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鐵血小千戶 > 0720 點到即止
  他這樣的表現不僅讓皇帝十分滿意,就連文武百官見了也都稱康親王為“賢王”,是朝廷的有力柱石。

  這一切的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不合常理,蕭文明見了心中大感疑惑,只覺得是哪里出了問題卻又說不出來。

  抬眼一看,卻見溫伯明就站在對面,一個勁地朝自己擠眉弄眼。

  溫伯明現在是吏部的右侍郎,已經是從三品的高官了,當然有資格站在隊伍之中參與這場典禮。

  蕭文明一肚子的疑惑,正沒有一個人可以商量一下,儀式剛剛結束,他便要去找溫伯明說上幾句。

  然而他剛往前邁了一步,便被馮海峰從后面拖住:“蕭爵爺,皇上的旨意,請你仍舊回去安住思過,可千萬不要節外生枝,害了自己,也害了朋友。”

  聽了這話蕭文明也只能作罷,朝著溫伯明用力地使了個眼色,終于還是跟著馮海峰離開了。

  其實能不能當面和溫伯明說話,對蕭文明而言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因為宋星遙本身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渠道,通過她進行書信交流一樣十分方便。

  于是回到了自己駐扎地進行軍營蕭文明,便立即寫了字條讓宋星遙帶給溫伯明。

  溫伯明的回信很快就回來了,并且坦言借用戎羌的力量解救蕭文明的嘗試已然失敗——甚至還起到了反作用——只能采取備用計劃了。

  于是在第二天,百官保奏蕭文明的奏章,開始出現在了皇帝的幾案上,保奏的理由五花八門。

  有說蕭文明勞苦功高,應當封賞,所犯之罪可以功過相抵;有說蕭文明的臨海屯當年的關稅離京還沒有上繳,應該派他立即回去交足銀兩,否則財政便會收支不平衡;還有說朝廷剛剛取得大勝,應當趁此機會,封賞有功之臣,正好可以釋放出蕭文明……

  反正各種理由都有,唯一不變的那就是最后的論點——應當把蕭文明立刻放出來,臨海屯也該照舊有他執掌。

  皇帝收到這幾分奏章,原以為不過是同蕭文明較好的幾位官員幫蕭文明說話而已,放在一邊不予理睬也就是了,可是奏章卻是越來越多,頗有眾口一詞的感覺。

  其實整件事情都是由溫伯明所主導的。

  他現在以狀元身份,在吏部當三把手——并且還是朝廷六部以及其他有司衙門所有差不多品級的官員中最年輕的一個——再加上他是老相國衛玉章的關門弟子,有明眼人不難判斷,他便是下一任宰相的有力人選。

  因此不管出于現實的考慮,還是將來的期望,朝廷里有的是官員要主動買面子給溫伯明的。

  更何況溫伯明手上還捏著一樣極其重要的道具,那就是《百官行記》的原件。

  以溫伯明的聰明和口才,他根本就不需要拿出原始文書,只需要找到相關的官員旁敲側擊地點上幾句,他們自然心里有數、心中發慌,硬著頭皮也只好寫了奏章去保奏蕭文明。

  溫伯明是何種聰明之人?

  之所以一開始并不想要動用這樣的策略,也是因為他知道發動百官齊心保奏,對于皇帝而言相當是一種威脅——皇帝千般可忍、萬般可忍,就是忍不了手下的臣子結成朋黨,并以此威脅和要挾皇權。

  而在蕭文明這件事上,情況就顯得格外地要緊。

  因為蕭文明是武將、是勛貴,而上奏章保他的則是一桿子文臣——文臣和武將勾結在一起,就更加難以收拾。

  實際上大齊朝從立國之初就定下了文武相親的政治制度,故意挑動文官武將之間的矛盾,其實也就是為了防止文武合流局面的發生。

  如今祖制被打破,皇帝已然動了殺心!

  受到了威脅的皇帝,并沒有直接下令訓斥這些上奏章的陳詞,畢竟當中還隔了一個老相國衛玉章。

  衛玉章是朝廷百官的領袖,官場里出了什么問題,自然應當找他去解決。

  這件事情同衛玉章并沒有什么關系,但他也在第一時間猜出了其中的門道,必然是他的得意門生溫伯明,出于朋友的義氣,串聯了官員替蕭文明說話。

  這是在熔巖上起舞,一不小心就會被付之一炬,就算整支舞蹈順利跳下來,腳底板也會被燒得皮開肉綻,搞不好就落下終身的殘疾。

  溫伯明是衛玉章在政治上的接班人,對于衛玉章這位政治超人而言,恐怕重要性還在自己幾個不爭氣的親生兒子之上,因此溫伯明,衛玉章是肯定要保下來的。

  在向皇帝保證此事偃旗息鼓之后,衛玉章找到了溫伯明,讓他這段時間無論如何要消停一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性命和前程——朝廷還有用得著他的地方,天下的百姓也還需要他的照顧,可不能因為朋友間的義氣就將其全部斷送了。

  衛玉章的話點到即止,溫伯明還能說什么呢?

