓熙載作揖道:“韓侍郎說的是,孤孟浪了。現在金陵何等情況,還望先生告之。”

  韓熙載道:“朱元手上兵不多,金陵有內城外城,還有皇城,他僥幸殺入城中,還能一舉拿下整個金陵?臣聽聞警鳴聲,去了內城城樓。守將馬承信、馬承俊兄弟已經關閉了內城城門,沒有讓情況繼續惡劣。陳侍郎在內城城樓坐鎮,觀望情況,臣先來一步匯報。”

  李弘冀聽陳喬在內城坐鎮,心中大安。

  想著這大亂來臨,滿朝文武紛紛躲入皇城逃命,唯有韓熙載、陳喬逆行探查情況,怒視了周邊一眼,恨道:“若人人皆如陳、韓兩位侍郎一般,孤何以落得如此境地。”

  周邊文武大臣聽了羞愧難當,紛紛低頭。

  韓熙載嘴角抽了抽,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韓熙載本是北海俊杰,祖上屬于韓愈一脈,曾祖父韓鈞,曾任太常卿;祖父韓殷,任侍御史;父親韓光嗣,任秘書少監、淄青觀察支使、平盧節度副使,可謂官宦世家。

  他自身也很了得,勤學苦讀,二十二登進士及第,后唐狀元郎。

  韓熙載入江南本打算一展抱負,奈何他本人性格孤傲,不拘小節,一直不得重用。

  直到李景即位,韓熙載才有用武之地。

  只是他年輕氣盛,這一朝得用,惟知盡心為國,全然不知如何保護自己。對于朝中大事,或駁正失禮之處,或指摘批評弊端,章疏連連不斷,引起朝中權要的極大忌恨與不滿,從而仕途坎坷。

  韓熙載自知自己不會做人,卻不想面前這個太子比他更不會做人。

  在這種情況下,當眾揭人之丑,誰還會為他效力?

  李弘冀卻不顧那么許多,問道:“接下來如何,還請侍郎指點!”

  韓熙載道:“動員內城百姓,做好長期守城吧。”

  李弘冀臉色鐵青,說道:“侍郎不是說朱元兵馬不多?”

  韓熙載慘然道:“殿下以為朱元干快馬輕騎奔襲而來,身后會無步卒支援?朱元只是先到一步而已,步卒自會隨即而來。”

  李弘冀臉色徒然一變,說道:“快,快讓大都督回來,只要水軍回援,自然一切無憂。”

  韓熙載長嘆道:“陳侍郎已經派人去了,不過……殿下莫要抱太大希望。”

  李弘冀身子晃了一晃,驚恐地看著韓熙載。

  韓熙載無可奈何地道:“朱元能奇襲我金陵城,自然會有他人奇襲水軍營寨。江北的步卒不在少數,朱元能過江,其他人自然能來的。”

  李弘冀失神囔囔道:“到底怎么渡江的?真長了翅膀不成?”

  **********

  成都!

  都江堰。

  羅幼度在高處眺望著李冰修筑的大堰,眼中盡是驚嘆。

  后世的都江堰已經為現代化科技所取代。

  但這個時候的都江堰,雖說歷朝歷代皆有修葺,卻始終保留著昔年的根基。

  “這就是人定勝天的最好佐證了。”

  春季來臨,蜀中事物有毋昭裔、歐陽回。

  羅幼度清閑了許多,在成都呆得無聊,便動了出來看一看蜀地風光的心思。

  這好不容易來一趟巴蜀,結果除了成都,哪里也沒玩過,實在說不過去。

  便將意思與李昊一說。

  李昊立刻就羅列了諸多蜀中盛景。

  劍閣、武侯祠、峨眉山、青城山、樂山大佛等等。

  羅幼度卻選擇了都江堰,想親眼看一看古人留下的奇跡。

  一個都江堰造福了蜀地萬萬百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看著人為分開的水道,羅幼度突然想到了長江,笑嘻嘻地問著身后的花蕊夫人說道:“古人可以將岷江一分為二,為何不信人力能夠在長江上架浮橋呢?”

  花蕊夫人愕然道:“長江能架浮橋?妾不知……”

  他望向一并而來李昊、盧多遜、韓微。

  李昊茫然道:“臣聽過黃河能架浮橋。從未聽過長江能架浮橋。”

  盧多遜到過江南,也去過荊南,傻眼道:“長江又寬水又急,怎可能架設浮橋?”

  韓微也道:“臣孤陋寡聞。”

  羅幼度看著幾人的模樣,就知道江南穩了。

  長江當然能架浮橋,只是一直沒有人嘗試。

  第一個嘗試的人叫樊若水,而第一個吃到螃蟹的就是趙匡胤。

  歷史上江南人樊若水,在采石磯長江上乘小船經過往返幾十次測量,精確地計算了當地長江的寬度和深度后,向宋獻策設浮橋以取南唐。

  然后第一座浮橋出現在長江之上。

  當初南唐得知大宋建造浮橋的時候,還在一旁看戲,說長江波浪洶涌,怎么可能架設浮橋?

  然后宋朝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就在長江上架設了一道浮橋。

  任誰也沒有想到長江上能夠架橋。

  這一招其實很容易防備,就是沒有人去想而已。

  羅幼度在當上皇帝之后,就派人干樊若水干的事情了。

  長江的寬度和深度還有造橋用的大竹絙,早在出征前便準備妥當。

  曹彬畏江南不前這段時間,就是在等浮橋竣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