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明風八萬里 > 第三十八章 轉攻為守
    監國公主給出的承諾并不算什么新花樣,張皇后曾經發出同樣的承諾而且還率軍親征湖州,但是對于她身邊的公主親軍來說卻是最想要的東西,他們齊聲高呼甚至把最狂熱的口號都叫出來:“萬歲!萬萬歲!”

    “公主萬歲!”

    “公主陛下萬歲!”

    雖然大多數官兵也知道這次渡江將與建虜連番大戰,甚至可能十死無生,但是官兵們的士氣卻是高漲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大家覺得跟隨監國公主過江親征將是自己人生最正確的選擇,甚至有個別將士嚷出了最大膽最不可思議的口號:“女皇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女皇陛下!”

    與城頭看好戲的那些聲氣君子不同,這些武夫并不在意坐在龍椅上的是皇帝還是女皇,他們除了關心漢家山河與漢家衣冠之外,更關心自己個人與這支部隊的前途,而騎在馬上的監國公主握住馬鞭大聲說道:“現在隨我過江,十年以后你們要么戰死,要么就是總兵、副總兵或是巡撫、道員一級的人物,你們有沒有勇氣隨我過江!”

    監國公主這話說得太滿了,現在監國公主的親軍已經超過了四千之眾,而且還在以一種滾雪球的方式繼續增長,不管是阮大鋮還是方國安都對自己的部隊完全失去控制了。

    四五千人哪怕只活下來十分之一,也是四五百個總兵、副總兵、巡撫、道員級別的位置,可是整個大明都未必有這么多空缺位置,何況正常情況這四千人至少能活下來上千人,肯定有很多人十年之后只是個小軍官甚至失意老兵而已。

    但這樣的承諾正是官兵們最想聽到的承諾,而且官兵們也多多少少聽說到一些關于張皇后與越國公的傳奇故事。

    據說越國公與張皇后出京南渡的時候身邊兵馬不過百人,但是時間才過去一年多,張皇后與越國公麾下就有十幾萬大軍,出京的老人只要不犯致命錯誤現在至少也是個營官、隊官,象周之升這樣的小人物現在更是統率數千甚至上萬大軍,這樣的先例讓監國公主的承諾變得極為可信。

    雖然方國安所部這些年來一直是屢戰屢敗,部隊越打越少,但是誰的心底都想著自己能成為總兵官、巡撫的一日,因此監國公主的承諾引發了此起彼伏的歡呼,甚至讓天都快掀翻了!

    而在城墻上的文臣們都覺得有些不妥,畢竟下面可是連“女皇陛下萬歲”的口號都喊出來了,坤興公主如果真成了女皇,那么張皇后與越國公又該怎么安排?

    但文臣們也只敢說一句“不妥”而已,換了一年之前或許有不少人會以死相諫,他們是絕不會接受女皇帝這種荒唐至極的現實,但是這一年多來,天下形勢發生了天崩地裂的變化,只要能保住漢家山河大家自然放棄了許多堅持幾十年的原則。

    何況張皇后與坤興公主還有越國公的事情是帝王之事,他們這些臣子本來就不該牽扯其中,甚至還有個別頭腦特別靈光的讀書人突然靈機一動,覺得武人既然勸進,他們這些文人也不能落伍。

    監國公主畢竟是先帝長女,而且“坤興”封號大有深意,有心人很快就引申成崇禎先帝已經看到了女主中興朝廷的可能性,所以才會把自己的長女封為“坤興公主”。

    還有很多類近的論證,倒是朱大典最沉得著氣:“看看阮大鋮與方國安在哪里?如果還在的話,讓他們趕緊來向監國公主負荊請罪!”

    不管是監國公主還是監國女皇,朱大典身為越明小朝廷頭號開國功臣,誰也抹殺不了他的功勞,而且現在的結局能讓金華府避免一場血火之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

    而很快就有人回報道阮大鋮與方國安的具體下落:“阮大鋮已經往北跑了,而方國安不知道該怎么辦,聽說相國請他來向監國公主負荊請罪,他已經趕過去了!”

    朱大典雖然曾經與阮大鋮同朝為官,但是對于阮大鋮的活動能力還是沒有正確的認識,并不把阮大鋮放在心底:“這件事就交給監國公主處置吧,相信公主能把這些事處理好!”

    雖然武人還在歡呼“女皇陛下萬歲”,但是朱大典并不認為這些帝王家事會對自己的地位造成什么影響,他反而拿著張皇后與劉永錫 與劉永錫的勤王詔書說道:“今日監國公主殿下固然有天命在身,但我國家亦有天命,如果沒有娘娘與越國公的勤王詔書事情絕對不會這么順利,這份勤王詔書的份量勝過了三千越甲!”

