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萬歷強明 > 第三十六章:博弈
  明朝萬歷年間,其實也有不少名臣干吏,只是張居正的光芒太過熾烈,以至于其他人都黯淡無光。

  王崇古,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王崇古,山西蒲州人,正德十年生人,嘉靖二十年進士。

  自小就喜歡談論兵事,武藝高強,能在戰馬上左右開弓。嘉靖三十四年,于夏港擊潰倭寇,斬獲無數,四十三年巡撫寧夏,大敗關外敵人,若是有足夠的錢糧,以王崇古的能力,平定河套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隆慶初年,總督陜西、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四地軍務,隆慶四年,改督山西、宣府、大同三鎮軍務,力主與俺答議和互市,史稱“俺答封貢”。

  史稱:“崇古身歷七鎮,勛著邊陲”。

  這是一個猛人,在治兵一事上能力出眾,手段強悍。

  他和張居正有一定的交情,當年俺答封貢時,張居正就曾下場支持過他。

  同時,此人有大志,胸懷溝壑,也是一個清明廉潔,忠君報國之人。

  京營頹敗日久,其中盡是勛貴的族親子弟,幾乎沒有什么戰斗力。

  正德年間時,京營就已經不行了,當時的正德皇帝為了改善這一情況,甚至調邊軍入衛,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事,隨著正德駕崩,此事也逐漸消弭。

  對于張居正來說,京營,是必須要治理的,不然,就會重演“庚戌之變”,況且,治理京營,也對張居正有益。

  其實,隆慶年間,張居正就趁機安排了王之誥擔任京營戎政尚書,督管京營。

  但當時與高拱爭鋒,王之誥被明升暗降成了南京兵部尚書,后來京營戎政尚書空缺下來,直到今天。

  現在的王之誥是刑部尚書,讓他再提督京營,有些不合適,張居正就想到了這個猛人。

  張居正回到了書桌前,再次翻看著自己的奏疏。

  這封奏疏送上去,那可就無法挽回了。

  薊鎮總兵是他的人,兵部左侍郎是他的人,如今再加上一個京營,大明京師附近的兵力,全都在張居正的掌控之下。

  當年權勢滔天的嚴嵩,也沒這個能耐。

  張居正非常清楚,這對于任何一個皇帝來說,都是不可能容忍的。

  張居正也只能在小萬歷這里干,因為萬歷還小,尚未親政。

  ......

  帝國的黎明掃過皇宮,巍峨莊嚴的宮殿之前,一個小而壯的身影奔跑著。

  萬歷的胳膊和身板比之前壯了不少,原先只能跑半圈,現在卻能跑三圈。

  以后要面臨的敵人將會比現在多出無數倍,沒有一個好的身體,還如何完成改革偉業?

  跑完步,萬歷停在乾清宮前面,做著廣播體操。

  田義恭敬的站在萬歷的身后,什么也不說,就靜靜的看著。

  徐爵在一旁,一臉凝重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當萬歷做完最后一個動作時,田義急忙送來了干凈的毛巾。

  萬歷對著田義笑了笑,接過毛巾擦起了臉上的汗水。

  看著萬歷的笑容,田義也咧著嘴笑了。

  一旁的徐爵卻一臉陰沉。

  萬歷沒有在乎徐爵,不過是一個跳梁小丑罷了。

  鍛煉結束,早膳也準備好了。

  還是按照萬歷之前的要求,簡簡單單的稀飯、饅頭和羊肉等。

  吃完飯,萬歷換好衣服,在隨從的拱衛下,前往文華殿。

  張居正帶著一眾講官早已等候多時,一番見禮后,各自坐在了各自的位置上。

  萬歷朝著張居正笑了笑,頷首示意,隨后又看向譚綸。

  譚綸和徐澤民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整理洪武禁海、永樂下西洋等事,已經好久沒有面見過萬歷了。

  明朝沒有百度,想要查資料,只能從浩如煙海中的史料中尋找。

  洪武、永樂距今足有兩百年,加上劉大夏焚毀航海資料,致使史料丟失甚多,使得譚綸和徐澤民的工作極為艱難。

  但他們依舊樂此不疲,沒有任何怨言,孜孜不倦的搜集整理。

  在這期間,他和徐澤民配合甚好,兩人也漸漸熟稔。

  譚綸看到萬歷的目光,朝著萬歷投去了一個堅定的眼神,隨后便目不斜視,正襟危坐。

  萬歷環視一周,滿意的點了點頭,就讓張居正開始講讀。

  四書五經,微言大義,可在治國上沒有什么太大的用處。

  講讀完畢,張宏替代馮保,把司禮監的奏疏搬了過來。

  前幾天,馮保向李太后請假,說自己病了,身體不好,要休養幾天,李太后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于是,講讀時,萬歷就讓張宏代替。

