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明風八萬里 > 第七十七章 高太后
    阿濟格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他長嘆了口氣說道:“剛剛收到了豫王的親筆信,說是金華賊正在溧陽調兵遣將,隨時準備進犯南京,讓我們趕緊過去會師。”

    既然越明軍準備出擊收復南京,那么阿濟格就不要指望多鐸、豪格抄擊邢勝平后路,但是一想到多鐸、豪格如此無用,阿濟格就特別生氣。

    但是吳三桂卻是在旁邊火上澆油:“英王,金華賊在溧陽調兵遣將,但未必是針對著南京與豫王。”

    劉永錫的越明軍在溧陽屯兵數萬,但如果劉永錫不是針對南京清軍,那自然是準備對阿濟格的東進大軍。

    數萬金華賊如果真從阿濟格側翼殺出,局面自然不堪設想,因此阿濟格臉色立即變得難看起來。

    正所謂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阿濟格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又有快騎從湖廣傳來了晴天霹靂:“流賊高皇后、一只虎、田見秀、高一功、劉體純正在圍攻荊州,等英王盡早回援。”

    雖然對這件事早有預期,但是阿濟格還是抱著幻想問了一句:“流賊這次圍攻荊州是打著什么旗號?是不是打著大順旗號?”

    武昌派來的使者直接打破了阿濟格與清軍將領的最后幻想:“流賊這次打著明國旗號,并擁戴高太后為一品貞義夫人。”

    聽到這個消息阿濟格不由長嘆一聲:“通知將士準備回師,我親自斷后,豫王、肅王這么不爭氣,我得為大清國多留點元氣。”

    現在他甚至有點同情多鐸與豪格。

    荊州。

    前次東路大順軍殘部傾巢而出,九營圍攻荊州最后無功而返。

    但這次進攻荊州雖然遇到了不少波折,但大順軍殘部卻得到許多縉紳與豪強的幫助,最后只花了三天時間就攻下了荊州城并將兩千多清軍盡數殲滅。

    自從西安失守以來,幾十萬大順軍殘部突然有了一處真正的容身之地,但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大順軍第一時間就想到大順朝的提督諸營權將軍田見秀。

    雖然田見秀現在手下只有幾千殘軍,但他為人寬厚,對將士與百姓都是盡量寬厚相待,所以才能發出“留此粟活秦人”的命令,要安撫荊州官民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田見秀知道自己麾下才幾千殘軍,鎮不住李過、高一功與劉體純這樣的驕兵悍將,因此毫不猶豫地說道:

    “大軍能入荊州,還是打出大明旗號的功勞,現如今必須請總督五省軍務皇太后兼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高氏坐鎮荊州總攬全局。”

    “總督五省軍務皇太后兼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高氏”的稱呼可以說是不倫不類到極點,但是對于大順軍殘部來說卻是一個字都不能缺。

    雖然這次進軍荊州發生了不少意外,但過去視大順軍殘部為死敵的縉紳、豪強采取中立甚至合作的態度,才是順利拿下荊州的最大原因。

    荊州城內的清軍只有兩千多人,即便加上外圍清軍也不到四千人,但上次李過、高一功率九營大軍圍攻荊州的時候城內也只是多出一千多清軍,之所以久攻不下就是因為整個荊州把大順軍看成了敵人。

    不管縉紳、豪強還是升斗小民,都把大順軍視若猛虎,大順軍殘部處處皆敵,前次荊州城內雖然只有四千清軍,但是主動上城助守的壯丁有上萬人。

    而這次進軍荊州自從打出大明與“總督五省軍務皇太后兼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高氏”的旗號之后,大順軍的進軍雖然談不到勢如破竹,但是大多數縉紳、豪強至少保持著一種觀望甚至中立而不是敵對的態度。

    但拿下荊州之后,大順軍將領們反而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所以才會推薦田見秀出來主持局面,而田見秀在這種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倒不糊涂,還是堅持把高太后請出來。

    而在場的大順軍將領都覺得這件事確實可行紛紛贊同,一只虎李過聽到田見秀這么說不由鎖緊眉頭。

    他之所以推高太后出來秉政自然是希望借高太后把大順的旗號打下去,真正主持大局的還是他李過。

    可現在局面卻是徹底失控,雖然是高太后主持大局,但是大家都在擁戴高太后,他反而變得不顯眼。

    但是他突然想到了什么,開口說道:“既然要請高太后出來總攬全局,何不聽聽太后娘娘的意見?”

