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七零辣妻,帶著億萬物資嫁糙漢 > 第834章 根本打不起來
  喬婉和顧聿安又去了下一個村子。

  后面的村子基本上算是對半兒開。

  有兩個村子有一半的村民愿意配合,另外的一半村民并不愿意配合。

  剩下的幾個村子都不同意這種方式來養豬,養雞。

  倒是有一個村子的村民同意養長毛兔。

  總體來說目前的收獲就是這些。

  喬婉和顧聿安帶著人回到了縣衙。

  按照他們目前統計出來的這些契約,統計了人數就要開始給他們分發雞仔,豬仔,還有長毛兔。

  包括他們已經整合出來的飼料。

  還有喬婉親手把手教他們如何預防雞仔豬仔和長毛兔的病害。

  總之簽契約的這些人家都是老實巴交,而且愿意嘗試的人家。

  喬婉和顧聿安回到了縣城,當然這一個冬天他們往返于各個村落之間。

  一方面是檢查他們養殖的過程當中有哪些誤區和錯誤,一方面也是為了有問題可以盡早解決,這年頭兒消息閉塞,道路不通,他們不僅跑著一點兒,等接到消息的時候,估計這些雞,豬,兔子都得死光。

  而且大多數古人在于衛生防治方面,顯然是根本沒有所謂的科學衛生觀念。

  必須不停的在耳邊灌輸,不停地必須監督他們。

  除了兩人之外,老杜專門分出來六個衙役,這個冬天就負責這些事情。

  他們會一個村落,一個村落詳細的做記錄,詳細的做檢查,然后回報給衙門里的顧聿安。

  冬天很快過去。

  春天來臨的時候,在萬物復蘇樹枝上綻放了綠色的枝條,而那些村子里養的雞,豬和長毛兔,這會兒終于到了回報的時候。

  一個冬天苦了那六個衙役,顧聿安特意給他們每個人每個月光是月錢都加了一兩銀子。

  不過六個人苦雖苦,但是覺得倒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尤其是老爺和夫人,不知道腦子里怎么有那么多的想法,而且老爺和夫人是有真本事。