    這是朱大典第二次把這份他看起來有準水準的勤王詔書與三千越甲聯系在一起,只是他雖然覺得自己的評價已經高到了極限,但是對于這份詔書的真正價值仍然是沒有正確的認識。

    如果以天下氣運的角度來評價這份勤王詔書,“三萬越甲”才是一個正確的估計,光是金華與處州兩府就因為這份勤王詔書動員起好幾千甲兵,再加上接受勤王詔書感召而陣前起義的方國安舊部,跟隨監國公主親征的甲兵足有萬人。

    其余各個府縣,不管是紹興、寧波、臺州還是溫州,都因為這份勤王詔書都動員起來,甚至連江西、南直隸都因為這份勤王詔書而殺出來很多支義軍。

    但是勤王詔書影響最大的還是湖州戰場,之前不管兵力數量還是戰力來說,清軍都占據了優勢,湖州城內的守軍總兵力只有正軍七千人,輔兵八千人,而張皇后與劉永錫親領的援軍也不過是兩萬人而已,不管從哪個方面都處于劣勢。

    但是這份勤王詔書發出之后,湖州府內與周圍突然多出了數以萬計的義軍,雖然論戰斗力三五個牛錄就能掃滅這些倉促成軍的義軍,但是由于張博易與劉永錫一里一外吸引住清軍的野戰集團,導致這些義軍的每一次行動都讓清軍焦頭爛額。

    勤王詔書還帶來了連鎖反應,至少二十幾個州縣甚至在收到勤王詔書之后突然反正,還有更多的義軍突然起事,特別是松江府、蘇州府的反正更是讓多鐸覺得措手不及,這可是南直隸最精華的兩府。

    這些州縣反正本來不是什么大問題,只要兩三千清軍就足以把亂事平定下來,之前松州府大舉騷動的時候,李率泰只用了三百八旗兵與千多名新附軍就把騷亂平定下來。

    但現在多鐸所部的野戰主力已經是傾巢而出,而且這一系列的起義與變亂背后同樣有著金華賊的黑手,好幾支單獨行動的清軍遭受了重創,甚至連八旗牛錄都遭受相當打擊。

    這種后院起火的感覺讓多鐸覺得異常難受,但是現在騎虎難下,他只能堅持自己的看法:“江南省內的真金華賊最多不過幾百人,其余都是裹脅而來的土寇,只要湖州大捷江南自然可以輕松平定!”

    而對于劉永錫來說,這份勤王詔書確實起到了殺手锏的作用,雖然在朱大典眼中這份勤王詔書過于簡明直白了,考慮狀元公余煌也在劉永錫營中,朱大典與許多進士出身的文人都認為這份勤王詔書的文字有失水準,至少不是大家水準。

    但對于劉永錫來說,這份勤王詔書并不僅僅是寫給那些進士相公、舉人老爺,而是寫給每一個漢家兒女,不管是他們是農夫、商人、武夫甚至是乞丐,并能讓每個人都因為文字的力量而感動。

    雖然象朱大典這樣的大人物或許因為內容過于直白認為有失水準,但是這份勤王詔書不但能讓每個人讀懂也能感動每一個人并爆發出全部能量。

    雖然清軍征服了幾乎整個江南,但是反清力量只是隱藏起來,畢竟十幾年后的張煌言三入長江之役都有許多州縣同時響應,現在的反清力量只會更強而不會更弱,只要用好這股力量就能創造奇跡。

    因此他拿著戰報說道:“雖然我也在擔心阿濟格入浙,但是現在我們比多鐸更有耐心,時間暫時在我們這邊!”

    這幾日多鐸出動八旗主力企圖與劉永錫展開決戰,但是明軍的戰術突然為之一變,改而利用村寨、街壘、河流、山丘、湖泊形成了一道道堅實的防線阻擋八旗主力的進攻。

    多鐸與清軍統帥都沒想到明軍的戰術轉換如此敏銳,之前攻擊劉良佐、許氏兄弟是雷霆萬鈞之勢的野戰攻擊,現在卻變成了穩若泰山的一道道防線,雖然八旗勁旅的攻勢打得有聲有色,從明軍一口氣奪占了十幾個村寨,但是在一道道防線面前清軍的攻勢被迫慢下來,而且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苦戰,因此劉永錫才會說“時間暫時在我們這邊”。

    就連邢夫人都沒想到劉永錫會這么快轉攻為守:“夫君說時間在我們這邊,是寄希望北面的諸路義軍嗎?當初我還覺得夫君大舉派兵北進是孟浪之舉,沒想到居然是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