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四十九章:一時瑜亮
  這就是諸葛亮為什么沒有選擇劉緯,而是毅然決然,不惜放下身價,主動上門去投靠劉備的幕后隱情!當然,我們都看出來了,這其實不過是一場誤會導致的,卻在最終,影響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這里,會覺得筆者純粹是在胡編亂造!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千古忠義與智慧的化身,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怎么被你描寫得如此不堪!

  雖然已經感受到無數板磚向我飛來的威脅,但筆者也不得不說,諸葛亮也是人啊!事實上,千百年來,他的形象被神化得非常夸張,好事全都往他身上貼(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壞事一件沒有,諸葛亮被世人吹捧為完美的神,已經不是人了!筆者并未否定其在歷史上的功績和偉大成就,只是想把諸葛亮請下神壇,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而已!雖然這段情節,有虛構的成分,卻也是有根有據的!

  歷史上的諸葛亮,成婚之后便一直沒有子嗣,甚至一度過繼了兄長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為養子,以繼承香火。可是非常遺憾,諸葛喬短命,二十幾歲便英年早逝了!諸葛亮直到四十六歲的時候,才得親生兒子諸葛瞻,這也是他見于歷史記載的唯一后代(一般認為次子諸葛懷和女兒諸葛果為虛構人物),可謂老來得子。

  那么諸葛亮究竟為什么在子嗣延續方面,遇到這么大的困難呢?刨除可能存在的生理問題(沒有記載,也無從考證)不論,其妻子黃氏貌丑,可能正是癥結所在!

  經常看宮廷劇的朋友們,大概都有這么一個印象,那就是皇帝的正宮皇后,往往是一輩子都沒有生育,偏偏他那些各色妃子們,倒是一個接一個地給皇帝生育皇子,這種奇怪的現象,也常見于史籍所載,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皇后與皇帝的結合,大多屬于政治包辦婚姻,皇帝不喜歡她,也不與皇后親近,自然沒有子嗣誕育。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諸葛亮的身上,作為一個正常男人,就算他品德甚高,不愛女色,可妻子如果真的是個丑八怪,他還哪有那個心情與妻子親近?即使兩人表面恩愛有加,相敬如賓,卻少有夫妻之實,孩子又從何而來?

  關于諸葛瞻的生母是何人,歷史記載不祥,但基本可以斷定,他不是諸葛亮正妻黃氏所生,應該是諸葛亮在四十多歲時,還是沒有子嗣,不得已納妾延續香火,才誕育了諸葛瞻!否則,之前的二十年,就算再怎么不順利,正妻黃氏也該生育個一兒半女啊!

  既然要把諸葛亮請下神壇,我們就要把他當成有血有肉的人,一個也有自己愛憎喜惡,七情六欲,做事并非盡善盡美,也有缺點的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娶了個自己不喜歡的丑妻,又被岳父黃承彥看低,區別于劉緯對待的諸葛亮,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甚至討厭劉緯,這完全是有可能發生的,一點都不離譜!

  試想一下,諸葛亮對劉緯有如此之深的成見,甚至厭惡他,那么無論是從大局還是個人喜好出發,諸葛亮都不會想與劉緯發生什么交集,更不會建議劉備與劉緯同盟!這就是他出現在尋陽,卻沒有出現在恭安縣的原因所在!

  可是,諸葛亮一行人到了尋陽后,卻一直沒有等來孫權接見的消息,時間一天天過去,他也有些心急!同盟晚一日達成,劉備在江夏就多一分危險,因為曹操隨時可能兵發江夏,攻打劉備!更何況,這樣的拖延,也是透露了一個信號,對于與劉備結盟,孫權應該是權衡不定,非常猶豫的!

  諸葛亮想要面見孫權,親口勸說他同意結盟,共拒曹操,對此他還是很有信心的,關鍵是現在,自己連孫權的面都見不到,這可如何是好呢!

  程普把諸葛亮和孫乾等人,安排在了尋陽館驛,每天好吃好喝招待著,顯得頗為重視,可諸葛亮卻是茶飯不思,整日憂慮,生怕江東內部有人會勸孫權不要見自己,最終達成同盟的愿望和努力也將付諸東流!

  因此,在尋陽苦等了十余日后,諸葛亮決定不能再這樣被動等待下去了,他想起一個人來,一個近在咫尺,卻能影響孫權決策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周瑜!

  此時的周瑜,正領兵駐扎在柴桑,距離尋陽僅幾十里,并且諸葛亮也知道孫策遺訓,更清楚周瑜在江東的地位和影響力,他等不到孫權接見的消息,焦急不已的同時,便開始打起周瑜的主意來!

  周瑜此人,諸葛亮還有所了解的,雖為軍事統帥,卻是一員儒將,文武雙全,足智多謀,并不是個好相與之人。和他打交道,說不定比勸說孫權難度更大!可現在的諸葛亮也是沒有辦法,直線攻略行不通,干脆便想來一招迂回戰略,抄后路,先勸服周瑜再說!

  因此,諸葛亮手書親筆信一封,委托孫乾帶上厚禮,先去了柴桑,拜見周瑜,并要求能與他會面!到底柴桑比吳郡要近得多,一天之后,孫乾就回來了,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周瑜竟然同意會見諸葛亮!

  諸葛亮大喜,立刻收拾行裝,帶著使團一行人,便去往了柴桑,果然順利地見到了周瑜!

  那么周瑜為什會接見諸葛亮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此時的他,面對如此天下大變之局,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謀劃!他認為,時下江東的最佳選擇,就是與劉備和劉緯結盟,共拒曹操!換句話說,周瑜的想法,其實與諸葛亮是一致的,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這兩人都是當世大才,自然得出的結論也是一樣的!

  其實江東的選擇很多,他們或者可以和曹操交好,與其一條戰線去攻打劉備和劉緯,或者也可以保持中立,坐視曹操與劉備劉緯爭斗,根本不用卷入這場大戰中,未必非得選擇與曹操敵對,與二劉結盟。

  可周瑜何許人也,其精明之智,在整個江東諸臣將中,可堪魁首,怎么會看不出來曹操有并吞天下之志?只要曹操想要統一天下,江東有朝一日必然會成為他消滅的目標,即便這一次能僥幸逃過,下一次也難免不會成為危險的獵物!

  如果江東此番坐視不理,任憑曹操占據了荊州,消滅或擊潰了劉備和劉緯,進一步增強了他的實力,那么下一次,江東將獨自面對強大的曹操,又失去了地利,喪失天塹阻隔,周瑜很清楚,屆時江東危矣,根本無力抵抗!

  唇亡齒寒的道理,周瑜不可能不知道。因此,他認為時下江東不能坐以待斃,必須積極行動起來,趁荊州大變之機,與二劉一起,共拒曹操!如果能打敗他,使曹操退回北方,江東也很有可能在荊州獲利,甚至乘機吞并整個荊州,徹底控制住上游!

  因此,這一次曹操南征,對于江東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千載難逢,周瑜這樣雄才偉略的智將,又怎么忍心錯過如此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呢!

  其實,就算諸葛亮不派孫乾主動聯系周瑜,周瑜也有些坐不住了!他早就知道諸葛亮此來的目的是什么,并且也擔心孫權遲遲不肯接見諸葛亮,會錯失良機,更怕吳郡方面做出錯誤決策,導致全局的被動!周瑜便索性想利用會見諸葛亮之機,促一促此事之濟!

  --

  作者有話說:

  感謝書友:角落166406706的唯一贊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