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明風八萬里 > 第三十二章 后路
    王孫蕃還沒說話,那邊童屹立先給張皇后跪下了:“娘娘大恩大德,微臣感激不盡,微臣愿意為娘娘肝腦涂地!”

    他是實在沒想到張皇后居然為自己的事情向王孫蕃這么一位小御史開口求情,這是何等的恩德啊!

    張皇后不但賜自己進士出身,而且還要親自安排自己的出路問題,自己身為人臣能得張皇后如此厚愛哪怕是肝腦涂地都無法回報。

    而王孫蕃也沒想到張皇后會為童屹立的事情專門來求自己幫忙,因此他也是頗為感動:“娘娘放心,這件事交給微臣絕對可以萬無一失,不知童主事想要什么位置?”

    童屹立原本是戶部管倉主事,雖然護送張皇后南渡立了大功,但是最近吏部雖然起復一大批崇禎朝落職的舊臣,卻故意遺漏了童屹立這個最受張皇后信任的文官。

    但是現在以東林為首的文臣與劉孔昭鬧到御前大打出手的地步,童屹立原本就是非用不可、

    王孫蕃又是憑政績沖上來的文臣,到處都有路子,這段時間把劉孔昭罵得狗血淋頭,自然在吏部結識了不少好朋友,幫童屹立安排一下自然不是什么大問題。

    而張皇后當即說出了自己的謀劃:“我想在浙中幫童主事謀個合適的位置,如果不行的話知府也可以,就是要委屈童主事了!”

    雖然在大明朝京官外放向來被認為是貶職,何況還是知府這樣的風塵俗吏,但是童屹立卻是受寵若驚:“不委屈,絕對不委屈,娘娘讓我去哪里,微臣就去哪里,孫蕃兄,如果知府不好安置,給我安排個知州也沒問題!”

    王孫蕃覺得自己已經聽不下去了,雖然童屹立跟自己一樣是舉人出身,但是他好歹也是個戶部主事,怎么能去做知州。

    何況他在濟寧整整干了六年的知州,知道這個位置實在太難了,他自己甚至是大明三百年來第一個考選的州官:“娘娘,你放心,現在這個局面幫童大人爭取個道臺絕對沒問題,畢竟這是個外官,只是稍稍清貴而已!”

    在大明體制之中,越是清貴的位置就容易升官,京官更是最快的升官途徑,有些翰林進士甚至不歷州郡不經部院就一步登天直接入閣,而京官放外大家一向認為是貶職,東林之所以成事,就是能借用京察的機會把政治對手貶出京外。

    而童屹立好歹也是戶部主事,正常情況下也有一個知府的位置保底,弄個按察副使、布政參議之類的道臺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因為劉孔昭的事情最近跟吏部那邊打得火熱,自然能幫童屹立爭到一個最好的位置。

    他只是不明白張皇后如此尊貴的身份怎么只想為童屹立爭取一個浙中的知府、道臺:“微臣斗膽再問娘娘一句,娘娘說的浙中是指浙江通省嗎?”

    而太康侯紀國紀插嘴說道:“不是指浙江全省,是指金處兩府,能與金處兩府相近的地方也可以!”

    這下子王孫蕃就 孫蕃就完全聽不明白了,而張皇后親自解答了王孫蕃的迷惑:“這是誠意伯的主意,他覺得朝中政爭到這等地步,必須及早留有退路,金處既然是誠意伯故里,自然要用自己人!”

    張皇后這么一說,王孫蕃自然就明白了:“沒想到誠意伯老成到這等地步,我覺得劉孔昭應當早點把這個誠意伯讓給永錫公子!”

    馬晁采也插嘴說道:“是這么一個道理,回頭我好好勸一勸我家那一位!”

    雖然馬晁采現在是以“誠意伯夫人”自居,但是她敏銳地察覺到劉永錫上位對她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張皇后卻是有自己的看法:“千萬別勸了,你們這是要誤了誠意伯的前程!”

    王孫蕃心底不由一驚,雖然張皇后說得非常含蘊,只說“這是誤了誠意伯的前程”,但這也代表張皇后非常看好劉永錫,覺得在這個亂世之中劉永錫的最終格局絕不僅僅是一個誠意伯。

    王孫蕃越想越是心動,他當即問道:“誠意伯是對朝廷沒有多少信心,所以才決心經營浙中?”

    張皇后沒說話,但是童屹立卻是非常直接地說道:“朝爭到今天這個地步,誰能對福王有信心?娘娘當初跟福王約法三章,可現在還不到一個月……”

    童屹立這么一說,一直以弘光朝定策功臣自詡的王孫蕃覺得這個話題沒辦法接,但是他也知道童屹立說的都是事實。

    “款虜滅寇”是既定國策,他不敢多說什么,但是他聽人說最近福王酒可是喝了不少,絕對不止跟張皇后約定的每天一杯。

    雖然有不少人借著攻擊劉孔昭與劉永錫父子的機會對張皇后指指點點,但不管是東林還是非東林,現在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張皇后與福王的約法三章上。

    他們并不相信張皇后真有廢立福王的能力,而是希望張皇后能在朝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畢竟現在距離福王監國不過一個月,登基稱皇更是不到半個月,但朝堂已經近于完全失控了。

    所以大家明明知道張皇后寄居誠意伯府不合禮法,但是大家盡可能視若未見,甚至希望張皇后在宮外呆得越久越好。

    而王孫蕃雖然對福王對朝廷也寄以厚望,但是南都這個小朝廷開張還不到一個月就已經鬧到這個地步,這讓他也有一種非常不妙的感覺:“那娘娘覺得誠意伯的想法到底對不對?”

    張皇后立即站了起來,非常嚴肅地說道:“如果我不同意誠意伯的想法,我也不會為童主事的事情麻煩王御史,王御史,如果京師生變,您可以先到浙中避一避!”

    王孫蕃雖然覺得情況沒嚴重到這等地步,但是他還是覺得事情必須留有余地:“多謝娘娘,我會照娘娘的建議去辦,但我好歹是定策功臣,陛下應當信得過我,而且現在馬瑤草與東林都希望局面能盡快緩和下來!”

    但是張皇后卻是舉了一個王孫蕃根本不愿意提到的例子:“路振飛才是定策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