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鐵血小千戶 > 0196 三岔口
  蕭文明的錢給得多、給得爽快,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蕭文明這里做事,多少有些幫朋友辦事的借口,這對溫伯明在心理上也稍微好受一些,這算是他的一點心理補償機制了。

  于是受了蕭文明的委托,溫伯明便將學校的教學任務重新整理分配了一下,空出了幾個老師的名額,便帶他們入駐海港,一心替蕭文明做好海港的經營事務。

  溫伯明果然有才干,他帶領的團隊效率極高,不但完全將交易量增加后的海港貿易接手了下來,并且還開始追溯之前的賬冊,將原先賬冊里那些記錄不完全的、前后存在矛盾的一一改正了過來,算是給蕭文明留下一份可靠的基礎資料。

  經營的團隊被蕭文明搞定了,可貨源依舊是無法保障。

  在原本“二道販子”的經營模式下,蕭文明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原本就不強,現在銷量又是突然增加的,一下子造成了商品的供不應求。

  很多海船,因為第一時間買不到貨,就只能暫時停泊在港口里,等待蕭文明補充貨源。

  這樣長久拖下去不是辦法,蕭文明便想到了在他臨海屯里設立了倉庫的董婉青。

  董婉青家大業大,不僅本錢足,還經營著鏢局,可以說是打通了采購和物流的通道,找她幫忙來應對交易量的一時之間的突然增長,那是再合適不過的。

  并且長期來,看董家也有利的——畢竟商品交易得多,利潤也就大,賺的錢也就多,這樣的道理誰不明白?

  可偏偏董婉清不買蕭文明的帳。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之前蕭文明曾經冷落過她,對于蕭文明這個要求,董婉青表現得十分冷淡,還嘲諷了兩句:“你說的倒輕巧,你要銀子我或許還能借給你,可這么多的貨,你叫我從哪里變去?”

  不過董婉青也沒有完全把話說死的:“你就等著吧,我慢慢調貨過來,不過時間短不了。你的生意做得大,原本江南這邊的東西一大半都是供給你的海港的,哪兒那么容易就能把貨品給補全了?”

  這就是在胡說了。

  蕭文明所處的江南這一帶,是大齊朝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全國將近三分之一的商品都是在這里被生產出來并且流通的。

  如果說蕭文明一個人抽走了江南道幾乎所有的商品,那也就是說蕭文明一個人就消耗了全國三分之一的產能。

  有這樣大的能量,蕭文明何必再費心經營這個苦巴巴的小港口呢?朝廷早就看蕭文明的眼色行事了。

  桑淳元還敢對付我蕭文明?

  你就是個弟弟!

  既然董婉青不肯幫忙,那蕭文明就只能自找辦法了。

  于是蕭文明便通知所有的供貨商,立即開動馬力向蕭文明的港口這邊供應貨物。

  作為報酬,蕭文明將采購價提高一成,有錢大家賺!

  雖然采購價提高了,蕭文明卻依舊維持原來的銷售價不變。

  他本來的利潤就高,提高了一成的成本,根本就不影響他賺錢,而隨著銷量的增加,雖然單位利潤降低了,但總利潤不變,甚至還略有提升,對蕭文明自身的影響微不足道。

  所以說,對于經濟貿易而言,一切的行政命令都不如經濟措施來的管用,在這樣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各種貨物就像上漲的河水一樣,洶涌地涌進了蕭文明的海港。

  也幸虧蕭文明在經營海港的時候,特地多打了一個余量,有足夠的倉庫可供裝載這些貨物,否則那么多名貴的絲綢,瓷器就只能堆在露天了……

  給蕭文明供貨的客商里,最起勁的就是張大戶了。

  這家伙屬于是見錢眼開的主,聽見有利可圖,他就來了勁,一個月就在蕭文明的海港進進出出了有八次。

  這廝看起來是個商人,但做起來就跟強盜一樣,搜刮著能夠采購到的所有商品,生意都做到長江北岸去了,寧可他這邊的采購價水漲船高,也要持續不斷地給蕭文明供貨。

  雖然本身的利潤越來越稀薄,但只要能賺、不虧本,張大戶就能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來給蕭文明送貨。

  來的多了蕭文明實在是看不過眼,找個機會邊教訓兩句:“我說張大戶啊,你這是吃飽了撐的?你這送一回貨過來才賺幾兩銀子,至于嗎你?”