  萬歷才不在乎馮保是真病還是假病,他不在更好。

  萬歷翻看著送過來的奏疏,不由皺緊了眉頭。

  最近這段時間的奏疏,不管是在質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要比之前高出很多。

  那些雞毛蒜皮的奏疏,幾乎快要絕跡了。

  由此來看,張居正的考成法還是很不錯的。

  忽的看到了張居正的奏疏,萬歷瞥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張居正,將奏疏拿起,翻看著。

  眉頭皺的更緊了。

  《臣請整頓京營疏》:兵者,國之大事也……

  看完之后,萬歷也明白了張居正的想法。

  王崇古的名氣,以及和張居正之間的關系,萬歷了解一二,按理說,這樣的人才應該充分利用。但張居正已經執掌兵部、薊鎮,此時伸手掌控京營,胃口未免有些太大了吧?距離京師最近的兵馬,全都被他牢牢把控著。

  可京營靡廢日久,想要整治非要下猛藥不可。萬歷也早就有這方面的想法,也一直思考這方面的辦法。

  王崇古治軍有一套,當下的形勢,讓他來整治京營再正確不過,可他和張居正之間的關系,卻讓萬歷為難。

  何況,王崇古再怎么會治軍,也有時代的局限性。

  京營之糜爛,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弄好的,而且,萬歷還有自己的想法。

  若是能根據如今時代的特點,再結合后世兵事的優點,進行治理,會不會有意象不到的效果?

  王崇古身經百戰,對他而言,萬歷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假,可如果讓王崇古按照萬歷的想法,來治理軍隊,恐怕,他壓根不聽。一個小娃娃會治理軍隊?說出去也沒人相信,就算這小娃娃是皇帝。

  更別說,京營至關重要,如果壓根不聽萬歷的掌控,那還得了?

  盡管兵權本來就和萬歷沒關系。

  萬歷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依舊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合上手中的奏疏,萬歷沉思起來。

  “京營早就爛的不能再爛,一群投降派,慫包軟蛋,讓他們拱衛京師,也就是裝裝樣子。

  讓王崇古治京營確實不錯,此人能力出眾,戰功赫赫。如果,我能引入其他手段,節制住王崇古,并且在京營中有些話語權,或許,還能把我的一些想法添加進去。”

  “讓王崇古先干著,以后他退了,我再順勢把京營收過來,未嘗不可啊。

  治理京營必須挖骨療毒,京營又是那些勛貴的后花園,什么爛貨都往里面塞,吃空餉嚴重。

  治理京營相當于要他們的命,這些人可不是安分的主,肯定會鬧起來。若是讓王崇古和張居正擋在我面前,那我會舒服很多!”

  “應該安排個人進去節制王崇古,既讓王崇古有權,也要能插手進去,可該讓誰來?”

  想到這里,萬歷的思緒漸漸開闊。

  他看向了坐如青松的譚綸。

  稍作思考,打消了這個念頭。

  譚綸是兵部尚書,在治理兵事上也很有想法,把他調到京營去,萬一和王崇古的理念不和,那該聽誰的?

  想都不用想,兩人肯定會理念不和。把兩個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扔到一起,壓根不會成事。

  更別說,在兵事上,譚綸也未嘗會聽萬歷的。

  所以,此人不行。

  得找個聽話,還能節制王崇古,還不會有什么想法的人。

  忽然,萬歷眼睛一亮。

  張鯨,不就是最好的人選嗎?

  這小子能干出毆殺張大受的事,就證明他有些手段,在兵事上,他一竅不通,當然不會和王崇古起爭執,他對萬歷又足夠聽話,可以按照萬歷說的來。

  這正是萬歷所需要的。

  明朝鎮守太監制、監軍制等制度差不多就是如此,有這兩個制度在前,往京營里塞一個張鯨,也是順水推舟的事。

  文華殿鴉雀無聲,張居正看了一眼沉思的萬歷,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不詳的預感。

  怎么這幅樣子,越看越像世宗皇帝?

  忽的想到了之前萬歷整治馮保的手段,張居正的心情郁悶了一些。

  就在張居正胡思亂想之際,萬歷說話了:“張先生,這京營事大,不能一言以蔽之,王愛卿戰功卓著,能力超群。按理說,治理京營綽綽有余,可朕覺得,此事不能操之過急,應該先摸清楚京營的情況,然后再做定奪。朕倒是以為,王愛卿可以勝任此任!”

  張居正琢磨著萬歷這話的含義。

  還沒等張居正想出來什么,萬歷就說道:“張先生,不如,先讓王愛卿回來,摸一摸京營的情況如何?”

  這讓張居正有些懵。

  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同意,還是不同意?

  要是之前,張居正或許不會在乎這些,但如今,馮保元氣大傷,司禮監也不是馮保的一言堂,盡管萬歷沒有親政,若是用其他的手段,把奏疏給否了,那他張居正還怎么做事?

  無形之間,萬歷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萬歷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