  雖然并沒有同蕭文明劃清界限,但是串聯百官保奏的行動也就只能告一段落了。

  而這時對于蕭文明一個壞消息又傳到了朝廷之中——且是天大的壞消息。

  說是前線的軍隊在追擊戎羌的過程當中繳獲了一分書信,書信里寫的明明白白,是蕭文明因同朝廷有怨念,因此暗通戎羌,內外勾結,這才會發生這一場戎羌忽然入侵中原的戰役。

  這個指控無比嚴重,其實就是在控告蕭文明里通外國、謀反叛逆!

  就這個罪過,別說是把蕭文明的腦袋砍了,就是株連九族,也是其中應有之義,哪怕是在同蕭文明所有親密的人當中放走一個,都可以算是格外的開恩了……

  皇帝看到這份書信,心中異常震怒,恨不得當場就把蕭文明干掉。

  然而大齊朝當今這位皇帝,畢竟有別于歷史上那些昏君或者暴君,基本的判斷能力還是有的。

  同宰相和帝師衛玉章商量下來,覺得此事詭異難測、匪夷所思。

  所謂孤證不立,想僅僅依靠一封書信,就給蕭文明定下死罪,甚至更嚴重的刑罰,實在是難以服眾。

  畢竟只在一年之前,蕭文明就與戎羌在洛陽城下連番血戰,他的手上沾滿了戎羌人的鮮血,而戎羌人的手上也同樣沾滿了蕭家軍的仇怨——就這么個你死我活的關系,忽然說蕭文明聯合敵人謀叛,實屬是朝秦暮楚,都有點精神分裂的嫌疑了。

  然而此事既然有了風聲,就不能說是空穴來風;就算是空穴來風——風總是有的,人在風口,還要防止感冒呢……

  于是對于蕭文明的看守就更加嚴格,又派了幾重御林軍包圍,就連宋星遙想要出入,也得乘著夜色不可。

  而蕭文明的好友溫伯明則被衛玉章命令,立即搬去吏部衙門辦事,除了還能說話、見人、辦事之外,不能離開一步,幾乎同軟禁無異。

  溫伯明和蕭文明的關系幾乎滿朝皆至,其實若要嚴查此案的話,溫伯明是百分之百要受到牽連的,現在能從殺頭的死罪下把溫伯明保出來,衛玉章已經盡了他最大的面子了。

  不過幸好還有宋星遙這個還能隨時暢通的渠道。

  通過她,蕭文明依舊能夠同溫伯明保持聯系,而蕭文明所懷疑的,其實就是那一份所謂暗痛戎羌的書信的真實性。

  沒錯。

  蕭文明確實和戎羌的達多可汗有過交流,也確實請他派兵南下中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書信應該并沒有錯。

  但問題是,這些書信都按照蕭文明的吩咐,已經閱后即焚了,在根本上已經在世上不存在這樣東西了,而在流通的過程當中,宋星遙又是一個極其可靠的渠道,按理說是不應該節外生枝地流傳開來的。

  而溫伯明也感到奇怪,只是這份書信現在已經是大齊朝的最高機密了,朝廷當中能見到這封書信原件的恐怕不會超過三個人,以溫伯明現在的身份和處境也看不到,更無法分辯真假。

  于是溫伯明只能猜測——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性,是戎羌的可汗達多再耍一出反間計,想要故意逼反了蕭文明,然后讓他甘心情愿的投到戎羌草原,替自己辦事。

  這樣的計策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并且有時候也算不得卑鄙無恥——就連諸葛孔明在收降姜維的時候也曾經用過。

  只不過蕭文明的《三國演義》只從三顧茅廬寫到了定軍山而已,七擒孟獲和北伐中原還沒寫呢,這種高智商的把戲,戎羌人又是從哪里學到的呢?

  其實想到這里,蕭文明距離正確答案已經不遠了,只可惜他現在個人已經不安全了,隨時都有人頭落地的風險,也就無法再深入思考下去了。

  在惴惴不安之中度過了三天的時間,蕭文明等來了宮里傳來的旨意,要蕭文明立刻進宮見駕,皇帝有重要的事情對蕭文明宣布。

  聽到這個旨意,蕭文明第一次感到害怕——難道是皇帝要對自己動手了嗎?

  按照常理來說,各方面條件都已成熟,的確是到了發落自己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蕭文明都想著干脆抗旨不遵、反出洛陽去得了。

  然而現在反了,那么沒罪也變成有罪了,冒的風險實在太大——兩害相權取其輕,蕭文明還是決定遵旨進宮。

  只是他也并不是完全沒有準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