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明左 > 第1283章 恐怖的準備
  后世對于這一場決定了明朝命運的松錦之戰,評價和討論浩如煙海。

  而種種觀點不一而足。

  針對明軍的戰敗,有認為是君王剛愎自用導致的,有認為是中樞急功近利導致的,有認為是統帥昏聵無能導致的,有認為是將領貪生怕死導致的。

  總之,各種觀點層出不窮的根本目的,就是很多不甘心的人寄希望于通過這些理由,尋找到一個說法……

  松錦之戰,明軍其實是可以打贏的!

  而對于這場正在發生的大戰,夏軍是如何評判的呢?

  “明軍輸定了,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

  左永的話,代表了所有夏軍高層的觀點。

  是的,明軍沒有任何一丁點可能獲勝的希望。

  單單從這一場戰役而言,為什么明軍沒有希望獲勝呢?

  君王剛愎自用的因素很小,中樞急功近利情有可原。統帥也有實際難處,將領更是無處發力。

  說到底,明軍之所以會敗,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戰斗力相差太多。

  這也是從熊廷弼主政遼東時代開始,明軍一直面臨但始終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沒有戰斗力,談何作戰?

  談何勝利?

  別看明軍的兵力是清軍的好幾倍,但打仗不是看人數多寡的。

  戰斗力這種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

  尤其是這個時空的清軍,雖然在跟夏軍作戰當中屢戰屢敗。可是也在夏軍的錘打之下,戰斗力更加強悍。

  可以說,這一場大戰,不管明朝方面怎么籌劃、怎么運作,都沒有獲勝的希望。

  遠在京師的崇禎和內閣或許還看不清楚,但是近在前線的洪承疇和各路將領全都門清。

  洪承疇三月份抵達寧遠的時候,就曾給中樞上奏。

  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如果向錦州增援將會兇多吉少。最好的辦法就是穩固目前的陣線,等待時局的變化。

  洪承疇不是不知道錦州的重要性,但是他更加明白,以他手中東拼西湊的兵馬如果貿然前出救援錦州的話,必然會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不出兵,錦州守不住,遼東的局勢徹底崩潰;

  出兵,不但錦州守不住,整個山海關以北也將全部淪陷,局勢更加危險。

  說白了,站在洪承疇的角度,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倘若留在寧遠消耗時間,說不定還能夠尋找到難得的戰機,令局勢出現反轉。

  至于錦州城中的祖大壽是死是活,對于他這位統帥而言,已經不重要了。

  憑心而論,洪承疇的想法絕對是當下的最優解。

  倘若明廷采取了他的意見,雖然松錦之戰會輸掉,但起碼還能保留元氣。還能圍繞山海關建立一定的戰略緩沖,維持現有的局面。

  但很可惜,明廷根本就不可能采取他的意見。

  崇禎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先后送來命令,嚴令洪承疇即刻進軍、解圍錦州。

  這道命令,等于是將明朝最后的家底送入了火坑。

  那么崇禎和陳新甲要為松錦的戰敗負主要責任嗎?

  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天下的局勢并非互相割裂,而是彼此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后人在討論松錦之戰時,就只將目光放在戰場之上,頂多還將朝堂的因素納入其中。

  卻很少有人想到,此時飛流直下的中原戰場,才是逼迫明朝不得不進行軍事冒險的主要原因。

  去年張獻忠突入四川之后,楊嗣昌和各路大員的關系徹底降到冰點。各路文臣武將都對他失去了信任和敬畏,這也導致整個圍剿戰局變成了一盤散沙。

  張獻忠這一次攻入四川,再沒有受到什么太大的阻力。

  四川巡撫邵捷春忙著和楊嗣昌勾心斗角,種種軍事部署全是漏洞。被張獻忠左沖右殺,如入無人之境。

  左良玉、賀人龍等將領更是偷奸耍滑,等著看楊嗣昌的笑話。

  楊嗣昌心急如焚,無奈之下只能重用投降的農民軍叛將。

  結果張獻忠又在開縣黃陵城大敗勐如虎,兵鋒一轉,不但沖出了四川,而且直撲楊嗣昌的大本營襄陽。

  這個時候四川境內的明軍全都遠在幾百里之外,根本來不及阻攔。

  二月初四,張獻忠攻破襄陽,處死了襄王朱翊銘。

  剿賊不力,坐失藩王。兩大罪過之下,楊嗣昌徹底崩潰了。

  此時的他兩鬢斑白,元氣耗盡,再也無心也無力統管局勢。

  返回襄陽的路上,楊嗣昌接到了更大的噩耗。

  李自成攻破洛陽,將福王朱常洵扔進了油鍋,并把福王的肉分給了將士、百姓吃掉。

  李自成在洛陽打開府庫,散發糧食、金銀,早已嗷嗷待哺的百姓紛紛加入農民軍,整個河南的局勢一瀉千里。

  在自己的統轄之下,連續兩位重要的藩王被殺,楊嗣昌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活路了。

  徹底絕望的他開始不再進食,待走到荊州沙市的時候,他便已經臥床不起,生命走到了最后。

  福王、襄王的被殺,楊嗣昌的死,給了崇禎無與倫比的沖擊。

  直到這一刻,崇禎終于失去了所有的精氣神,真切的感受到了亡國的危機。

  他難得的沒有過于追究楊嗣昌的責任,而是下達了“議功”的旨意。

  從中不能看出,長久以來崇禎不是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

  可是貪功諉過的本性,讓他將一位又一位能臣干將推入了火坑,也漸漸的失去了朝野上下的忠心。

  中原的局勢危如累卵,大明江山隨時都可能崩塌瓦解。

  這才是中樞不得不連番催促洪承疇進軍的原因。

  只能說,形勢使然,如之奈何。

  接到崇禎和陳新甲的嚴令,洪承疇滿心悲涼。

  他轉過頭來,看向京師的方向,突然一聲大吼。

  “大明啊!”

  在他的身旁,十多萬無辜的生命懷著最膽怯的心情,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明明兵馬鋪天蓋地、連綿不絕,本應聲威雄壯。可是洪承疇唯一能夠看到的,卻是濃濃的死氣。

  他勐然想到了自己剛剛發蒙讀書的時候,認真誦讀的東西。

  《詩經·小雅·小旻》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