  張大戶卻是振振有詞:“我這不是在幫蕭大人忙的嗎?我寧可少賺一點,怎么著也得幫大人把貨給供上。”

  這做生意就做出了點兒舔狗的心態了。

  不過這也是很多中國生意人的心態:有時候完全不顧及有沒有利潤、有多少利潤,先把生意做起來再說——自己這樣內卷雖然掙不到多少錢,甚至有的時候還是賠錢的,但只要一旦把自己的競爭對手給卷死了,那也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了。

  這就好像后世那些專搞出口貿易的,自己不賺錢甚至賠著錢,也要讓利給外國人,就是為了要把自家的同行給擠兌死。

  像這樣的心態怎么可能做成大生意?

  就像張大戶一樣,視野這樣狹窄,想要獨立自主、做大做強,就跟做夢差不多……

  充其量,張大戶也就在蕭文明的庇護之下,看著他還算忠誠的份上,讓他做一個頭號供應商,這地位也就頂了天了。

  這也是蕭文明的長期打算。

  在他的計劃之中是準備自己發展工業的,甚至還可以自行提供一部分生產原料,像這樣打通了產供銷一條龍的體系。

  在此基礎上,再想辦法取得發行貨幣的權利,那蕭文明就可以說是完全掌握了自己的經濟命脈了,并且還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別人的經濟命脈,成為掌握整個帝國經濟運行的主宰。

  到時候,蕭文明的權力和聲勢,真是比朝廷還要朝廷,皇帝來了都不好說話。

  搞不好那個時候,張大戶就成了堂堂的皇商,也就成了商人之中站在頂峰的人物了。

  當然了,他這一輩子也就當個商人了,想要再進一步,不但不可能,更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蕭文明這邊已經采取了自己可以采取的一些手段,然而情況還在不斷的發酵。

  進入港口的船舶越來越大,交易額也是越來越大,這蕭文明就納了悶兒了。

  之前他從富山吉秀這里也聽過消息,消息分明是說,是福建有人要來搶蕭文明的生意,怎么現在的生意沒有被搶走,反而越來越多了呢?

  就算有些人的挖墻腳的行為是徒勞的,但再怎么徒勞,也不會有反作用吧?

  這個謎題直到很久以后,蕭文明才完全解開,而現在擺在蕭文明面前的,則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如果現在開始限制船舶的流量的話,那就可以保持住之前緩慢扎實發展的節奏,但也可能錯失當下這個可以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大好機會。

  如果任由交易量不斷放大的話,固然可以在短期內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萬一局面脫離了蕭文明的控制,反而會得不償失。

  況且這背后有沒有藏著更大的陰謀?蕭文明還不知道。

  對于這個問題,蕭文明最倚重的兩個人,他們的意見卻是截然相反的。

  姐姐蕭文秀自然是打算穩健經營的——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反正自己家現在已經將經營事業走上正軌了,沒由來冒了那么大的風險,去盲目擴張自己的產業。

  而謀士溫伯明卻持不同的觀點,不管別人耍什么陰謀詭計,我們一樣可以來,他個將計就計!

  蕭文明現在手里的基本盤,除了三百戰斗力超群的蕭家軍之外,就是皇帝給予的同倭國通商的特權,這兩樣東西都不是靠陰謀詭計就可以奪走的——只要穩住基本盤,那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按照蕭兄《三國演義》里的說法,這就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讓他們既虧了錢又丟了人,豈不快哉?”

  提出這樣的建議,也可見溫伯明這個讀書人也不是個安分守己的。

  而蕭文明同樣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他和溫伯明一樣,也想利用一下這個機會,既打垮了對手,也養肥了自己,一舉兩得。

  但一個一直以來困擾著蕭文明的現實問題是:蕭文明從一開始到現在,就一直沒有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情報網絡。

  原本被他寄予希望的林丹楓飄然而來,又飄然而走了,同樣輕功高強的宋星遙卻是個川妹子,在江南這一帶并沒有根基,搞得現在到底是誰在對蕭文明使陰謀詭計,到底使了個怎樣陰謀詭計,全都不知道。

  就更胡論是如何應對和利用陰謀詭計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預料對手的企圖和行動,就只能靠猜測而已了。

  可是猜測得再準,他也有不靈的時候,一個不靈那就不是盲人摸象的問題了,而是一個自投羅網的問題了。

  雖然蕭文明的核心決策圈是十分精簡的,不太可能發生泄密的情況,自然也不會被別人探知道,同樣被隱藏在陰影之下。

  而這同處于陰影之中的兩方勢力交手,那就像是在唱一出三岔口,其實雙方都沒有底,怎么比得上開了上帝視角居高臨下地觀測對手這么痛快?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