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三國之巔峰召喚 > 第2653章:孫仲謀逃出生天,三十五萬楚軍伐吳
  第2653章:孫仲謀逃出生天,三十五萬楚軍伐吳

  司馬懿在搞定謝安謝玄兄弟后,又如法炮制,告訴朱然,孫策殺了他的弟弟朱才,徹底斷了朱然倒向孫策的心思。

  之后,司馬懿又想拉攏龐涓、田忌、孫承宗、徐盛、董襲、孫匡等手握兵權的大將,但效果卻并不明顯。

  孫權不在,曾忠于孫權的將領,如今已然成了一片散沙。

  龐涓、田忌等將看不到扳倒孫策的希望,自然不會輕舉妄動,倒向孫策不過是早晚的事。

  雖沒能拉攏龐涓、田忌等將,司馬懿也并不失望,有謝安和朱然、再加上孫權的死忠周泰在,這三人手下的兵力加起來,或許不是孫策的對手,但也勉強足以用來自保了。

  “消息已經傳出去了,希望劉秀的反應能快點吧,否則等孫策徹底穩定了局勢,楚國想要滅吳就難了。”司馬懿喃喃自語道。

  司馬懿收到孫權被擒的消息后,就知道孫權這地栽的很徹底,除非發生奇跡否則絕不可能翻盤,于是果斷背叛了孫權,秘密將東吳內訌的消息傳給了楚國。

  劉秀也沒有讓司馬懿失望,收到消息后連夜召開會議,最終雖決定傾國之力滅吳,但過程卻非常曲折,并沒有表面上那么簡單。

  劉秀其實早就制定好了滅吳計劃,畢竟在孫權的一番騷撒操作下,吳國內部的矛盾已經達到了極致,就算孫策不回來也早晚會爆發內戰。

  劉秀其實也在等著孫策回來,成為點燃吳國內斗的導火索,這樣他就可以趁著孫吳內訌,無法集中力量面對外敵時,大舉伐吳,從而以最低代價滅掉吳國。

  可讓劉秀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孫策這次政變來的太突然,而且從開始到結束,僅僅只用了半日。

  楚國都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孫策的政變就已經結束了,這也讓劉秀的所有布置都付諸流水,所以劉秀簡直都快要氣瘋了。

  “廢物,孫權簡直就是個廢物,這么大的優勢,竟連半天都沒堅持住,就被孫策給抓住了,難怪孫堅從來獨斗沒考慮過讓他繼位。”

  對于孫權到的糟糕表現,劉秀也是又氣又無語,但也很快就意識到不對勁的地方。

  孫權或許比如孫策,但絕不至于不堪到這種地步,所以孫策能這么快拿下孫權,背后肯定有高人支持。

  劉秀將孫策這邊的人排除了個遍,最終發現這其中最關鍵的人,竟然是被一直他所忽視的孫臏。

  “能為孫策布下次此必殺之局,這個孫臏可真是不簡單啊。”

  劉秀的眉頭緊皺起來,自語道:“此次孫策的政變計劃,可謂是環環相扣,幾乎沒有任何破綻,稍有不慎就會中計。

  就算有所察覺,非智謀高超之輩,也根本反應不急。

  看來孫權敗在孫臏手上,輸并輸的也并不怨。”

  但很快劉秀又意識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孫臏如此大才,又是孫家宗室,孫堅和孫權為何都不重用他呢?

  孫權不用孫臏還可以解釋,畢竟孫臏是孫策一系的人,但孫堅也不用孫臏,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呀。

  劉秀本能的覺得孫臏肯定有問題,否則以孫堅的識人之能,又怎么會放著孫臏這樣的大才不用。

  “除了孫武、伍子胥、魯肅和孫策之外,這個孫臏也有資格當本王的對手。”

  從劉秀將孫策排在孫武、伍子胥和魯肅之后,就能看出劉秀并不是很看重孫策,反而更在乎其余四人。

  劉秀從來不會小看自己的對手,而從這次政變中孫臏的表現來看,孫臏對于楚國的威脅甚至比孫武還要大。

  孫武的統軍能力天下無雙,除了被陶謙坑過一次而被朱元璋生擒之外,他就再也沒有打過敗仗。

  可無論孫武在怎么能打,也僅僅只是個軍人罷了。

  國與國之間的爭斗,除了軍事上對決之外,政治方面的博弈也同樣重要。

  孫武對楚作戰幾乎就沒有輸過,可楚國卻越敗越強,無論輸上幾次,都不會被吳國徹底打倒。

  反觀吳國卻越勝越弱,而在江夏慘敗了一場之后,和楚國之間的差距更是徹底拉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亡國。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楚國的君主劉秀,在政治和治國方面的能力,比吳國的孫堅和孫權要強上太多了。

  就算吳國有孫武這樣的不敗名將,可以屢次擊敗并且不斷削弱的楚國,以抵消吳國在君主方面的劣勢,但只要劉秀還在楚國就不會垮掉。

  可在劉秀的治理下,楚國越來越穩定,國力越來越強,人才也越來越多。

  這個時候就哪怕是孫武,還想擊敗楚國的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這也是后來孫武打不動楚國的主要原因,因為吳國還是那個吳國,可楚國卻不是原來的那個楚國了。

  如今楚國在軍事方面已經徹底反超了吳國。

  至于在軍事統帥方面,楚國雖依舊沒有孫武這一級別的頂尖統帥,但也有郭子儀、馬援、魏章、曹參等眾多名將。

  楚國在統帥質量上雖比不過吳國,卻在數量上同樣也完成了超越。

  更何況,除此之外,楚國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政治方面的優勢。

  楚王劉秀是當世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幾乎不會犯下錯誤,而吳國的孫權卻昏招連連,在他的治理下吳國內部矛盾重重。