  那些雞啊豬啊,還有長毛兔生點兒什么毛病,他們都能說的頭頭是道,而且給用的那些藥的確是一用就事半功倍。

  六個衙役他們也有私心,特意在當初干這個的時候跟老爺申請他們家也養雞和豬。

  自從跟了老爺他們現在吃鹽不用發愁,市面上的雪花鹽的價格已經被壓到了很低。

  主要是那些鹽商也已經打聽過了,沒想到現老爺手里居然有煉制雪花鹽的法子。

  雖然老爺并沒有把這些鹽直接流入市場,沖擊他們的行業。

  可是顧老爺也特意把他們叫到衙門。

  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讓他們的適當的在別的地方賺利潤。

  在這里還是要讓利于民,為疾苦的百姓謀一線生機,百姓們太苦了,連鹽都吃不起,如果他們不做出讓步,那么老爺要真插手,恐怕他們在這里就毫無立足之地。

  鹽商倒不是吃素的,可是他們打聽了一下。

  這位顧老爺研制出的雪花鹽比他們市面上賣的雪花鹽還要純凈干凈,里面連一絲雜質都沒有。

  其實他們在這里能賣的鹽大多都是粗鹽。

  在這個偏遠的小地方,能吃得起雪花鹽的人家可沒有幾家。

  大多那些商人都是到這里來販賣皮毛糧食。

  正宗的雪花鹽送到那些富足的江南地區,價格自然能翻番。

  他們也偷偷的賄賂衙役,從衙役的手里買到了顧聿安制作出來的雪花鹽,看到這些雪花鹽的時候,他們看到了商機。

  因此鹽商和顧聿安達成了協議,雙方達成合作條例就是本地的鹽,他們決定放手。

  由官府自行插手鹽業買賣行業,這樣可以穩定市價。

  當然他們的要求就是官府的雪花鹽每個月定量賣給他們1000斤。

  當然這個數量在顧聿安的干預之下,最后討價還價變成了500斤,1000斤流出去這利潤過于大會引來其他人的窺探。

  鹽商有好處,自然也就放手了,這里的鹽業行業,鹽業行業已經收歸官府所有。

  自然在他們本地雪花鹽的價格被壓到了很低。

  這是當地百姓得到的第一個實際好處。

  而現在顧聿安對于自己這一個冬天的經營自然要驗收成果。

  這一次是大張旗鼓,親自讓衙役們雇了幾輛牛車去把這些豬啊,雞啊和長毛兔收回來。

  等到這支隊伍浩浩蕩蕩的把這些東西拉回來,而且那些跟著他們一起回來到衙門里來結算銀子的村民也跟來了。

  一時之間就變得聲勢浩大。

  這件事在百姓口中一傳十,十傳百,就變成官府讓利于民,并且幫助這些百姓居然掙到了銀子。

  畢竟劉嬸子,王大伯還有那些村子里的村民見人就笑得合不攏嘴,雖然說財不露白。

  可是這是從衙門里領出來的銀子。

  老爺都說了,這銀子誰要敢搶,一旦被抓住,那要嚴辦。

  甚至還有衙役們親自護送他們出城。

  以前都說有錢沒錢別進衙門,進衙門就得脫一層皮。

  可是現在他們也沒想到,居然有一天能從衙門里領出來錢。

  不少百姓紛紛打聽他們哪兒來的這一些銀子。

  “你們不知道,咱們老爺是青天大老爺,去年我們遭了災,村子里大家都快過不下去,老爺不光給我們發了救濟的糧食。

  而且官府還借銀子給我們,讓我們可以養豬,養雞,養長毛兔,你看看我們村子里一半兒的人家養了豬,一半兒的人家養了雞。

  長毛兔我們是沒養,可是這豬和雞可是賣了不少錢。

  我家養了五頭豬,這五頭豬下來足足有五十兩銀子。

  去掉當初買豬仔和那些飼料,借官府的十兩銀子,我們足足賺了40兩銀子。

  你算算像我們這樣的人家40兩銀子那是什么樣的天文數字,我都想好了,回了家之后就給家里蓋房子。給兒子娶個媳婦兒回來。”

  “還有我,還有我,我還以為養長毛兔賣不了那么多銀子,誰知道這長毛兔能生啊?一窩一窩的往出生。

  原來這長毛兔剝了皮之后可以做成皮衣,皮褥子,皮靴子,這長毛兔的肉也非常好吃,我用著兔肉做的辣子兔丁特別好吃。

  這兔子居然讓我賺了有30兩銀子。”

  “這可只有半年呀,半年賺30兩銀子,老子這輩子都沒有這么有本事過。”

  “我家媳婦兒現在把這兔子都當成祖宗一樣供起來。”

  “還有我家的雞,別看雞看起來不起眼,可是我家養了50只雞。

  全都養活了。

  有30只母雞下蛋下的可勤快呢,那些蛋全都賣到市面上。

  老爺統一有出售渠道,一點兒都不用我們發愁。

  再加上養的那些肉雞養成了之后賣出去,那全都是銀子。

  我家這小半年雖然賺了只有15兩銀子。

  可是老娘滿足呀,老娘一個寡婦帶著兩個閨女,一個兒子。

  孩子都沒成年,能賺這么多銀子,老娘以前想都不敢,想要是繡帕子,我眼睛瞎了,一年也最多不過二兩銀子。

  眼瞅著我閨女兒子現在都胖多了,也長得壯實多了。

  以后我再多養點兒雞,掙了銀子把兒子送去讀書。”

  “還有我家這回我孫女兒的嫁妝,孫子,娶媳婦兒的彩禮全都有了。”

  “全都托了老爺的福。”

  百姓們一聽還有這種好事兒,不少人都急了眼。

  有不少縣城里的百姓紛紛來到了縣衙跟老爺打聽。

  村里村民們能夠養雞,養豬,養長毛兔,那他們行嗎?

  結果顧聿安貼出了告示。

  縣衙里要興辦幾個工廠。

  一個是食品加工廠,一個是皮革廠,還有一個就是鹽業公司和煙草公司,再加上一個服裝公司和鞋襪公司。

  這些新名詞兒聽的大家都一愣一愣,從來沒聽說過這些詞兒。

  但是告示上說的明白,這些廠子都會招工,招工人也就說一旦成為工人多勞多得。

  每個月有固定的工錢,而且很多廠子提供住宿和食堂。

  只要好好干,不比養雞養鴨強?

