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鐵血小千戶 > 0579 兩個月
  蕭文明穿越到這個異世界的大齊朝,之所以能夠發展得順風順水,所依靠的還是掌握了超越古人的科學思維和發展意識。

  要是單純比拼智力上的絕對值,比拼戰略上的眼光,蕭文明還真的未必能占到什么優勢呢……

  就好像蕭文明打造起了一只戰斗力超群的蕭家軍,卻好幾次陷入了絕境,都是靠著蕭家軍無與倫比的戰斗力才化險為夷的,而如果對手的軍隊有蕭家軍一樣,或者僅僅是一半的實力,搞不好蕭文明現在就沒法站在這座勤政殿內,參與大齊帝國最核心的事物了。

  因此對于戴鸞祥這位名將的戰略決策,蕭文明抱以一種學習的態度,豎起耳朵側耳傾聽。

  戴鸞翔的戰略應該說已經是十分成熟的了。

  戎羌入侵,從始至終不過短短一兩個月,他就能提出如此成熟,如此具有可操性的戰略,也屬實了不得,可見他并不是一員將才,而是一位可以統帥全局的帥才了!

  不過戴鸞翔的計劃,蕭文明越往下聽越覺得不舒服,總覺得他的這個方案,似乎是在真實歷史當中發生過的,并且弄到最后也并沒有產生什么好的結果。

  可要讓蕭文明說到底是哪里不舒服,蕭文明卻又說不出來。

  這時在場的另一位頂級智略大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臣是個文官,不懂軍事戰略,不過聽戴元帥所言,似乎是要置潼關至洛陽廣大的區域不顧,全都視之為同戎羌決戰的戰場,是這個意思嗎?”

  提出問題的是老相國衛玉章。

  誠然如他所言,衛玉章并不懂軍事,然而他的智謀水平卻是當今這個大齊朝最頂尖的存在,一下子就點出了戴鸞祥戰略的關鍵之處。

  戴鸞祥對此也毫不諱言:“老相國所言不錯,我想就是打算利用潼關和洛陽,將戎羌誘至城下,再以優勢兵力聚而殲之。啟稟圣上,不是末將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戎羌的確戰斗力強悍,若是純粹的野戰,我朝并無決勝的信心,到頭來不過是另一場野驢嶺之戰。但是若有洛陽堅固城防作為掩護,再調集起御林軍和青嶺邊軍的精銳主力,是一定能夠克敵制勝的!”

  一提到野驢嶺,皇帝便是渾身發顫。

  這一場慘敗幾乎已經成了當今這位“景炎”皇帝的心頭的噩夢,根本不能聽人說,自己也不能去想,只要一想到這一場慘敗,“野驢嶺”三個字便會在他的腦海中幻化成為數十萬大軍的陰魂,包圍著他、騷擾著他,向他來討回自己的性命。

  “是啊!”皇帝似乎心有余悸地說道,“若是在洛陽城下,大軍敗下陣來的,那怎么辦?戎羌距離洛陽豈不只有咫尺之遙了嗎?”

  這個問題戴南翔當然不會考慮不到。

  他解釋道:“就是因為距離洛陽近,才是此仗的最大優勢。”

  洛陽可并不僅僅是大齊朝的政治核心而已,同時也是補給基地,背靠著這座大城市,可以最簡單地進行物資和兵員的補充。

  想當初野驢嶺慘敗,其實也就是因為當日決戰失利之后,參戰的將士,不得不穿越整個秦嶺的崇山峻嶺,才能撤退回到關中,根本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獲得有組織的補給,并且重振旗鼓,以利再戰。

  而在撤退過程當中,不斷受到戎羌的騷擾和襲擊,無法重新恢復組織和秩序。

  實際上,大齊軍隊在敗退過程當中遭受的傷亡,要比在野驢嶺戰斗當中發生的,多出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戴鸞翔這一回是把整座洛陽城,都作為一件作戰的工具了,作為一個軍事將領而言,為了取得勝利,這種做法不會有任何錯。

  然而對皇帝來說,洛陽城卻是絕對不能有半點危險的。

  大齊朝歷朝歷代先君的牌位都在洛陽城內,一旦有個不湊巧,城池被攻破了,那后世的史書會怎樣評價當今這位皇帝?

  昏庸無能?亡國之君?

  這也就罷了,甚至還會說他不守孝道,就連祖宗的牌位和靈井都丟了!

  這要是出現在后世的史書上,那么將是一處濃重且無法掩飾的大敗筆!

  因此皇帝說道:“那么,萬一同戎羌的決戰輸了呢?”

