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小說網 > 糜漢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
  張飛裂殺魏軍騎軍的這一幕,落在兩萬魏軍的眼中,他們的心中下意識就會浮現起殘忍這兩個字。

  而當這種想法出現在他們的心中后,他們的士氣不可以抑制的開始降落。

  只是這一幕落在兩萬漢軍眼中,卻讓他們看向那道偉岸的身影更加狂熱。

  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上,將領之間進行單挑斗將的戰例不算多。

  只是武將憑借個人勇武,提振己方士氣的事卻在史書上屢有提及。

  何謂萬人敵?

  不是單單的以一人殺萬人。

  這個稱呼落到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不同的解釋。

  當這三個字落到張飛身上時,就可以理解為:憑著對自身勇武的自信,哪怕是面前上萬以上的敵人亦絲毫不懼。

  而憑借自身的勇武,他一人亦能影響著上萬敵軍的士氣。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能被冠以這種榮譽稱號的戰將并不多。

  而能做到這一點的戰將,他的豪氣與氣概又是多么令人心生向往。

  方才身為智將的曹休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讓魏軍處在了一定的優勢地位。

  這是曹休的本事。

  可是當面對曹休這種智將時,張飛亦不是平常之輩。

  足輕戎馬,氣蓋萬夫,善固疆埸,數凌敵陳,此之謂萬人敵,張飛正此屬也。

  既然局勢瞬息萬變,既然曹休會懂得臨機應變,那他張飛就以力破之。

  這是智將與猛將不同方式的對戰,這是智與力的碰撞,無有高低之分,只有相應的見招拆招。

  張飛在揮舞著手中的長刀不斷殺敵時,他還能分出一定的心力,來時不時指揮著身后的兩萬漢軍不斷前進。

  他這番游刃有余的狀態落在兩萬魏軍眼前,簡直就是一種恥辱。

  可是當張飛的這種狀態落在兩萬漢軍眼中時,卻是一種說不出的瀟灑。

  這是專屬于蓋世猛將燕人張益德的瀟灑。

  隨著裂在張飛刀下的魏軍騎軍越來越多,魏軍的士氣開始快速的下降著。

  兩萬魏軍中不認識張飛的人心中,都不由得冒出一個疑問:眼前的這員敵將,是人是神?

  若再這么讓張飛殺下去,魏軍的敗機已現。

  只是張飛的勇猛世人皆知,所以曹丕亦早做防范。

  就在張飛又揮刀劈死一位魏軍騎兵朝著另一員魏軍騎軍劈去時,同樣是一柄大刀擋住了張飛大刀的去向。

  張飛定睛朝這人看去,發現眼前擋住他的這人,正是曹魏的虎威將軍許褚。

  許褚身長八尺余,腰大十圍。

  能被曹操倚為“吾之樊噲”,并被馬超贊許為“虎侯”的許褚,雖然沒有被世人贊譽為萬人敵,但也是一位勇力絕人之輩。

  許褚作為曹操的貼身護衛,張飛是認識他的。

  當許褚揮刀擋住張飛屠殺的舉動之后,他立即對著張飛瞋目而視。

  看著許褚這副狀態,張飛嘿嘿一笑。

  眼珠子大,了不起么?

  若是往常遇見許褚,張飛定然要與他大戰一場。

  只是現在是漢魏兩軍會戰的時機,身為前軍主將的他不能專顧著逞個人勇武。

  于是張飛開始快速蓄力,在蓄力之后他連續揮舞著手中的長刀朝著許褚劈砍而去。

  面對張飛這每一下都勢大力沉的攻擊,許褚在用手中的長刀格擋之際,心中不由得感到吃驚。

  張飛方才已然殺死他如此多的部下,現在怎么還能有這番氣力?