  整個市面上因為這些風聲攪得大家人心波動。

  這也是顧聿安要做到的。

  種地,養殖雖然是大事業,可是不能一門心思都扎在這個上面。

  要想全面開花,就得首先把工廠這方面辦起來。

  首先得保證自給自足,這些生產出來的東西有一部分可以銷往關外,另外一部分可以銷往關內那些富足的地區。

  以他和喬婉的點子和見識想要做出來又好又得人心的東西,自然是事半功倍。

  而陳家村的族人早就已經腸子都后悔青了,看到別的村子已經欣欣向榮,人家蓋起了堅固的磚房子。

  而且聽說那些養殖場蓋的房子比他們住的那草窩子都好。

  陳族長召開了會議,帶著其余幾個跟他們一樣沒能在這一次的養殖收獲當中是得益的那些百姓一起聯名來到了衙門。

  本來是想著這一次老爺肯定會對他們下狠手。

  可是面對銀子的時候誰不眼饞,到了這個時候不得不低頭。

  想著跪下給老爺哭窮,求也得求老爺讓他們也能加入掙錢的行列。

  誰知道顧聿安根本沒有刁難他們。

  當然顧聿安也沒見他們,沒聽他們那一套訴苦哭窮的方法。

  反而是讓應書清出面,直接給他們簽訂了合同。

  養殖的事業自然得擴大規模,養的人越多,最后收益的人越多,而且可以形成一條穩定的供應鏈。

  同一時間,顧聿安在村子里百姓當中聲望極高。

  春耕的時候,官府又下達了新的文書。

  讓大家種上了水稻。

  很多人知道這些水稻,可是他們這里一般都是種麥子。

  水稻需要水,可是他們附近水源一般離村子里的地都比較遠。

  在顧聿安發展之下又征了民夫,給各個村落修了路,并且還給他們修起了水利設施。

  一方面做這些措施,另外一方面開始推廣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在產量方面當然是麥子不可同日而語。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田地里一邊種水稻,一邊還養魚。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法子行不通,可是等到最后看到魚長得不錯,問題是那些水稻也長得非常茂盛。

  大家這會兒對顧老爺那是心服口服。

  村民們一邊養殖一邊種植。

  等到這一茬水稻收獲之后,又利用這幾個月的時間讓他們種上了土豆,紅薯。

  等到土豆收獲的時候,大家才目瞪口呆。

  誰也沒有想到,就這不起眼兒的東西,種出來居然會產量這么高。

  第一次他們被這豐收震驚的都不知道該說什么。

  這一年的縣城里,大家都是喜氣洋洋。

  百姓進進出出,第一次覺得日子過得居然如此舒心,縣城里好幾個工廠都已經開工。

  很多百姓都到工廠里去做工。

  不光能掙到銀子,還管吃管住。

  今年的豐收也讓他們收獲了更多的糧食和土豆,富裕出來的糧食和土豆他們拿出來一批賣往了關內,另外一批又賣往了關外。

  蠻子們往日里一到收獲的時候就會搶糧食,可是今年人家大批的糧食直接運到他們這里從他們手里換走了牛羊和馬匹。

  以前是百姓們自己都吃不飽,現在有了富裕的時候,這么一交換。

  蠻子們手里有糧,自然也不樂意去犧牲自己的人命去攻打這些地方。

  這一個冬天居然大家都過得安安穩穩。

  而他們縣城里工廠出品的那些東西都流水般的運往了關內的各地。

  因為他們和本地的鹽商和糧商關系都相處的非常好。所以在這一方面,對方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并且幫他們在各地都找到了下家。

  這些東西賣的相當好。

  東西賣的好,來回到工廠里就會給工人們發獎金,并且逢年過節還有福利。

  他們這里的百姓很明顯日子過的越來越富足。

  而董大人就更不用說了,他手底下的500兵丁已經變成了2000。

  因為人們吃的飽,喝的足,生的孩子也多,壯丁漸漸的也多了起來。

  尤其當兵的聽說月錢給的足,吃得好,而且當兵的家屬還能受到優待,可以減免賦稅。

  這種好事兒他們聽說之后當然愿意送家里的兒郎來當兵,最重要的是這兩年他們縣里根本就沒打過仗。

  蠻子早就偃旗息鼓,而且蠻子還和他們縣城做起了生意。

  兩家人真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見面握手是朋友,誰還打什么仗啊?

  當兵的不光武器裝備精良,而且人人有馬蹄,軍營內外一片祥和,雖然大家還是辛苦的操練,可是心里都明白,只要老爺在繼續這樣做下去,蠻子和他們真沒有打仗的必要。

  蠻子也不過是為了好過好生活。

  不過五年的時間,這個小小的縣城已經遠近聞名,不光是他們這個縣城附近的縣城以及阜城都受到他們的影響,帶動之下,也開始推行這些政策。

  漠北關外居然一片祥和。

  朝廷大概都想不到,在他們眼中烽火連天的地方,居然百姓的日子過得如此富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