  “那微臣就率領精銳退回洛陽,稍作休整,就能再次投入戰斗。接連不斷地打擊戎羌。戎羌是客場作戰,損失根本無法補充,我朝只要取勝一次便能乘勝追擊。然后派出一支奇兵,重奪潼關要塞,關閉關門,便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可萬一你們進城了,戎羌人也一并跟著過來了,那可如何是好?”無論戴鸞翔怎樣解釋,皇帝就是心虛。

  而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戴鸞翔終于體現了他曾經所擁有的無比的自信心。

  “皇上,微臣不才,說幾句斗膽的話。只要同戎羌的決戰由我親自統帥,就絕不可能失敗,充其量打個平手、各自休兵罷了,根本就不會出現戎羌一路追趕我軍潰敗的情況。自然也就無法趁虛而入了。”

  對自己有信心當然是好事。

  但戴鸞翔畢竟不同于血氣方剛如同他的兒子戴松一樣的青年軍官,對于此他其實也是有謀劃的,那就是仗著御林軍的數量,再加上青嶺邊軍的人馬,人數是要遠遠超過戎羌的。

  既如此,在這樣的優勢兵力下,只要是由戴鸞翔領軍,再發揮主場作戰的各種優勢,只要穩扎穩打,不求出奇制勝,又怎么可能會輸?

  就算因為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導致無法取勝,那也至少是一場平局,就算倒霉到了極點,連平局也保不住,那么也絕對不可能是一場慘敗。。

  即便是撤退,也將是在完善的組織之下,不可能出現戰敗的隊伍向洛陽潰逃的情慘狀。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戴鸞翔至少有這樣的自信,自信只要不發生像野驢嶺之戰前夕那樣,臨陣換將的情況,這一場仗他是輸不了的。

  但是這種結論憑借的僅對自己能力的自信,顯然無法在皇帝面前開口。

  因此戴鸞翔又拿出了一個正當的理由:“皇上,我軍兵力富余,又是背城而戰,戎羌則互不統屬,沒有統一指揮,正好可以各個擊破。微臣并不需要使用太多的兵力,每次出征,都可將半數人馬留在洛陽之內修整。即便是臣不才,致使全軍覆沒,那至少也會重創戎羌,那么靠剩下來的半數,人馬也足以守衛洛陽!皇上也自可再選德才超越微臣之人取而代之,便能反攻取勝。”

  有人覺得兩軍交戰,那是金戈鐵馬、你來我往,是一曲極其浪漫而令人激動的史詩。

  可真正的指揮作戰,卻是一系列枯燥的數學演算——行軍的距離、物資的消耗、兵力的折損、戰斗力的降低,無一不需要指揮者極強的運算能力和記憶能力,才能加以調整、量化和作為最后判斷的依據。

  這當然也是一種天賦。

  所以古今中外出現過那么多,僅憑一己之力便可包打天下的名將,直到后來戰爭越來越精細,規模越來越大,要素也越來越多,光憑一個人的經歷無法進行全局的指揮,近代軍事史上才有了總參謀部制度,才把將領從浩如煙海的計算之中解放了出來。

  但即便如此,指揮一場規模宏大、曠日持久的戰役,對于將領而言,仍然幾乎可算的上是一場殘酷的摧殘和折磨,許多統帥一場大戰打下來,整個人也就崩潰了。

  不過今日這場,可以命名為“洛陽保衛戰”的戰役,數學公式卻并不復雜,戴鸞翔最后提供給皇帝的結論更是十分的簡單明了,可以讓這位至高無上的裁決者一目了然。

  終于……

  皇帝終于被這樣一套簡潔明了的數學公式所折服了。

  只見這位至尊臉上的表情從憤怒到質疑,終于到了滿意和興奮:“戴愛卿果然是國之柱石。此方略甚得朕心,并且光明正大,不搞陰謀詭計、鬼蜮伎倆,既能贏,又能贏得漂亮!甚合朕心、甚合朕意啊!”

  然而這時老相國衛玉章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皇上,戴元帥的策略確有可行之處,可這樣打,絕非一朝一夕可以了結。不知遷延日久,何時才能將戎羌驅逐出境?”

  光是“驅逐出境”這四個字就已經說錯了。

  戴鸞翔追求的是要一舉殲滅半數戎羌主力,一仗打下來,換取中原五十年的和平!

  但是衛玉章的面子卻是不能駁的。

  戴鸞翔回答道:“兩個月。皇上,只要給末將兩個月的時間,便能克定全功!”

  “兩個月啊……”皇帝又猶豫了,“時間似乎是太長了一些,愛卿能不能加快一些速度,早日結束戰事,百姓也好少受些苦。”

  其實說兩個月的時間,戴鸞翔已經是有些過于大膽了。

  按照他的計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確實可以在兩個月之內結束這場戰役,但是這不僅需要朝廷的人馬作戰得力,并且還需要戎羌在某種程度上給予自己絕對的“配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