  感受著手臂上傳來的一下下巨力,許褚無奈之下只能用手中的長刀不斷格擋著。

  能被曹操倚為貼身護衛的許褚,顯然不是簡單的粗猛之輩。

  他知道現在張飛勇力正盛,不宜與張飛硬拼。

  最好等張飛的力氣用盡之時,才是他反擊的時候。

  性情質重,謹慎行事,這才是許褚的性格。

  這時許褚從表面上看面對張飛的猛烈攻勢一直處于守勢,甚至他連人帶馬還在不斷后退著,但是他自身卻沒有多少危險。

  而且他還阻止了張飛繼續裂殺他的部下。

  這讓魏軍的士氣,不至于一瀉千里。

  而這時,兩人周圍的魏軍騎軍已然退卻,兩人漸漸被兩軍不斷逼近的步軍所包圍。

  甚至隨著許褚不斷有意的后退,許褚背后的魏軍前軍的長槍已然就在張飛的數步之外。

  不久后那數千支長槍,就會刺到張飛的身上。

  張飛雖然正在不斷逼退許褚當中,但是戰場中的局勢盡在他的眼中。

  于是在最后一次朝著許褚揮出一刀震得許褚手臂發麻之后,張飛駕駛著胯下的戰馬,快速的朝后退去。

  他猶如一只展開雙翼的雄鷹般,躍入了己方的軍陣之中。

  張飛要打,魏軍得受著。

  打完了要走,魏軍也攔不住。

  張飛這副來去自如的狀態,無疑更加刺激著魏軍的雙眼。

  而當張飛的這副狀態落入曹休的眼中時,他臉上的忌憚之色更加深重。

  同時曹休的心中也升騰起憤怒。

  這張飛簡直是視他的兩萬大軍為無物。

  不過哪怕張飛再如何勇猛,在兩軍即將交戰的這個節骨眼,他的勇猛亦只能到這種地步了。

  接下來就是雙方大軍真刀真槍的較量了。

  漢魏兩軍各有兩萬,這四萬大軍分別組成方陣朝著敵方前進。

  而在雙方大軍方陣之前的,正是數千腳步齊整,手持長槍的搴旗之士。

  雙方的數千搴旗之士手持閃耀著死亡氣息的長槍,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不斷朝著敵方逼近著。

  十步,五步,三步,及至最后的長槍相接。

  數千柄長槍在空中互相碰撞,發出一陣陣刺耳猙鳴聲。

  當這一陣陣刺耳的猙鳴聲完全覆蓋在四萬大軍的耳中時,雙方大軍陣前的搴旗之士頃刻間倒下許多。

  隨后一陣陣喊殺聲,開始掩蓋長槍碰撞的猙鳴聲,成為目前戰場中的主流聲音。

  今日的樊偃會戰是一場正經意義上的野外決戰。

  而在正統的的野戰中,沒有太多花里胡哨的陰謀詭計,若有上佳的計略,往往在戰前就會釋放完畢。

  當兩軍開始交戰的那一刻,雙方真正開始較量的是將領之間的指揮藝術,是士卒之間的精銳程度。

  只有樸實無華的你來我往。

  雙方的長槍兵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不斷地朝著對面的敵人突刺。

  當鋒利的槍尖刺入敵人的身體中,除了會發出噗嗤聲之外,在槍尖拔出之時,還往往會帶著一抹血花。

  前方越來越多的雙方士卒開始倒下,而后后方的士卒開始在將官的催促下,不斷踩著同袍的尸體上前。

  許多士卒在倒地時還未身死。

  但他們的同袍卻沒有想著扶起他們,而是果斷的踩過他們流淌著鮮血的身體,繼續朝著前方前進。

  而這一幕,不僅僅發生在漢軍軍陣之中,魏軍軍陣中同樣亦是如此。

  這一幕很殘忍,但這一幕卻很真實。

  這便是古代戰爭的真正形式。

  血腥。

  當古代的大型野戰一旦展開,沒有點到即止,有的只是既分勝負,亦決生死。

  而這種勝負,往往是以數萬將士的累累白骨堆積而成的。

  隨著雙方大軍軍陣的不斷接近,大片大片的血霧開始飄灑在兩軍身前。

  血霧之多,在寒風的吹拂下,甚至迷亂了雙方士卒的眼睛。

  眾多的血霧隨風飄灑在兩軍之間,最后再落到雙方的士卒身上,直將兩軍前沿士卒身上的甲胄都染成赤紅色。

  只是雖然兩軍剛一交戰,雙方就出現了不小的死傷,但是雙方士卒的眼中這時都沒有著退意。

  因為他們都是目前華夏中最精銳的士卒。

  盡管隨著劉備與曹丕相繼建立朝代,這兩支大軍有了漢軍魏軍之分,但是在不久前,他們都是漢軍!