  所以,只要孫權還是吳王,吳楚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而這才是劉秀最大的依仗。

  可孫臏的出現卻改變這一切,讓楚國最大的優勢,瞬間化為烏有,這讓劉秀如何能不忌憚孫臏。

  “孫武之統,孫臏之智,皆是數百年都難得一見,可卻同時降生在了孫家,上天還真是鐘愛孫家啊。”

  想到這時,劉秀心中對孫堅那叫一個羨慕,他要是有孫武和孫臏輔佐的話,恐怕早就一統南方,然后北上和嬴昊爭鋒了,又豈會蹉跎在荊南這么多年。

  可孫堅呢?不但有孫武和孫臏這兩個曠世奇才,更有伍子胥、魯肅、呂蒙、謝玄、謝安、龐涓……等等眾多天下少有的大才。

  吳國明明有著這么多的人才,卻不能加以善用,這要是都還不亡國的話,那可就真的沒天理了。

  毫不客氣胡說,吳國若是不內斗的話,只需讓本國的人才人盡其用,哪怕沒有頂尖戰將,楚國也根本沒有滅吳的機會。

  但吳國偏偏就出了個孫權,讓原本鐵桶一片的吳國處處漏風,這才讓劉秀產生了滅吳的希望。

  劉秀深知亂世之中人才的重要性,而想要和大秦抗衡,他就必須要滅吳,以收江東之才,為己所用才行。

  可如今孫權已被孫策所擒,孫策已經徹底取得了優勢,楚國若是在此時出兵伐吳的話,很大概率會刺激到吳國的內部,為自保而團結起來,集中力量一致對外。

  真造成這樣的局面的話,反倒是在幫了孫策掌權。

  真讓孫策將吳國兵權徹底掌握在手中,讓孫武、伍子胥、魯肅等人重張兵權的話,那楚國滅吳的難度可就要增加了十倍不止了。

  除此之外,中原局勢,也是讓劉秀不敢輕易發兵的一大原因。

  大秦已經對明國宣戰,僅僅是第一輪的試探,就派出足足三十三萬大軍,這也說明他們的估算有誤。

  魏宋兩國雖都已發文斥責大秦,并且和明國公開結盟,三國聯合共抗大秦,可大秦的實力深不可測,就算中原三國聯手未必招架的住。

  若出兵就一定能滅掉吳過的話,那劉秀自然不會過多猶豫,但此時吳國內部大局已定,楚國就算出兵也未就能徹底滅掉吳國。

  反之,一旦楚國出兵伐吳的話,就沒有余力來摻合中原戰事了。

  一旦大秦滅了中原三國,而楚國卻沒能滅了吳國的話,那對于了劉秀來說可就真的是災難,也將再也無力阻止大秦一統天下。

  此時的楚國反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伐楚就算能贏也不一定能滅掉吳國,反而還無法支援中原三國,可不伐吳又會錯過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無論伐吳還是不伐,都各有利弊,又各有壞處,所以由不得劉秀不慎重考慮,因為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滅頂之災。

  龐統、蒯越、蒯良、劉巴、廖立、主父偃、洪仁玕、孟公威、石廣元、賈充等謀士,看著眉頭緊鎖、猶豫不決的劉秀,也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言為君主解惑。

  當前局勢實在是太過于復雜,他們也不知道都楚國該如何是好。

  包括劉秀在內的楚國高層,都對伐吳一事都極為猶豫,畢竟當前局勢未明,變數實在是太大了。

  可就在不久后,突然傳來的一個消息,卻讓劉秀下定了決心,果斷決定傾全國之兵伐吳,一副不滅吳國誓不罷休的姿態。

  而這個消息就是孫權被救了出來。

  “傳本王將令,即日起兵三十五萬,兵分四路伐吳。”

  “命郭子儀為主將,率領江夏、南郡、廬江三郡,共計八萬大軍北路郡,由江北進軍,攻打吳國廬江郡。”

  “命馬援為主將,率領交廣二州,共計七萬大軍為南路軍,由南海郡進軍,攻打吳國會稽郡。”

  “本王親率荊州交廣三州,共計二十萬大軍為中路軍,由長沙和桂陽共同出兵,分別攻打吳國豫章、潘陽二郡。

  本王親率十五萬大軍攻打豫章郡,曹參為偏軍主將,率五萬大軍攻打潘陽郡。”

  楚國據荊、廣、交三州之地,總人口五百七十萬,而在經過極限擴軍之后,總兵力一下子從二十萬,暴漲達到了四十二萬,增加了足足二十二萬大軍。

  如今楚國全國總兵力四十二萬,而劉秀直接出動三十五萬伐吳,只留下七萬大軍鎮守荊、廣、交三州,風險不可謂不大。

  這也說明劉秀是徹底豁出去了,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傾盡全國之兵,在無任何回旋的余地,不滅吳國誓不罷休。

  ————————————

  吳國,建業,西城大營。

  司馬懿、謝安、謝玄、朱然、周泰、朱桓、薛綜、顧悌等孫權一系的人,此時正聚集一堂,商議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薛綜、顧悌等世家中人覺得,若是孫權真的回不來了的話,那支持孫策其實也沒什么,但前提是孫策信守承諾,不觸動世家的利益。

  謝安和朱然則說什么都不同意,畢竟他們一個死了爹,一個死了弟弟,還都是死在孫策手上,他們又怎么可能臣服于自己的仇人呢。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之時,突然有一人闖入營帳,而此人竟是被囚禁的孫權。

  這下包括司馬懿在內的所有人全都徹底傻眼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