    她之所以一再擁戴高太后出來秉政,就是知道 就是知道這位太后娘娘向來軟弱甚至到了怯弱的地步,關鍵時候沒有擔當,更不要說在關鍵時候力挽狂瀾。

    因此他覺得高太后說不出三言兩語就有機會,而在場的大順軍武將都把視線轉向高太后,高一功更是非常關心地說道:“娘娘,您可以隨便說兩句?”

    他是真擔心高太后什么話都不敢說甚至轉身就走,這也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

    而高太后的臉色雖然變得雪白,但是她還是坐在龍椅上:“那我就隨便說兩句,我們幾十萬人馬下一步怎么走,實際上越王的詔書上已經說得很清楚,而且這也是先皇最想做的事情,他生前不止一次說過可以馬上打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

    她口中的先皇不是別人,正是大順皇帝李自成,大順朝確實有過一個農民起義軍向封建政權轉換的過程,只是一片石的戰敗徹底打亂了這個過程。

    現在不管是朱金星、宋獻策這種曾經歸附大順軍的文人還是那些曾經投降大順軍的文官都已經脫離了大順軍,只有他們這些武將堅一直持到現在,而這也是大順軍的最大弱點。

    軍中沒有負責治理的文官甚至沒有足夠的文人,這支大順軍雖然號稱三十萬,但卻只是一群毫無根基的流賊。

    因此高太后這話一出全場都是深表贊同,而田見秀更是十分迫切地問道:“太后,越王陛下的詔書怎么說?”

    高太后雖然還沒見過劉永錫但恨不得現在就嫁過去,畢竟她今年不到三十歲,只要嫁過去就是越王妃甚至可以更進一步,所以她一直把劉永錫的冊封詔書帶在身邊,而現在就是展示這份冊封詔書最好的場合。

    而在座的大順軍將領也很好奇,雖然他們已經見過這份詔書甚至視若珍寶,但一直沒怎么好好讀過這份詔書。

    而高太后不但把這份詔書帶在身上而且為了嫁人的緣故把這份詔書倒背如流,當即把詔書拿出來就指出相應的內容。

    劉永錫考慮得相當周全,不但設立了王后府,而且,而且在王后腐府的和下面設置了各省總督、巡撫、布政使與道臣以及知府,組建了一個異常龐大的官僚機構,甚至初期要破格用人,只要肯來投附王后府都要破格用人。

    雖然現在大順軍只占領了荊州一府,但高太后是“總督五省軍務皇太后兼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高氏”,而且劉永錫給了便宜行事事后報備的授權,所以高太后決定把這些總督、巡撫、布政使、道臺、知府的名義都用上,他來了個窮秀才破格用人,這樣才能讓王后府獲得地方官員、縉紳、豪強與百姓的一致支持。

    高太后越說越興奮,而這些大順朝的武將也是越聽越支持,雖然他們現在都是流賊,誰愿意一輩子都是流賊,甚至讓子孫都成為流賊。

    大順朝的武將們,甚至補充了許多關鍵細節,比方說劉永錫的詔書上寫著王后府,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式的名義應該是皇太后府才對。

    即便不是皇太后府,也應當是皇后府才對,而且大順朝這些武將也應當有合適的名義,最低程度也是個布政使或道臺。

    現在竟然打出了大明的旗號,要組織大明的科舉,哪怕搞不了殿試也要搞鄉試、府試以及童生試,而且同樣要破格用人。

    知道這些都是大順朝已經做過一次的事情,現在只是打著大明朝的旗號再重復一遍。

    但事實證明,打著大順朝的旗號與打著大明朝的旗號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高太后打著“總督五省軍務皇太后兼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高氏”的名義宣布要設官治理并開科舉破格用人,整個荊州都變得沸騰起來。

    正如李自成進入北京那樣,現在前來來投付附的官員、縉紳與讀書人不計其數,甚至有人擔心來晚而大打出手。

    雖然不能算是把荊州地盤鞏固下來,但是有這些官員、縉紳與讀書人的支持,局面自然的完全不一樣。

    現在的荊州府很快就成為越明朝的地盤,而且有很多讀書人在那里出謀畫策,希望皇太后府能真正總督五省軍務。

    與荊州府完全相反,應天府與常州府的縉紳與讀書人都在考慮出路問題。

    雖然大清國仍然控制著應天府與常州府的大部分地區,但大家都認為大清國統治的時間不會太長久,甚至連多鐸與豪格這兩位王爺都有相近的想法。

    現在多鐸、豪格與洪承疇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阿濟格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