  而曹魏之所以國力最為強盛,無非是因為東漢的遺產大多被曹魏繼承了而已。

  或許漢世祖劉秀建立的東漢,與西漢相比不是那么繁榮昌盛。

  但這僅僅是與西漢相比而已。

  將東漢單獨放在華夏歷史上的長河中,他這個朝代所展現出來的武威,都不容忽視。

  “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這句話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

  后世在各大論壇上,經常流傳著一條被奉為鐵律的“真理”:“古代大軍戰損比超過百分之十,往往就會大潰敗。”

  只是這條“真理”卻太過絕對,而且禁不起推敲。

  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并不乏有戰損比遠遠超過百分之十,卻依然作戰最后取得勝利的戰例。

  真正的精銳之師,所能承受的戰損率肯定是高于這個的。

  而且或許傷亡是引起大軍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決定因素。

  影響大軍潰敗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例如指揮官的個人能力與魅力,大軍的精銳程度,戰場的天氣等等。

  所以盡管目前雙方都有著不少士卒倒下,但是雙方的戰意依然高昂。

  而隨著雙方軍陣的進一步接近,長槍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的戰場。

  于是幾乎是同一時間,漢魏雙方的大軍都舍棄手中的長槍,他們紛紛拔出腰間的環首刀。

  漢代是冶煉技術大幅進步的一個時代,而在這個時代中便出現了一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環首刀。

  據說當年環首刀制造出來,本來是給騎軍于馬上揮砍所用。

  但后來漢武帝發現環首刀這種武器殺傷力極強,他便下令將環首刀逐漸普及到漢軍步卒中使用,便漸漸成為了漢軍步軍的主要制式武器。

  或者步軍使用的環首刀經過工匠的改造,但是經過工匠的改造之后,環首刀并沒有減少它的威力。

  當雙方的步軍拿出環首刀的那一刻,這就說明目前雙方已然要進入更為慘烈的白刃戰中。

  雙方的精銳士卒并沒有畏懼接下來的白刃戰。

  雙方士卒在抽出腰間的環首刀后,便在令旗及身旁基層將官的指揮下大步朝著前方邁進。

  不久后,雙方的步軍方陣,開始近距離交戰起來。

  要想完全發揮環首刀的威力,它的使用方式只有一種,那便是直砍。

  本就鋒利無比的環首刀,在士卒用力的砍劈之下,一旦落在敵軍的身上,就算敵軍身上穿著甲胄,那勢必亦會引起極大的殺傷。

  就在雙方的士卒近前將手中的環首刀朝著敵軍砍去時,幾乎就在頃刻后雙方大軍中無數聲哀嚎聲響起。

  在剛才雙方的長槍軍相互刺殺時,兩軍響起的主要是喊殺聲。

  但現在當兩軍開始短兵相接時,雙方士卒發出的只有凄慘的哀嚎聲,由此可見如今戰場中的慘烈局勢及環首刀的殺傷力。

  一批批雙方士卒在敵軍的環首刀揮砍下倒下,數不盡的斷臂殘肢開始落在雙方士卒的腳下。

  眾多的鮮血從斷臂殘肢及兩軍的尸體中噴涌而出,就如不遠處的漢水一般,開始慢慢覆蓋在雙方數萬大軍的腳下。

  一條血河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形成著。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哪怕漢軍士卒的精銳程度不弱于魏軍,但他們的軍陣卻在魏軍的攻擊之下漸漸向后退卻。

  這是因為漢軍手中的環首刀不如魏軍手中的緣故。

  環首刀的產生是因為漢代鋼鐵冶煉技術的發展。

  而雖然南方有著鐵礦,但是總體而言落后的南方卻缺乏相應先進的冶煉技術。

  在這時,北方都已經出現百煉鋼技術。

  在這種技術的差距之下,漢魏兩軍手中的環首刀強度自然有著差別。

  或許這種差距并不大,但在這種持久戰之中,任何不大的差距都會被無形之間放大著。

  例如漢軍手中的環首刀更容易出現缺口。

  這就是關羽所說的“北方兵強”的原因之一。

  曹魏強大的國力,體現在方方面面。

  幸虧漢軍都是精銳之師,加上漢軍中有著張飛這等猛將一直在殺敵激勵著士氣,這才讓漢軍與魏軍總體呈現出勢均力敵的態勢。

  只是這種態勢,卻沒辦法堅持太久的。

  隨著漢軍手中環首刀缺口的越來越多,局勢會漸漸朝著對漢軍不利的那方面而去。

  漢軍前軍陣型的稍稍后退,雖然并不明顯,但卻齊齊被雙方大軍后方的主將關羽與張遼所察覺。

  騎在馬上的張遼,遙望著關羽的方向,他喃喃自語道:

  “以正合,以奇勝。”

  “今正兵已合,局勢又對你不利,你的奇兵會何時上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